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04 10:08:38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也空前加剧。作为经济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重挑战。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成为了中小企业经营者关注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分析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的中小企业一些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企业管理效能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管理模式;有效措施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简单来说,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不破坏自然环境、不损害公共利益,并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虽然企业承担这些责任本就义不容辞,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自身利益构成不利影响。因此,如何让采用有效的管理模式,既能求得生存发展,又能遵守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规则,对中小企业而言非常重要。

1.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的中小企业主要采用的管理模式分析

1.1.家庭管理模式

家庭管理模式是我国非常普遍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管理阶层(一般特指最高管理阶层),绝大部分或者全部为同一个家庭的成员。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某中小企业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各部门主管等企业主要领导岗位全部是一家人。这种管理模式的形成主要是企业创立初期,所需要的资本全部来自该家庭,或者家庭中某一位成员创业成功,将家庭的其它成员吸纳入公司的管理阶层中。由于管理层都是直系亲属,关于经营管理方面的分歧会比较少,而且在执行经营管理策略时也比较坚决,工作起来责任心也比较强,因此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发挥出比较好的管理效果。但是,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不断深入和市场变化步伐日益加快的情况下,这种管理模式也暴露出灵活性不足、管理层缺乏更新的缺点,长此以往也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2.家族管理模式

家族管理模式也是常见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不同于家庭管理模式,家族管理模式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数个家庭共同参与公司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将每个家庭所具备的优势集中在一起,发挥出“1+1大于2”的效果,对企业的初期发展非常有利。但是,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深入的情况下,由于家族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在生产经营中会面临污染环境、待遇方面歧视非家族员工等问题,甚至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还存在着非法克扣非家族员工工资的情况,导致企业上下弥漫不公平的气氛,进而上下离心,最终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1.3.合伙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创办初期,为了筹集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脉,会出现两个及其以上个个人合伙创办企业的情况,这就促成了合伙管理模式的出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合伙式经营的模式非常流行,在初期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创办初期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对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合伙人很可能就开始将自己的利益看得最重,从而导致合伙人之间出现争权夺利的现象。特别是在利益分配制度存在不公平的情况下,相互倾轧的现象更为严重,最终导致企业的管理工作陷入瘫痪。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基层员工也很可能群起效仿,只顾着自身的利益,不顾企业的利益,使得整个企业犹如一盘散沙,完全丧失掉发展的基础。尤其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深入的情况下,更是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

1.4.人情管理模式

所谓人情管理模式,指的是利用人情作为管理的主线开展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强调认得作用,主张把调动人的情感积极性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相比较于上述的几种管理模式,人情管理模式关注广大员工的利益,希望通过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求得企业的发展。但是,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过分强调人情,将人情作为企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源泉,有些还达到了“人情大于原则”的程度,导致一些经常犯错误或者已经不适合企业发展形势的员工留在其中,导致企业人才流动停滞,从而使得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甚至一些企业出现了人情大于国法的程度,使得企业变成了经济犯罪的天堂。

1.5.制度管理模式

制度管理模式主要依靠规章制度,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特别多,强调“制度大于人情”,期望依靠各种制度来求得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制度企业管理模式规定了每一位员工所应当遵守的一切制度和条例,企业员工有责任和义务去遵从企业所制定的所有规章制度。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但也容易导致员工出现抵触情绪,从而加剧跳槽的情况。

1.6.知识管理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这种管理模式注重个人知识水平和责任能力,主张“任人唯贤,能者居之”。也就是说,谁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益,谁就应该居于管理者的地位。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知识管理模式强调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与此同时,企业上下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并利用知识手段进行岗位竞争。这就使得企业发展有了雄厚的基础,非常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2.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增强中小企业管理效能的一些策略

上文讨论的几种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并不能说孰优孰劣。在现实情况中,这几种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是很难改变的。但是,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在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增强中小企业管理效能,却是十分必要的。

2.1.中小企业要转变发展和管理思路

国家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了很多优惠政策,在发展模式上的限制也比较宽松。这就使得很多中小企业采取了以牺牲环境和公共利益的发展模式。例如很多小型化工厂,利用国家环保政策上给予的倾斜,将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入大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很难再有前途,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尤其要发挥管理的作用,将企业的发展道路锁定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2.2.管理模式要体现公平性

无论中小企业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都应当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拢住人心,才能将企业上下拧成一股绳,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特别在采用家庭管理模式和家族管理模式的企业,在不改变企业所有制的基础上,应当摒弃家庭、家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管理理念,无论对于企业中的家庭、家族成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做到公平对待。例如在工作时间的安排上,在薪酬福利上,以及在其它方面,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也只有这样,普通员工才有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2.3.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模式

每一种企业管理模式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身的不足。中小企业在反省自身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并决心改变现状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模式,取长补短,从而提高管理效能。例如,针对企业人情管理模式中过分注重人情的问题,可以适当借鉴企业制度管理模式,通过制定一些合法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情。再例如,还可以适当参考知识管理模式的一些做法,在管理干部的任用上做到“任人唯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管理效能。

3.结束语:此外,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改革过程中,都需要遵守企业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的原则。只有这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才具备足够的发展动力,才能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作者单位:江苏苏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成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经济论坛.2011年(12)

[2]韩华.企业社会运动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J].华章.2013(9)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舞弊的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民营企业森林资源档案建立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