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战略环境下对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3-04 04:13:18

“双创”战略环境下对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思考

【摘 要】2014年9月总理在天津的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几个月后,又将其写入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予以推动。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应该怎样培养“双创型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双创”战略的意义、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在“双创”新形势环境下该如何改革等方面来思考如何改革高等学校教育。

【关键词】双创;高等;教育;思考

一、实施“双创”战略的意义

从“双创”的提出到将其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双创”的要求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层面。一个缺乏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没有创新,意味着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一个实业凋敝的国家是没有竞争力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民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已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实施“双创”的重要意义无须赘言。而在高校中,实施“双创”战略,对高校教育改革,增加高校毕业生创业机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等学校扩招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矛盾

众所周知,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学生进入高校就意味着有了铁饭碗,大中专学生国家都包分配。二十一世纪,高校逐年扩招,人才供大于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此,有报道指责一部分未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理想的职位求不了,没面子的工作又不愿干。对此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都在学校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倘若让一个接受了十多年教育的高校毕业生去当一名保安、清洁工或售货员,且不说主观因素,客观地讲,这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既浪费了十多年教育的时间,也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给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这是政府的责任。作为以人才培养为职能的高校也应该反省学校给了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开设了哪些课程,是否考虑了社会的需求。在就业问题上过多指责学生,对学生是不公平的。高校应该在扩招的同时,思考和缓解由扩招带来的就业问题,而“双创”战略的提出,给高校指明了道路。

三、新形势下对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思考

在“双创”战略实施过程中,应该通过教育改革来助推“双创”教育。高等学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标应明确。笔者认为,既要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更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三者缺一不可。品牌大学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地方性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无论是哪一层次的高校都要培养“双创”型的人才。这是国家的需要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有培养“双创”型人才的责任意识,有了这一意识并强化这一意识,“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才会得到重视。这是思想认识问题。

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怎样实施的问题。

首先,要坚持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引领创业,创新精神很重要,没有创新,社会就会停止不前。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要维和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就必须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决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大胆对权威进行质疑。把大学课堂变成师生平等的讨论或辩论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还必须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以考试分数的高低和毕业论文的质量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发言、讨论、辩论的参与是否积极主动,观点是否新颖)。学生的课堂表现应作为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指标,这才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是每一个授课教师的责任,民主活泼的课堂和公允的评价体系应成为大学教学的追求和常态。

其次,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适宜于创业,创业要有特质,能走上创业之路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百分之七八十的只能当职员。鼓励大学生创业,准确地说是引导那些有特质、有条件、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这是“双创”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点必须明确。目前,高校“双创”教育面临的困难是师资匮乏,没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教学生创业是难以进行的,所以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以此来解决师资不足,通过聘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到高校讲课、做报道,谈他们的创业经验和体会,让学生知道怎样寻找商机,怎样评估投资和回报,怎样生产和营销,怎样规避风险。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避免创业的盲目性,少交一些学费,少走一些弯路。学校还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为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提供帮助,如融资渠道、创业场地、智力支持。创业的风险极大,让学生在校期间有创业的实践机会,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成功了更好,失败了,损失也不至于倾家荡产。但如果毕业之后,经过一段时期的资本积累,再来创业,失败了,就可能会倾家荡产,甚至永远再难有创业的机会。

最后,谈谈“双创”战略实施中的课程建设。创业教育涉及的知识很多,与管理、投资、市场营销、经济、政策、法律法规都有关系,很难形成“双创”专业或创业专业。笔者认为,在现有专业和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双创”或创业教育的元素是可行的。比如,信息技术专业,在主要课程中,融入信息技术与创业、网络公司的经营、IP业的现状和前景等内容;法律专业,在原有课程中,融入律师事务所的申办、运作、管理这样的内容。这些“双创”的知识,可以成为原有专业课的章节,亦可单独成为一门新课程。

四、结论

实施“双创”的意义在于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强国富民的重要举措;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高等学校教育的改革现已刻不容缓,让我们跟随着创“双”的脚步,勇往直前,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与高等学校发展规划[J].何洪.理工高教研究.2007(01)

[2]高等学校发展新趋向与高校领导[J].明庆华,程斯辉.教育与现代化.2002(02)

[3]高校学生考试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探析[J].廖慧萍,王艳琼.中国电力教育.2011(01)[4]创新人才培养视界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钱厚斌.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9)

[5]高校学生考试不及格原因分析及对策[J].刘溪.硅谷.2008(23)

[6]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沈良斌,祁嘉义,冒小Z.江苏高教.2006(03)

[7]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刘建国.现代大学教育.2006(02)

[8]“p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谢建平,蒋雍君.教育与职业.2014(02)

[9]对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曾雪松,孙君菊.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10]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戴涵莘.教育与职业.2012(08)

上一篇:高中地理实验内容及其教学设计 下一篇:偏远地区继续教育实施“说课”课程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