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战略的维度构建

时间:2022-04-02 02:37:38

创业战略的维度构建

摘 要:在现有文献中,新创企业的战略研究通常借鉴了成熟企业的战略研究范式,然而,由于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新创企业的战略出发点、具体的竞争方案选择与实施,必然与成熟企业存在差异。从这一点出发,本文对创业战略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两类维度构成方式,并且采用大样本统计数据予以检验,进而结合创业过程的特点,探讨创业战略的发展模式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创企业;创业战略;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9)03-0046-05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创业活动一直保持活跃状态,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推出的俭球创业观察(GEM)2005中国报告》,中国的创业活跃程度一直在全球创业观察成员中处于前列。在创业活动蓬勃发展的同时,创业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创企业,特别是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新创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是创业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了深入探讨新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很多学者从战略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在管理研究中,战略研究通常围绕着成熟企业。在新创企业战略研究中,研究人员也往往借鉴成熟企业战略研究的范式。然而,显而易见的是,由于企业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不同,新创企业战略制定的出发点、战略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效果,必然与成熟企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目前的研究中常常被忽略。因此,通过对新创企业战略规划过程的深入考察,本研究希望能够从创业的独特视角回答新创企业战略选择的具体模式,并且为实践中的创业活动提出有价值的发展建议。

二、文献综述

创业战略研究的发展有一定的脉络可循。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创业战略研究主要是从新创企业如何规避与大企业的竞争角度出发,例如,新创企业可能选择特定的产品或者特定的区域市场,而这一特定机会可能对大企业无较大的吸引力。其研究焦点相对分散,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战略研究领域一些较为成熟的研究框架被引入创业领域,研究人员开始探讨这些成熟企业的战略规划选择是否适用于刚刚成立的中小型企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创业战略研究领域,很多学者引入“维度”这一概念,从整体上研究创业战略选择的不同维度构成。Mcdougall和Robinson(1990)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将新创企业的战略分为两个主要维度――战略力度是适中的还是积极的,市场范围是广阔的还是狭窄的。Carter等(1994)采用同样的方法将新创企业的战略分为两个维度――新创企业的差异化战略的差异化范围是大还是小,经营活动侧重于产品开发还是市场营销。Park和Bae(2003)则通过新创企业案例研究,将创业战略划分为三个维度――技术能力(追随者还是领先者)、产品市场成熟程度(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和目标市场(本土还是国际)。

从现有的创业战略概念建构上看,关于这一概念的讨论还远远不足。一些对于初创企业较有价值的战略选择尚未被囊括在现有的研究框架中。这就使得现有的创业战略概念框架在回答现实创业行动的主要特征,进而给予相应发展建议的同时存在理论方面的局限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划分维度,同时结合中国的客观实践,建立一套有效的新创企业战略分析框架,用于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三、创业战略的概念内涵

不论是对成熟企业还是对于新创企业,战略都是企业发展的规划。这一规划的存在意义在于提炼和制定企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基于企业经营环境和企业核心能力的综合分析所得到的战略规划方案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主要手段。从战略研究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战略研究主要是针对成熟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日常经营的。现有的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都高度关注成熟企业。尽管如此,在创业领域,对于战略的关注已经成为一个较强的趋势。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同样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为创业成长指明方向,这一点同成熟企业并无两样。但是,应当承认的是,由于时间和资源所限,新创企业战略规划的复杂性较成熟企业的战略规划而言大为降低。因此,新创企业的战略规划拥有适度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依赖于企业所能支配的资源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

和成熟企业的战略规划不同,新创企业的战略主要集中在竞争战略领域。这是因为作为依托一定创业机会而创立的企业,其主要成长方向已经较为确定,不大可能发生较大调整。同时,由于资源和能力所限,新创企业主要的经营重点是在市场实际经营中迅速打开局面,获得企业成长所必需的各类资源。因此,在创业战略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新创企业的战略研究主要是分析其竞争性战略。本文把创业战略定义为新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能采用的竞争性经营方案的总和。为了从总体上把握这一概念,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创业战略需要与创业行动的整体经营环境和创业者的资源禀赋相匹配。创业战略并非独立的事务,脱离了创业活动的实际情况空谈战略的实施可能和实施效果毫无意义。在创业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创业者首先必须关注当前创业活动的竞争环境。尽管作为刚刚进入市场的初生者,新创企业还无法引领整个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但是新创企业至少应当做到的是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积极的反应。这种反应主要体现在战略方案的灵活性和及时性。除了经营环境以外,创业者还需要重点关注目前企业自身的资源状况,也就是企业是否拥有或能否获得有效执行战略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如果现有资源尚无法提供充分的战略支持,那么创业者的首选行动方向应当是资源拓展,而非匆忙进行市场竞争。

其次,创业战略具备多元化的构成内涵。就某个单一的创业活动而言,它的主要经营方向和竞争模式可能是单一的,创业者可能仅仅依托于单方面的优势就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甚至与市场上的在位者获得一争长短的实力。但是就某个区域或某个产业范围内的创业活动而言,不同创业者所主导的创业活动的竞争重点和实施方案应当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多样性本质上根源于创业活动的经营环境和内在资源禀赋所体现出来的千差万别。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对于创业战略的概念内涵的识别意义重大。通过对不同新创企业的战略行动特征的概括和总结,能够提炼出不同的战略维度,不同的创业者可以充分借鉴这一概念框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战略行动重点,推进创业活动。

最后,创业战略概念存在不同的认识角度。一个科学而规范的概念的界定和发展需要不同的解读角度。创业活动本身具备高度复杂性,创业过程的推进所涉及到的要素数目众多,创业活动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也处于高度动荡变化之中。创业活动的这一特征也导致创业战略本身具备一定的复杂程度,这种复杂程

度不仅体现在概念的多元化内涵中,同时还体现在不同的解读视角上。总体来看,对于创业战略的认识和解读存在如下两种主要视角,其一是战略的竞争重点和实施要点,也就是在创业活动中具体的竞争性战略方案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所要突破的核心竞争优势,这可以说是创业战略的内在属性;其二是战略的实施目标和拓展方向,这主要是针对创业战略在整个创业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而言的,也就是创业战略的外部导向性。创业战略的两种认识角度造就了不同的创业战略概念框架。

四、创业战略的概念检验

为了进行概念检验,我们首先将现有新创企业的竞争性战略方案分为如下几个类型:市场进入战略,创业者在细分市场上早期进入通常能够获得较强的先行优势;营销力度战略,积极的营销活动能够迅速推广新创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充分实现快速成长;市场联盟战略,积极的市场联盟战略可以扩展资源获取渠道,使企业获得充足的发展前景;产品创新战略,创业者往往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研发工作,提升产品竞争优势;产品范围战略,广泛的产品范围战略致力于更多类别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对于竞争者来说也是一种壁垒;产品成本战略,这一战略立足于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实践,通常认为,中国企业经营的优势主要是小规模、灵活性和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技术优势。因此,对于国内创业实践来说,积极的产品成本战略是一种有效的竞争策略。

结合不同的认识视角,这里提出两类创业战略的概念建构方式,如图1所示。

这两种建构方式背后的含义不同。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的分类方式强调了创业战略的竞争内容本身,也就是创业者应当如何执行竞争行动。超前行动、积极竞争、向外拓展的分类方法则是强调创业战略的功能导向,也就是说战略的实施意义。第一,创业者通常也是先行者,往往希望能够走在竞争者的前面,获取更多的利润。第二,创业者的进入往往会改变现有竞争格局,为了抵抗竞争压力,创业者必须寻找正确的方向,实施主动的竞争方案获胜。第三,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不断上升的过程。这两类概念建构方式需要实际数据予以验证。

为了测量创业战略概念,我们参考了Zahra(1993)、Christman(1999)、Covin和Slevin(1989)、McDougall等(1994)、Homburg等(1999)旧的研究中关于战略概念的测量,设计相应的语义差别量表。2005年9月中旬到12月底,我们在海淀科技园和丰台科技园进行了大范围的问卷发放,一共发放问卷800份左右,最终回收问卷239份。剔除填答效果较差的问卷之后,最终用于模型检验的问卷数目为201份。我们应用SPSS 13.0计算了各个指标原始量表的a系数,从检验结果来看,创业战略量表的信度尚可,如表1所示。

我们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创业战略概念的建构效度。模型拟合效果统计指标如表2所示。

从拟合结果来看,两种分类的创业战略概念模型的卡方值都比较小,GFI、IFI、CFI和NFI也超过了临界值0.9,而且GFI、IFI和CFI都超过了0.98,RMSEA都小于0.05。因此,我们认为,概念具备较好的建构效度。同时,基于市场一产品分类的创业战略概念会比基于创业活动属性特征分类的创业战略概念检验结果略好一些。这说明可能前者对于创业战略的概念描述更为妥当一些,而后者可能在三种不同的概念属性中存在一定的交叉度,因此,拟合效果比起前者略低。

五、创业战略的概念发展:基于创业过程的考察

在创业活动中,为了促进企业成长,创业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适当的战略方案促进企业发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创业战略概念也提供了一个更为灵活的分析视角,在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上的适当选择,都可以带来不同的实施效果,这就意味着创业者应当积极分析当前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环境的特征以及企业目前的资源和能力,选择最为适宜的战略实施力度,使得战略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创业战略的这一发展模式实际上与创业过程的特征密不可分。

创业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向外开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业者所面临的管理环境在不断复杂化。相较而言,创业者在决定创业时所设想的创业机会和创业模式就略显单薄了。因此,在创业活动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创业者需要不断调整对于外部经营环境的感知,联系和协调企业内外部情况,以动态的方式来决策创业方案。因此,创业过程的复杂特征对创业战略、创业能力、创业实务的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创业过程的发展来看,创业战略展现出一定的发展特征。

从单一的某项战略方案向多元化的战略方案发展。在创业者开始创业的时候,往往会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竞争优势,实施单一的竞争性战略方案,在不断打开市场赢得成长的同时,旧有的竞争优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将不断刺激创业者调整竞争方案,选择更为适宜的成长路径。这种调整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从原来的单一的竞争方案向多元化的竞争方案发展。因此,这一发展方向是外部成长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创业者以及新创企业自身能力不断发展的结果。

从侧重于产品开发方面的战略方案向市场和产品开发并重的发展模式。国内的创业者,尤其是高科技创业者在最初的创业阶段,特别关注自身所能推出的产品特征,希望能够通过产品品质的不断开发,依靠相对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来发展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多创业者发现单纯的产品开发难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在此情况下,市场开发的战略方案应当适时地成为企业战略方案中的一环,通过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利用,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从超前行动向着积极竞争和向外拓展的方向发展。在很多创业活动的案例中,在最初的创业活动中,创业者是那些积极创新、大力推行全新商业模式的人,他们的创业行动实质上都是相对于竞争对手或潜在的可能竞争者的超前行动。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中逐渐出现了追随者,超前行动的优势在不断削弱,此时,创业者可能进一步通过积极而广泛的竞争策略来控制市场地位,甚至进而通过向外的拓展来提升企业获取资源和信息的能力,促进企业成长。

因此,从创业活动的推进过程来看,如果我们把创业战略的具体竞争方案按照市场一产品开发、创业行动属性特征两种维度划分标准组成一个竞争方案矩阵的话,可以看到创业战略方案的发展模式是从左下角往右上方不断演进(见图2)。距离右上方越近,说明创业者的战略模式越趋于成熟化和多样化,创业活动也开始逐渐步入稳定发展的阶段。

这一发展模式意味着创业者在决定选择何种战略方案的时候,应当结合创业过程的特征以及自身的发展阶段,确定企业在竞争方案矩阵中的位置,进而寻求向右上方发展的可能。当然,这一发展思路并非绝对和一成不变的,创业者仍需要审慎地分析市场环境特征和当前企业所具备的能力和资源,使得战略模式的推进具备充分的可行性。

同时,创业战略的发展模式也为创业过程的推进和发展提供了一条线索。战略是企业的整体经营方案,战略服从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又积极地统领企业发展。创业者应当积极利用战略的这一特点,通过不断把新的竞争方案纳入战略的整体体系中,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使得企业的成长不断借助新的驱动力,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效率。因此,创业战略的发展模式应当成为创业者实施创业机会开发和发展的积极工具。

六、结语

在现有的创业研究中,对于创业战略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对创业战略的具体内容、制定出发点、实施效果等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需要充分借鉴已有的战略管理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则要从创业本身的特点出发,发展真正符合创业实践的创业战略研究。本文对于创业战略概念的分类并不是要把实践中的战略方案强行纳入本研究的概念框架中,创业者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企业的经营重点,选择最为有力的发展方向。

由于创业活动的复杂性,完整的构建创业战略概念从理论上看是难以实现的,尽管我们认为本研究所选择的几个战略维度代表了实际创业活动中最经常出现的战略选择,但是,仍可能有相当多的战略方案未纳入我们的框架之中。因此,本研究所提出来的创业战略概念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探索性的模型,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在核心概念的维度构建和实证研究指标设计上进行改进。同时,将社会调查的范围适当扩大,增强统计分析的稳定性,若能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具体差异,对实际问题的解释说明能力也更强。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发展研究 下一篇:就业困境的经济学分析与税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