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03-02 08:15:01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场白起着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精彩的导语对实现教学目的,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启发质疑的方法导人新课,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圆的概念》时,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笑曰:“当然是圆形的。”教师又问:“为什么要造成圆的呢?难道造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形状不行吗?” 学生的兴趣来了,纷纷发言:“不能它们无法滚动。”

老师再问:“那造成这种鸡蛋的形状可以吗?”(老师随即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学生大笑着说:“如果像这样,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老师因势利导,进一步问:“为什么造成圆形车轮行走起来就不会忽高忽低?”

学生又一次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圆的定义,学生有兴趣了,学的省力气,记忆也很深刻。

二、动手时间,诱发学习兴趣

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动口的过程中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在动手的过程中,提高操作能力。比如,在师生共同研究了圆的画法之后,老师要叫学生到前面黑板上动手画一画,画完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观察圆的大小。大小明显的圆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大小不明显的圆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相等、大概、差不多,总之学生回答不准。这时教师要询问学生,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多大?这时大部分学生答不上来,只有少数的学生能说出这个数字。此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固定好圆心之后,还要确定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圆的半径,从而引出半径的概念。这样,学生不仅对圆的半径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也学会了通过比较半径的大小来比较圆的大小的方法。学生尝试过了,学起来就兴趣盎然,轻松自如,于是3厘米、5厘米等等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圆学生都相继画出来了。

三、成功结束,兴趣永存

一节优秀的数学课,不但要有精彩的开头,还要有漂亮的结尾。结束语要准确利索、简明扼要,力求做到使学生对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回忆,保持永久的学习兴趣。

四、适当留作业,引发学习兴趣

作业要少而精,题目要有代表性,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千万不要搞题海战术,这样学生才能不厌其烦,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作业要有趣味性,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知识的情况编写趣味习题,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轻松完成作业,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影响着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决定着教师教学活动的成败,对学生以后学习各门知识、养成学习的习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从小学抓起。

上一篇:试论营造和谐的语文课程生态系统 下一篇:体育院校经济贫困生的成因及其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