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3-04 08:57:14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与要求,提出了切合生产实际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选种、选地、整地施肥、灌水、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棉花 高产 生育特点 栽培技术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推广棉花良种和改进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对于发展本区和国内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棉花的栽培技术简单地讲就是“早、密、矮”加“地膜”,其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择优良品种

根据不同区域无霜期和有效积温,选择早熟或特早熟的短季棉品种,或生长期长的品种。

二、选地、整地施肥、灌水

(一)选地。棉花对土地茬口要求不严,但最适宜的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要有井灌条件。适宜植棉的茬口以禾本科作物、豆科作物以及马铃薯、地瓜等前茬为好。

(二)整地施肥。最好是秋翻,春翻也可以,翻地即可灭病灭虫,又可增产。打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打成90公分种两行,另一种是120公分种三行。

(四)灌水。灌水是抓全苗的重要基础,有条件的要秋灌和冬灌,也可以播前灌造墒,机播地最好提前灌。

三、种子处理

(一)种子精选。棉花种子要保证出芽率,要求黑子粒达到80%以上,纯度97%以上,净度95%以上。

(二)晒种。播前10天左右将种子铺在席子或塑料布上,厚度2寸,白天经常翻动,夜间堆起盖好,一般连续晒种3-5天,晒种时间不能低于30小时。

(三)浸种。播种前两天将晒好的种子用凉水浸泡24小时(温水浸泡12小时),要浸匀浸透,即用手一挤棉种能把种仁挤出,捞出控干。

(四)药剂拌种。药剂拌种主要是为了防治苗期地下害虫和立枯病。一般100斤种子用2两呋喃丹(先用开水沏开)防治地下害虫;用5两拌种灵、3两多菌灵、3两敌克松、3两枯必清等其中一种农药拌种防治立枯病。播前用干小灰拌种,闷半天,一是种子(毛棉籽)散落容易点籽。二是可增加钾肥。

四、适时播种

(一)播种时期。最佳播种期是4月20日至4月25日,不得超过4月30日。即不播5月棉。

(二)播种量。毛棉籽一般每亩15斤以上,即每埯6-7粒。光籽由于粒形整齐,芽率高,用量少一些,一般亩用种10斤以上,即每埯3-4粒,机播田必须用光籽,不用浸种,亩用量10-12斤。

(三)人工播种方法:

(1)开沟。在垄面开播种沟,90公分垄用马犁开两个播种沟(或人工用尖镐勾沟)120公分垄开三个播种沟,行距28-30公分,沟深3-4寸。

(2)浇水。没有播前灌的必须坐水种,播前灌墒情不够也要拉水补浇到播种沟内,要浇足浇匀。

(3)点籽。株距3.5-4寸,一般棉田5寸左右,点埯,9000-10000株/亩,120公分必须种三行,保证株数。

(4)踩底格子。对播前灌或墒情好不用坐水种的地块,点种后要穿平底鞋踩好底格子或随点籽随用手按一下,要踩实,踩严,促进返墒。

(5)覆土。从播种沟内两侧覆土或从垄沟取水,,覆土厚度1指半左右,不少于1扁指,即通常所说的“一指浅、二指深、三指就发闷。

(6)喷除草剂。棉田除草剂一般用“拉索”、“乙草胺”、“都尔”、“氟乐灵”等防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搞苗前封闷。48%氟乐灵适用于播前混土,亩用量150克,兑水30-50公斤;播后覆膜前可用50%乙草胺每亩80-100克,兑水30-50公斤,也可用72%都尔乳油100-180毫升或43%拉索(甲草胺)乳油每亩200-300毫升兑水50公斤后喷雾。

(7)覆膜。打药后马上覆膜不可脱节,要求是膜平如镜,有风无波,大风刮不坏,掀不开。

五、加强田间管理

1、放风。当棉苗80%左右出土时每隔两米左右用铁条在苗眼上方扎个眼。进行放风降温。

2、引苗。终霜过后开始引苗。即将练苗好的棉苗从膜内拿出来,要避开中午高温,每埯引2-3株左右。

3、疏苗、定苗、补苗。1-2片真叶时疏苗,每埯留1-2株,2-3片真叶时定苗,每埯留一株,定苗时每埯在膜内留2株备用不拔掉,如整埯无苗,邻埯又没有借用苗,就需移苗补栽。

4、撸底叶。在6月20日左右,当三分之二以上棉株出现果枝,即可把果枝以下的枝杈叶片及腋芽全部撸掉。

5、灌水、追肥、中耕。6月初至7月20日左右灌水1-2次,结合灌水对棉花进行追肥。一般追尿素450斤/公顷或硝铵600斤/公顷,追肥必须在6月底前完成,扎眼追肥

6、掐顶尖。在7月5日至10日掐完,掐顶尖的原则是“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单株果枝6-8个)。枝到不等时:当单株果枝达到6-8个时,不管到没到7月10日都要掐尖;时到不等枝:即当时间到7月10日时,不管单株果枝是否达到6-8个,都要掐尖。

7、化控。用“缩节胺”控制棉花个体长势,使每个植株既矮又壮,化控一般进行3-5次。主要是看天看地看长势,第一次化控在4-5片叶时进行, 7.5克-15克/公顷加水750斤;第二次现蕾期30-45克/公顷加水900斤;第三次在初花期45-60克/公顷加水1000-1200斤。第四次在盛花期60-75克/公顷加水1300斤,在化控时可掺叶面肥一起喷施,如硫酸二氢钾、喷施宝、尿素等。

8、秋季管理

(1)断花去蕾。8月15-20日把正在开的花和刚出现的蕾全部去掉。(2)去空枝老叶。9月10日前把已落铃的空枝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老叶全部剪掉。

(3)催熟。在9月中下旬进行,每公顷用乙烯利4.5-7.5斤,兑水1350斤,均匀喷在棉铃上。

9、病虫害的防治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应从适时播种开始, 一般当土壤深5cm地温连续3-5 d稳定在10 ℃-12 ℃时即可播种,一般当地在4月10-15日是最佳播期,播种时注意播种质量,深浅一致。其次要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后应早中耕、深中耕,加强苗期的肥水管理,施用草木灰等钾肥,有利于棉株健壮生长。2-3片真叶期时根外喷施1%尿素液等,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提高抗病能力。对已发病的田块,及时追施碳铵15kg/亩或尿素10kg/亩。寒流来临前,应注意防寒。

(2) 化学防治:―是喷雾。用尿合剂、洗衣粉、尿素各1份,加水100份,配置成混剂喷雾;二是点喷雾,防治棉蚜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久效磷乳油1000-1200倍液喷雾。三是全田发生时,用敌敌畏每亩0.15-0.20 kg加水2-3 kg,拌在30kg麦糠或50kg细砂上,于晴天撒于棉田,防效可达98%以上。

(3)生物防治。主要是对棉花蚜虫的防治。利用蚜虫天敌如瓢虫、草蛉、蚜茧蜂、蜘蛛等扑食蚜虫,减轻棉花虫害。

(4)利用机械防治。也是针对棉花蚜虫而言,利用蚜虫对黄色的正趋性,用黄色黏虫板进行诱杀;利用蚜虫对银灰色的负趋性,用银灰薄膜驱避多种蚜虫,减轻棉花虫害,防治棉蚜传播各种病害

六、收获

1、采收时间。最佳收获期是棉铃开裂1周左右。但为了提高采收效益,可采取分期采收的方式,即霜前花统一采摘,霜后花统一采摘。

上一篇:关于角瓜高产栽培技术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记忆中的民间手工艺----虎头鞋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