生活酿造诗味浓

时间:2022-03-04 11:29:18

生活酿造诗味浓

杨国华老师,是我的同事。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来,他勤奋耕耘,努力进取,不仅成为一名非常称职的老师,还是一名真正的。他为学校撰写了大量的公文,在多家大学学报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03年以来,杨老师又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习诗,已经写了数百首并结集为《春雪集》。我有幸近水楼台先睹为快。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这是说,美酒在筵席上是绝对少不了的。没有美酒,哪怕满桌山珍海味,也会让宾客索然寡味。我在拜读杨老师《春雪集》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慨:无味不成诗。在他的《春雪集》里,有淳朴的生活味,有芳醇的诗情味。归纳起来,大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情味浓。诗言情,这是古人对诗词创作的经验总结。诗,不是人人都可以写的。没有生活情感的人,是决然写不出什么好的诗歌来的。杨老师是内生活较为丰富的人。在他的笔下,春花秋月,山川形胜,是非曲直,人情世故等,都是他写作的素材。而他在所写的每一首诗中,都倾注了情,倾注了爱。如《周日下乡偶得》一诗:

阳春三月原上行,心旷神怡放浪吟:

近水涟漪鸭洗尘,远树喧嚣雀呼情。

舞蝶游蜂苦作乐,落花飞絮景触情。

乡野画卷谁泼墨,妙笔天成绘丹青。

家乡的春天,虽美不胜收却难以绘就。然而,杨老师却通过选择水、树、鸭、雀、蝶、蜂、花、絮等这些有代表性的物象,组成画面,让这些极其普通的事物在春天伟力的感召下,更加明媚富有灵性。同时,洗、呼、舞、游、落、飞等动词的选用,使一个个静止的或是平常的事物都鲜活起来。特别是一个“洗”字、一个“呼”字,把鸭们、鸟们的情态人格化,情绪化,这正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折射――作者对春天热情的赞美,对自然热情的颂歌。这样的写法,在《游蝶园》、《黄山观云》、《夏末游湖》、《春日过漫水公路》、《咏秋》、《红草湖览胜》、《红柳素描》等诗作中俯拾即是。在写人叙事方面,作者更是满腔热情:既有对心中英雄热情的讴歌,如《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诉衷情无私勇为-农民兄弟》、《秋波媚中流砥柱――经大忠》等首诗词;也有对先人故友沉痛的哀思,如《永遇乐暮瞻人民英雄纪念碑》、《沁园春--春日怀焕明君》、《不死的灵魂――谨献给那些在四川地震中献身的老师们》等;既有对同事挚友掏心的表述,如《夜雨寄北》、《在锦稳兄家作客》、《黄钟・忆秋客农家》等; 也有对世俗现象无情的直陈,如《侃钱》等。

其次,韵味浓。一般来说,诗歌都有很强的节奏感,主要是

缘于精选的意象借助于一定的韵律,这样读起来就能平仄相间,抑扬顿挫,铿锵起伏,错落有致,回环往复,具有悦耳的音乐之美。杨老师的诗词,在这个方面也是十分讲究的。他的许多诗词,耐读易记,朗朗上口。例如,《观雪》

晨起推窗望,皑皑漫无边。琼枝生玉树,白地映青天。

近水失欢笑,远山敛娇颜。忽闻邻童语:阿婆糖不甜。

初读似水淡,细嚼如蔗甜。它描绘了漫天皆白的雪景,体验了真实生活的场面。全诗写雪,而没有出现一个“雪”字。首联是总起,颔联起,对雪像展开描写,天光雪色,交相辉映;远山近水,动静相宜。尤其尾联,用小孩的呼告,让人忍俊不禁地去设想小孩把白雪误作白糖舔食时憨态可掬的形象。

再如《黄钟・忆秋客农家》:

新秋香舒荷桂菊,农家又年丰。悠适故里:果蔬满桌,大麦盈盅。

闲话农事,趣言人生,其乐融融。

情至酒酣:醉沐明月,醒浴清风。

语言的声韵之美,对诗情的表达也同样起到了较好的烘托作用。全词十一句,上下两阕,音节和谐,四句平韵,每韵都构成了一幅富有鲜明的感彩的生活画面。全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各句都是四字语,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诗人能把诗歌声韵节奏的外在律与诗人感情的内在律有机融合,以此来透露农家丰收后的喜悦以及宴客时的便捷,满桌的果蔬都是自家产的,芳香的老酒是自家酿的,吃的喝的,都是属于绿色食品,没有半点的污染。尤其是主人淳朴的宴客方式,不去街市购置大鱼大肉,而是就地取材,倾其所有,这样更显得主人待客的纯真,更显得丰年的喜悦。于是乎主客开怀畅饮,话语滔滔,以至于沐月浴风,酣畅淋漓,显示出自然美景和人物愉情的和谐统一。

在杨老师的笔下,口语、俗语也能入诗,而且用得巧妙,搭配得好,入了对仗,合了格律,读来颇有韵味。如《春日下乡偶成》:

三月春雨胜灵膏,滋润万物茁禾苗。

油菜虽则黄脸婆,引蝶招蜂惹。

诗中 “黄脸婆”本来是指女人步入中老年之后,风韵不存,憔悴不堪,满脸皱纹,黯然失色的形象,这里用来说菜花,形象之极。再有“惹”,本来是指男女轻佻,不守本分,放浪形骸,为人唾弃的行为举止,这里形象地说明菜花花市旺盛,蜂蝶争宠,一方面赢来蝴蝶翩跹起舞,一方面逗得蜜蜂采花酿蜜。可见这种“诗化”的功夫并不简单。

这样的例子在《春雪集》里,还有好多,如《校园即景》中“翠鸟枝头细吟哦,谁识北调与南腔”、《感事即兴》中“欲剖肝胆给君看,又避王婆说瓜嫌”、《 冬日情思》“岁月无情多权酌,男儿有泪莫轻弹”等。当然,如果简单一味地把口语俗语硬往诗里塞,可能会弄得粗俗不堪,那就不成为诗了。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意味浓。诗当以意为主,意在笔先,意在旨存。所谓“诗言志”,这“志”就包括“意”,“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宏,“志远”则旨永。而诗人之志,决定诗作之品,所谓诗者,人之胸襟也,人之灵魂也。

在杨国华老师的《春雪集》中,有许多诗词反映了作者的意念、情感、志趣、理想、操守等。比如《菩萨蛮・松》:

霜凌大地万物枯,惟有苍翠不同殊。风疾从容笑,雪压挺如初。

待到草木苏,莺歌伴燕舞。融入春色里,芳踪觅何处?

诗中,作者讴歌的是松树的形象与品质。当霜凝大地,万物枯萎的时候,松树向人们真正展现了生命的特质:面对冰霜,她苍翠欲滴;面对风暴,她从容自若;面对春色,她毅然隐身。她那种自信、顽强、英豪的性格,使人联想到松树已经不在是普通的树,而是具有顽强革命斗志和崇高精神品质的人了。特别是尾联“融入春色里,芳踪觅何处”两句诗,从另一个侧面,挖掘出松树生命里更加可敬的内涵:她让给其他事物去装扮春天并展现自身的美丽,而自己却不去邀功请赏。杨老师对松树这种宽广无私的品质的诠释,另辟蹊径,见解独到。我至今还没有在其他赞扬松树的诗歌中读到。为此,我联想到生活中的杨老师,也正是具备这种品格的人。再如,《步以和》:

日月穿梭过,惟德久溢香。

生命作砚田,热血铸华章。

这是一首和作。杨国华老师和王锦稳老师志同道合,情同手足,交往甚密,时有唱和。此前,王老师曾经以《读国华兄和诗得》赠杨老师:“近兰知君子,就竹明心节。 砚田播诗种,拍案呼语绝。”从王老师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杨老师人格魅力的认同,对杨老师辛勤笔耕的赞美。而在杨老师看来,比金钱更宝贵的当是“美德”。只有德业双馨,人的生命才有价值。于是,他在和王老师的诗中,以“生命作砚田,热血铸华章”来表明心迹,他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他所忠诚的神圣的事业中去,发光发热,谱写人生的辉煌篇章。真的是可敬可贺啊!

杨老师将他的诗结集成书,有许多的诗作,意味深刻,意旨彰显。他将书取名为《春雪集》,从书名来看,这本身也是一种记述明志。杨老师曾戏说,他的诗作如同春天的雪,不能久放,原因是见不得阳光。我以为这是一种自谦之辞。即便如此,但春雪的价值还是很值得我们珍视的,因为“春雪本是无情物,化作甘霖更护花。”

写诗,我不在行;评诗,也羞见方家。不过,上述之言,都发自于我的肺腑。因为,我在拜读杨老师的《春雪集》之后,真切地感觉到:砚墨倾情心血铸,生活酿造诗味浓。

上一篇:乌鲁木齐县农户理财调查问卷分析 下一篇: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创作方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