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8岁孩子能够自主阅读

时间:2022-03-03 10:33:43

让8岁孩子能够自主阅读

良好的文字和语言感受力的基础在于阅读。阅读是良好文字语言感受力的表现和再现,阅读能力的形成又要依赖于持久的阅读兴趣。孩子只有爱阅读,多阅读,才能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应用水平。

自主阅读 孩子 阅读兴趣

脑科学证明,5岁孩子的脑重量几乎已与成人接近;教育心理学证明,语言模仿的临界产生于3岁左右的孩子,我们相信,钢琴、绘画、体操等都因童子功而成功,那么,语言可能更要重视儿童阶段潜能的引导和开发。当然,这样的类比,并不是给孩子套上枷锁进行机械训练,关键在于能否抓住孩子语言发展的每个临界点,充分利用汉字、汉文化的优势和特点对孩子进行“随风潜入夜”式的渗透和熏陶,让孩子在身心自由的状态下进行文字的辨识和句式的认读,从而尽快让大多数孩子在8岁左右就能掌握 (不一定都要求音、形、义三者)2500个以上的汉字,让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提前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于是,便诞生了“科学认读”。科学认读简,单明了的定义,就是让儿童在活生生的多元动态环境中高效快速地识字阅读,我们也将之称为生态化认读。

一、开发汉字功能

“汉字难学”,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些语文教师有句口头禅,称之为“拦路虎”。中国的汉字,真有那么难学吗?所谓难和易,只是相对而言,比较而言,要做具体分析。我们的汉字,如果一个一个孤立地、静止地去看,有相当一部分汉字的形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我们换一个视角,改变一下思维方式,用辩证的、系统的、整体的、比较的方法分析汉字,就会发现,汉字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难”的本身开发汉字的功能也包含着“易”。

《周易?系辞》中说,文字起源于八卦,是由庖牺氏创造的,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文字起源于象形。历史上流行的“仓颉造字”,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讲的“六书”,其中最主要的方法还是象形,在象形的基础上又发展为指事、会意和形声。这样的造字方法,是很能调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人思维能力的发展。象形最具直观性;指事给形象一个特定的指向,并赋予它事物的意义;会意则让符号转化为事物的含义和价值,它最能促进人的理解记忆。

例如,“人”是象形字,一人跟着一人,为“从”;人多了,三人为“众”。我们还可联想到“木、林、森”,“口、吕、品”等一系列字。“门”是象形字,“门”里一个“口”为 “问”字,由此我们可想到一大串:“闪、闻、闭、间、闯、闩……”特别是形声字在汉字中占了大部分。形声字的特点,是便于认读,学生认识了“青”,看到“清、蜻、晴、睛、情、请……”一批字,就会联想到它们的读音与“青”字有关,并能联想到它们的意思,都分别与“水”“虫”“日”“目”“言”等有关。

因此,从汉字本身来说,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一个地去识、去记,自然会感到很难。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师生只要寻找并掌握其中的一些规律,因势利导地让孩子天性中的积极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碰撞对接,并且通过对接使识字教学日常化、生活化、趣味化和游戏化,在这种情形下的识字教学,不但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更加活泼开朗,使孩子的天性和社会生活衔接互动起来。

二、开辟认字途径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汉字到处都有,随时可见。儿童只要一活动起来,汉字总要以各种形式跳到他们面前。教师要从儿童的兴趣和实际出发,积极创设情境,拓宽认字途径,走开放认字之路。

1.营造氛围,诱导认字

儿童天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主体,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更是如此。校园的一切对他们是格外新鲜,什么都想看,什么都要问,什么都想知道。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诱导学生识字。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都是学生识字的有用资源。在教室相应的物体上贴上它们的名字:“黑板”“讲台”等;在“识字角”“识字栏”里贴上一些儿歌、古诗等,比一比谁认得的字多,并定期更换内容;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引导识字,认识校名、校风、学风、专用教室名、校园中花草树木名称以及墙上的一些宣传标语……这时教室、校园就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识字乐园,乐园中的这些汉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认字兴趣和学习热情,也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美丽的校园。

2.寓教于乐,愉快认字

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有益的玩就是学习。开展认字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认字游戏,如“猜谜语”“找朋友”“摘苹果”等。另外,春游、秋游和一些实践活动,也可将认字活动有机地穿插其中。学生不仅可以充分享受了“玩”的快乐,而且又认识了一批新字。同时,要获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也成为孩子的认字老师,平时带孩子探亲访友、外出游玩时,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字。

3.关注生活,引导认字

引导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注意在多种生活情境中认字,学会平时留心看电影、电视过程中出现的汉字;每逢遇到各种图形标志,也都注意看一看符号的特点、认一认上面的字……实验班每一个孩子手里都应有自己制作的“剪贴本”。例如,“广告认字”,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报头刊头、标题纸、食品包装纸(盒)、广告纸等,教师指导他们剪贴后分类订成自己的认字本。因为是自己动手做的,所以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他们有空就看,互相交换着看,有不认识的字,随时请教家长同学或老师。另外,在认字活动课上,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认字过程以故事形式讲出来。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不仅认了字,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其中的价值就不仅仅是认字了。

4.阅读写作,学以致用

认字是为了应用。学生认了字,如何巩固?用原来的死读死背的办法,显然效果不好,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课文阅读,不失为一个巩固的好方法。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课外书籍和儿童报刊。孩子们在阅读中认字,在认字中阅读,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阅读能力。另外,认字多了,阅读量大了,学生的写字能力也逐渐增强了。教师可以开始尝试着让学生来写,采取认写结合、以认带写、以写固认的办法。开始,从摘抄起步,鼓励学生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名言、格言、警句等摘抄下来,熟读背诵。对摘抄好、背诵好的学生,就送一个“摘抄大王”称号。在摘抄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学写日记,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下来,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字也可以。这样一来,既巩固了汉字,又学以致用。

三、结束语

总之,科学认读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掘汉字的功能,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出发,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认字方法,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力求拓宽认字的渠道与空间,让学生学得科学、学得快乐、学得轻松,真正地为孩子插上认读的翅膀。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