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动研究的意蕴及范式

时间:2022-03-04 04:03:49

教师行动研究的意蕴及范式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教育科研的行动研究得到普遍认同。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是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范式。

关键词:教育科研;行动研究;意蕴;范式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14-03

教育科研中的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自己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省研究”。行动研究起源于国外,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出现的一种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方式,50年代开始应用到教育领域。在国外行动研究领域,斯腾豪斯、凯米斯和埃利奥特等人的观点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自从斯腾豪斯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响亮口号,“行动研究”便发展为在全球教育界产生影响的运动。它让教育科研走出仅仅由专家研究的象牙塔,成为广大教师都能尝试的研究活动。

在我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行动研究”一词在1982年就已经出现于一些介绍美国学者勒温的心理学思想著作中,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行动研究才得到比较系统的介绍,至1995年前后,我国教育界才对“行动研究”展开比较系统的反思,并出现“做”行动研究的尝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行动研究得到普遍认同,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在实践中展开教育教学研究。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意蕴

(一)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革新必革心”,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按照行动研究的理念,教师是研究者,不再是单纯的执行任务者,具有了主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意识。这种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教师作为生命个体的生命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他们生命存在的质量,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同时,行动研究使研究成为教师最有效的学习过程,使课堂实践变为教师最实在的工作空间。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将会树立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新理念。

(二)有利于提升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从事具体教育、教学工作的,具有最佳的研究位置和机会。他们最了解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对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或疑惑有最深切的感受,对进行合理、科学和有效的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的愿望最为强烈,他们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最适合他们在从事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将行动(教育、教学工作)与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起来,探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实践工作更接近合理、科学、有效的目标。教师在充满不确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实践不断开展行动研究,把所学的知识、原理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教学行为,形成优化的教学实践模式。广大教师深入分析和总结这些教改经验,必将提升自身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教师素质包括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学经验以及专业工作能力等方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成就之间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不是成为好教师的最重要条件;教师掌握教育科学是一回事,应用这些知识将教育、教学实践导向合理、科学和有效是另一回事;教师的教学经历或经验并不是教学质量优秀的唯一因素,事实上教学优秀的教师并不都是教龄长或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和发展的专业工作能力对教育、教学的成败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是仅靠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就可以转化生成的,也不是仅靠教学经验积累、阅历的增多而自然积累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也就是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是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自我、内在要求及其成效,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具体研究工作,其中包含三个重要点:行动研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辨识,分清理论的是非;更完善地了解和更准确地把握教育、教学情境,更敏锐地洞察、更深入地分析、更恰当地解决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具体问题;形成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案或措施,促进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合理、科学与有效,以及专业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教师行动研究的范式

行动研究是教师在真实的情景中,以其关注的教育、教学问题为中心,并以研究者的角色提出问题、计划行动及反省探究,从而改进自身工作的过程。 “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是行动研究的基本范式。

问题——问题是行动研究的起点。发现问题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必备前提,没有这一重要步骤就不会有研究问题的行动。教师应善于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或理论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例如:教师预设与学生课堂生成之间的矛盾、教材的多样性与教学评价的统一性之间的矛盾、教材阅读与有效备课的关系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

计划——行动之前预先拟定的具体步骤。教师要根据对问题的初步分析,明确研究方向,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制定研究计划。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制订计划既要考虑和包容已知的制约因素、矛盾、条件,又要把始料不及、未曾认识、在行动中才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因素容纳进去。从这一意义上讲,计划是暂时的,允许在研究过程中修正。

行动——行动就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教师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实践过程。在行动中,要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变革,在变革中不断改进工作,包括认识的改进和行动所处环境的改进。要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行动调整。行动的目的不是为验证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

观察——观察主要是指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特点的细致、深刻的观察。教师应对实施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必要过程,这可以采用自我观察和观察他人的方法双管齐下开展研究。

上一篇:影响青少年价值选择的因素探析与思考 下一篇:课文教学目标梯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