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合力的缺失与构建

时间:2022-03-04 07:05:43

论高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合力的缺失与构建

摘 要: “以生为本”,在高校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念,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高校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高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都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来进行。本文首先从“以生文本”的理念入手,阐述作为高校的两大核心部门――教学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在工作中形成合力的必要性;其次深度剖析了目前高校在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上合力机制的缺失,然后提出在合力机制构建中应该处理好的三组关系,即管理与服务、规范与自主、分工与合作;最后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合力构建中的若干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以生为本” 高校教学工作 学生工作合力

一、“以生为本”,高校育人工作的源动力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高校主要体现为“以生为本”,这就要求在高校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念,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高校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两大核心部门――主管教学工作的教务处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学工处不仅仅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来开展工作,更应该树立两者一体化的理念,积极思考和探索人才培养的合作途径和举措,合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力。

(一)“以生为本”是高校科学育人的核心理念。

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服务对象也是学生,学生是教育过程及教育发展之本。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办学理念的核心就应该是以生为本,注重教学,科研创新,服务社会,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以生为本,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推进人本教育、素质教育,以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为目标,切实加强品行教育,引导学生以德修身,自觉做到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品行统一、脚踏实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以生为本”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在高校的体现就是坚持“以生为本”。高校以生为本的着眼点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学生对高校的选择,高校与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高校育人的质量。一所高校的特色、地位,最终要由育人质量来决定。只有坚持以生为本,视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才能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生为本”是高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共同出发点。

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高校人才培养必须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只有教学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站在“以生为本”这个共同的出发点上,团结合作,协同一致,才能实现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国外高水平大学普遍注重人才培养中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统一和融合。例如,哈佛的本科生教学管理与指导实行导师制,担任本科生的导师必须具有教授的学术水平和资历,导师既要负责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又要帮助学生解决学术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的大环境下,在高校紧锣密鼓地开展完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应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整合,合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二、高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合力的缺失

目前高校中以党委书记为首的党委体系和以校长为首的行政体系这两套管理体系之中,与学生最直接相关的是学生工作部门和教务管理部门,此两者之间合力的构建非常重要。然而,正如有学者研究所述:“学校领导干部分属党政两大系统。造成校领导之间存在职权系统界限,不同系统的职权的性质、管辖范围等都有显著的不同,系统的界限一般是不能逾越的,容易造成协调困难。高校这种双轨权力结构造成领导职权的协调乏力,导致领导权力分治,使高校各方面工作高度分散化,缺少整合,难以在集中统一的领导管理理念和价值准则下得到和谐的开展[1]。”要做到“以生为本”就不能违背人才成长规律,“以生为本”就要求教育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性的“人”来看待,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德育和智育是不能分开进行的。高校各职能部门虽然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又不能泾渭过于分明,不能思考和行动过于局限在自己的工作思路和范围内。否则,无视学生整体协调发展和成长的需要,只图自己工作便利,人为造成“各顾各”的局面,势必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工作内容的重复、工作作风的独断和工作成果的局限等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在管理工作中树立整体的观念,以培养合格人才为最终目标,从制度上和措施上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整体合力”[2]已然成为高校管理者的共识。现行教学部门与学工部门在高校中也有各种协同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建立例会制度和各种协作条例,这在构建优良的教书育人校园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两个部门的工作合力上仍存在着缺失。主要体现在:

(一)教书育人“两张皮”现象。

尽管各高校一直提倡“以生为本,协同工作”的管理理念,但在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固化现象,认为谈到“教学”就是教务部门和教师的事;谈到“育人”就是学工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的情况。在实际中,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两条线“平行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抓教学的有时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智育”,没有将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提高学生思想素养水平很好地纳入进去,而学工系统抓德育和党建,在体制和机制上都独立于智育系统,把本来有机整合的德育和智育分成两个各自独立的自循环系统,教师只管上课,辅导员只管学生活动。

(二)深度合作和全程渗透较少。

虽然高校部门和部门之间建立了一系列的协作机制,在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中都能看到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身影,但是观摩性往往大过参与性,礼节性多于实质性。目前,高校中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之间在合作的全程性参与和渗透上都还不够强,部分同志在协同其他部门工作时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三)沟通与协商缺乏。

目前,高校部门与部门之间、条块与条块之间,在关乎学校人才培养等重要问题和重大决策的制定上尚缺乏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在招生和培养、学生保研、毕业生就业、学生能力素质综合测评等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上,仍存在着各自为政、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充分的问题,有时甚至还存在着种种不一致和各种矛盾。

三、教学和学工构建合力工作机制的探索

“以生为本”,克服高校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在高校构建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合力机制,实践中就必须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管理和服务是一项工作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高校以学生为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其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服务师生、服务于育人。服务水平的高低体现了管理水平的高低。只有师生对服务满意了,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才能证明我们的管理到家了。因此,对于一所高校来说,人才培养的实力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更体现在服务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管理上。高校中,管理和服务也是一种无形的育人途径,可以称之为高校育人的“软实力”。因此,教务工作和学生工作两者都首先要认清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在管理中形成规范,在规范中进行服务。

(二)规范和自主的关系。

传统大学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规范,将各个环节用具体化的标准加以要求,这种规范化固然有利于管理者的检查和督导,有利于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具体操作和实践,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忽略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不适应人才成长的规律,更无创新可言。但是,以“完全学分制”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也不是“放任自流”,它要求我们将管理方法加以完善,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把规范和自主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在招生保研、学籍管理制度、教学评价体系、学生考核方式、毕业生审核等方面严格规范,保证高校的生源和毕业生的质量,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要加大教师和政工干部在教育教学途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时间等方面的自主力度,鼓励教师和政工干部根据学生需求自主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内在潜力,适应学生多样的需求。

(三)分工和合作的关系。

工厂流水线生产商业产品,尚存在环节和环节之间的交接,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合作。高校作为庞大社会体系的一个缩影,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其复杂性远远大于产品的生产,因此更需要各部门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方式。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双方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的基础上,更要强化合作理念,建立合作机制。只有明确了分工和合作的关系,才能杜绝在教育教学具体工作上存在的矛盾,才能杜绝在奖惩处理等问题上存在的偏差,才能杜绝专业建设和毕业生就业上存在的问题。教学部门和学工部门只有理顺关系、统一协调、通力合作,才能使高校育人的团队精神得到全面发扬,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理清了这三对关系,在高校教学部门和学工部门合力机制的构建上,还要注意以下具体细节。

1.协同合作,功能互补。

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要同时具备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合格的专业知识。因此,高校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之间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目标。

2.信息共享,资源整合。

教学环节和学生工作部门应加强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随着现今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师对学生信息的把握一般只是局限在专业学习上,而政工干部对学生的了解则侧重于思想品德和活动能力。因此需要双方建立及时沟通机制,进行资源整合,全方位、更有效地了解学生情况。

3.加强沟通,指令耦合。

要增强教学和学工部门之间指令的耦合性。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各唱各的戏,发放的指令在时间安排以及指令内容上冲突或矛盾,广大学生和教师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必然降低指令的严肃性和执行的力度。因此增强部门之间指令的协调性,才能更好地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龚献静,苏民益.论高等学校内部权力解构与重构[J].高教探索,2006,(2):59.

[2]杨彦勤,辛全才,赵延风.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紧密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6,(12):29.

上一篇:“三能”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 下一篇:高校管理部门在维护学生安全稳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