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致感染性腹膜炎的护理研究

时间:2022-03-04 09:38:56

腹膜透析致感染性腹膜炎的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腹膜透析所致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n=44)和常规组(n=44),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腹透患者的特点,增加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常规组腹膜炎发生率为13.6%,显著高于实验组的4.5%(P

关键词:腹膜透析;护理干预;生活质量;感染性腹膜炎

腹膜透析是临床治疗肾脏疾病的常用方法,虽然其临床疗效显著,但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腹膜炎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不仅会在增加患者的生理痛苦,也会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也是腹透患者终断腹透的一个重要原因[1]。所以,临床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腹膜炎发生风险,对于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在腹透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增加了多项护理干预措施,同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88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透治疗。原发病:3例为多囊肾,9例为慢性间质性肾炎,13例为糖尿病肾病,5例为痛风性肾病,30例为高血压肾小球动脉硬化,28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所有患者均无智力障碍、意识障碍,可生活自理。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在17~63岁,平均(36.8±2.8)岁,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住院期间,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腹膜透析知识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后按照医嘱进行维持治疗。实验组增加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

1.2.1做好电话随访工作 患者出院后的前3个月,护理人员都要进行电话随访1次/w,同时提醒患者复诊的具体时间。3个月后,随访1次/月。电话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睡眠质量、服药情况,腹膜透析治疗的动态变化;患者的个人卫生、日常工作学习、社交活动、与家人关系等情况,并对随访内容进行详细记录。

1.2.2开展集体家庭教育 由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开展集体家庭教育,由腹透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师授课,2 h/次,每3个月开展1次。授课内容包括:①持续性非卧床腹透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重点强调无菌操作和洗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要避免接触污染,教会患者在接触污染后应采取的正确措施,腹膜炎的预防注意事项、易感因素;②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用药原则、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用药注意事项,讲解饮食注意事项,便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腹膜炎先兆症状及有效处理措施;③根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康复训练,以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技能。

1.2.3上门随访 护理人员到患者家进行上门随访1次/月,查看透析环境,评估换液操作,并进行出入口处护理。认真检查每次透出液颜色及液量的记录资料,重点查看透出液有无絮状物、浑浊现象,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是否合理,若有不合理之处,要及时予以纠正、指导。

1.2.4腹膜炎处理 在确诊为腹膜炎后,要尽快使用葡萄糖透析液对患者腹腔进行冲洗,直到液体变得澄清,并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若患者有全身症状,则应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局部用药,静脉用药要选用对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1.3观察指标 干预12个月后,对两组的腹膜炎发生率进行比较,腹膜炎诊断参考ISPD指南中的相关标准[2]:①透出液浑浊,中性粒细胞比率>1/2,WBC超过100/mm3;②出现腹膜炎体征及症状;③对透出液进行细菌培养,可培养出致病菌株。满足其中2项者,则可判定为腹膜炎。同时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QOL-C30量表,量表共有4项(心理、社会、生理功能及物质生活),得分越高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相关数据资料比较分别进行t检验(计量)、χ2检验(计数),P

2结果

2.1腹膜炎 干预期间,常规组有6例(13.6%)发生腹膜炎;实验组有2例(4.5%),组间比较,χ2=5.030,P

2.2生活质量 实验组的社会、心理、生理功能3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3讨论

腹膜透析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替代疗法,其能有效保护患者的残余肾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会受透析设备所限。但是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腹膜炎,腹膜炎的发生会对透析效能产生严重影响,不利于腹透的长期进行,更会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3]。原发疾病、营养不良、细菌侵入等因素均与腹膜炎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出院前均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且全部在培训合格后出院。出院后,从电话随访、上门随访、集中家庭教育等方面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腹透相关知识、技能、护理方法进行强化。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强化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大部分的患者都能够按照要求对血尿、超滤、尿量、血压、体重等变化进行监测,在发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做出相应的调整、纠正,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腹透效能,预防腹膜炎的发生。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

参考文献:

[1]王清华,袁芳,李强翔,等.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3年108例次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8):3389-3392.

[2]万建新.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和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临床效能的评判[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2,21(4):355-356.

[3]刘新华.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15-16.

上一篇:米索前列醇加盐酸哌替啶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下一篇: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焦虑抑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