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干预效果

时间:2022-03-04 02:44:13

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干预效果

【摘要】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合理控制好自己的血糖,达到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 健康教育;2型糖尿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65-01

糖尿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可引起多个系统的损害,严重时可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糖尿病协会最新调查发现,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全国糖尿病人接近一个亿,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且超越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2004年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显示,华北、华南等5地区2000余例患者中,HbA1c达标率仅25.9%[1]。有研究表明HbA1c每降低1%,可带来诸多临床获益,包括截肢或致命性外周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43%,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降低37%,糖尿病导致的死亡风险降低21%,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14%,卒中的风险降低12%。基于以上现状,药物治疗以外的诸多干预方式开始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必要的辅助手段。一项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有助于病人全面康复,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发现并发症,达到很好控制病情的目的[2]。随着健康教育的逐步推广,也逐步积累了较多的患者教育经验,特别是社区护理干预方面[3]。依据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患者饮食、运动、心理以及血糖自我监测评估等,同时观察研究结果,以评估健康教育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内分泌科就诊并经充分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

1.2 研究方法 上述100例患者,均建立健康档案,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HbA1c。随机选取50例患者每2周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涉及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运动、心理干预以及血糖自我监测评估。每例患者均经过临床医生充分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HbA1c进行测定,并在干预前测定以上三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其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干预组实施每2周1次健康教育,内容涉及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运动、心理干预及血糖自我监测评估。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再次对干预组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HbAlc的测定,通过各组治疗前后以及组间比较,评估健康教育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相关性。

2 健康教育指导的内容

2.1 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 包括介绍糖尿病概念、病因、治疗及预防方法等。

2.2 饮食指导 包括饮食治疗目的及意义,饮食控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饮食的搭配等内容,指导患者自觉控制饮食。

2.3 运动指导 包括运动的目的及意义、运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

2.4 心理指导 讲解2型糖尿病的发展、转归以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可控性,消除患者疑虑[5]。

2.5 自我监测评估 强调自我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传递初步的判断标准以及应对办法。

3 结 果

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三项主要血糖控制指标有显著影响,说明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2型糖尿病的疾病控制,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以使患者更好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有效控制相关指标,延缓并发症发生

4 讨 论

4.1 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 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而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控制达标率尚不理想。结合本研究结果,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实施健康教育,在患者接受充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给患者有效的指导,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善,可以有效控制相关指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糖尿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4.2 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 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主要采取举办患者教育课堂,由社区医生现场讲解、答疑、指导,并配合电话随访的方式。研究结果显示干预效果显著。另外,通过宣传册、宣传单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4.3 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对患者有饮食、运动行为方式改变的建议,让患者理解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善的必要性,从而加强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信心。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防治中,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并且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潘长玉.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5):420-424.

[2] 刘晓明,陈秀军,赵春英.有效评价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方法初探.中华护理杂志,1999,34(2):9-10.

[3] 苏美娥,苏景明.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23:241-242.

[4] 戴霞,黄秋红,姚冬红,等.糖尿病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35-736.

[5] 邵山红.心理因素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卫生职业教育,2010,24:110-111.

上一篇: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结果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胸水、血清癌胚抗原与肺癌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