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02 03:46:07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摘 要】传统班级授课制的统一性已经不能适应我校生源结构多元化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实行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从现代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传统教学的弊端、学生需求等几方面分析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必要性,从实施前、中、后等环节提出具体应对之策。

【关键词】新建高校;大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措施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向,催生了大量的新建本科院校,毕节学院正是这一转向下的产物。新建后的毕节学院在生源结构上发生了新的变化――由原来仅限于本地区扩大到全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的25个省、区、市及本省的其他地区的学生,生源结构的新变化客观上必然导致学生间文化的新变化,学生成绩的差异则是其表现之一,其中英语学科表现最为显著(笔者通过访谈几届学生、查阅其高考成绩而得知)。学生的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上客观存在的显著差异,显然沿用传统班级的统一标准、同步化的教学方式业已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之需,如何解决传统班级教学下的统一性、同步性要求与学生客观差异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校大英课堂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所谓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是指以固定的行政班为基础,按学生在某门或某些学科上的认知水平、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科分成若干个层次,设置若干个层次班,结合学生自主选择,师生协作认同的原则而确定学生所在的层次班,对层次班再进行隐性分层而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实施大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彰显现代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性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关注人的主体性、注重人的个性发展、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特征。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全面性的发展就需要有适当的教学为之服务,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则是这一服务的最佳选择,也就是说,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下的必然产物。

(二)有利于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政策

在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育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我国新一轮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对传统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调整。教育部于2007年7月27日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在教学要求部分里明确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差异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求》对于教学过程所提出的要求,为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提出和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有利于克服传统大学教学弊端

传统的大学教学是以专业班级为对象,而专业班级的组建仅以高考总成绩为参考点,很少考虑具体学科成绩的差异。按总成绩组建的班级其学生各科基础各不相同,所实施的教学因顾及中间群体而无暇顾及两端,从而导致两端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吃不饱”的学生因等待教师照顾中间学生而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从而使其水平慢慢被拖下;而“吃不了”的学生因听不懂,落下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不进去,就破罐子破摔,由于跟不上,最后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

学科分层走班教学不失为缓解这一传统教学弊端的途径之一,它承认学生之间具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我们把具有相近素质的学生划到一个层次,对于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其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接受新知识,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由学会的满足而带来的快乐,从而调动起每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四)有利于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理论角度看,大学生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有的感知能力灵敏、有的思维能力比较活跃、有的独创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强、有的想象力相当丰富、有的情绪强烈、喜欢交友、但意志力不够稳定,感情易波动等方面,就是在同一方面发展的水平与速度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也存在差异。这种特殊的矛盾心理很可能造成不同的心理需要,产生比较大的分化,进而形成不同层次的群体。

从现实的角度看,从对我校2012级197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抽样调查可知,90分以上约占4.9%,70分以上―90分以下的约占22%,50分以上―70分以下的约占38.9%,50分以下的约占34.2%,由此可知,同一班中学生的英语成绩不仅存在差异而且非常显著。

显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有必要从发展、变化、多层的角度去考虑大学英语的教学问题。

二、实施大学英语分层走班的策略

本文拟从实施英语分层走班教学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以下策略。

(一)实施前做好宣传,积聚正能量

任何一次教学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合理、科任教师和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如果教师和学生任何一方对新的教改持消极态度,势必影响整个教改的顺利推进,这其中学生的积极应对又是关键,因为教改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因而在实行大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前,有必要且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学生心中“被遗弃”、“被抛弃”、“成绩差”等消极想法,产生正能量,使其真正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不是放弃他们(成绩低的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地提供适合其基础的教学内容、方法促进其得到应有的发展,使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上主动、自觉参与到教改之中。

(二)实施中分层把握,落到实处

1. 学生分层。学生分层应坚持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自主性、就近性和流动性等原则,确保分层的合理性、科学性和人本化。

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一方面以其高考成绩作为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简短的口语面试作为参考,最后以此两方面的综合成绩来综合分为A(拔高层)、B(普通层)、C(基础层)。

自主性主要基于按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分班没有顾及教师教学风格差异而使学生不适应而采取的自主选择,具体而言就是在分班后的两个周内,如果学生确实存在不适应教师教学风格的现象,可以申请到平行班级听两次课,最后再确定所在班级。

就近性是指学生分班应以本院为点,便于教学和学生管理。

流动性是指分层不应静止,而是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而动态调节,即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后,表现优异的学生如果达到较高一级的基本要求则可以申请上调,从而调动普通层和基础层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它指导和制约着教学活动。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因此大学英语实施分层走班教学首先要设立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要求》(2007年)及我校校情,其目标可以设立为:C(基础层),主要通过英语综合课程和听说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有效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一般要求的词汇量,并能达到每学期期末测试要求;B(普通层),通过英语综合课程和听说课程,以及英语技能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有效策略,并能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发展学生英语技能,达到《要求》一般要求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较高要求的词汇量,并能顺利通过每学期期末测试要求;A(拔高层),即达到《要求》较高要求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高要求的词汇量,特别是积极词汇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综合文化素养和夸文化交流能力,并能在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3. 内容分层。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各层次班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可以设置如下表:

基础班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级1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

《大学英语》低起点 《大学英语》听力1 《大学英语》听力2 《大学英语》听力3

普通班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

《大学英语》听力1 《大学英语》听力2 《大学英语》听力3 《大学英语》听力4

拔高班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 选修较高层次的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听力2 《大学英语》听力3 《大学英语》听力4

4. 施教分层。大学英语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因划分标准具有相对性,因而只能照顾到该层级大部分学生的基本需求或整体需求,要做到顾及个别学生的具体需求,还需各层级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内隐分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5. 评价分层。由于各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落实和开展大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其评价内容应紧围绕教学目标设立,评价形式可以灵活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三种评价形式,尤其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发展。

6. 管理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后,必然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新的问题,如走班的学生是否出勤,怎样有效掌握走班学生动态等。基于此建立层次班管理员和走班管理员就成为必要,所谓层次班管理员,是指在每个层次班(A、B、C各层次班)中推选或指定一名乐于奉献、热心做事的学生担任该层次班的管理员,目的是协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考勤。走班管理员则是为了原行政班班主任或辅导员能随时了解本班走班学生的出勤、学习等情况而设立的管理员。通过建立层次班管理和走班管理员,从而构建了分层教学后的立体学生管理工作。

(三)实施后总结反思,提炼升华

任何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都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亦如此。因此外语学院领导及教师要及时通过对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的结果进行反观,并加以提炼,使之升华为教育理论,更好地推进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金航.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课堂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EB/OL].http:///HLFtiDemo/search.jsp.

基金项目:毕节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项目编号:JG201103。

作者简介:吴金航(1983- ),男,彝族,硕士,毕节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吕龙(1977- ),男,硕士,毕节学院外语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

上一篇:基于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文明素质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高职大学生德行素养的缺失与养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