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家园

时间:2022-03-01 11:03:29

图书馆: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家园

摘 要:外来务工人员是现代城市建设和运行的主要力量,但因种种原因,他们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东阳市图书馆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与实践,如免费办理借阅证、与外来务工子弟结读书对子、主动送书上门、关注“横漂一族”等,在未来工作中也设想开展移动阅读、就业信息咨询、职能培训等服务。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农民工 东阳市图书馆 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117-03

Library:Foreign Workers New Home

Abstract Migrant workers is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major forces of the modern city, but for various reasons, their cultural rights and interests can not be guaranteed. Dongyang library services for migrant workers to make the attempt and practice, such as free to apply for library cards, and migrant children bear readingpair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end books home, concerned about the "cross-drifters" in the future the work envisaged in the mobile reading, employment counseling, and the functions of training and other services.

Keywords Migrant workers;foreign workers; Dongyang library; reader service

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也称农民工、外来工)的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等问题逐步被提上议程,关于如何提高其文化素质、享受应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图书馆特别作为社会文化信息组织、收藏、利用、开发的公益机构,有义务为务工人员的文化服务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在概述图书馆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相关背景及相关研究述评的基础上,概述了东阳市图书馆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方面的实践及设想。

1 相关背景与研究述评

1.1 相关背景

(1)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他们的基本文化服务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约有2亿外来务工人员活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300万的速度递增。一方面,大批进城的务工人员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外来务工人员长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与待遇。如何让他们享受应有的文化权益也是各界关注与讨论的一大问题,各地也出台了一些关于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相关的政策,如2012年北京市将着重开展“保障来京务工人员文化权益温暖工程”[1],确保来京务工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并实现“四个保障”(公益性保障、基本性保障、均等性保障与便利性保障);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2011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南海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2]等。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服务机构的公共图书馆,理应积极行动起来,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世界,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将图书馆建成他们的新家园。

(2)均等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是当前我国政府倡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建设原则。1931年出版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提到“每个读者有其书”是图书馆服务的一大定律,IFLA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也提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对任何不能享受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同时,在2008年中图学会正式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中也提出“逐步确立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可以看出均等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图书馆必须想办法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并对因时间关系不能正常享受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去提供特殊的专业个性化服务。

1.2 相关研究

从2005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如北京、成都、甘肃等地开始了外来务工人员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之后全国多地如深圳、河北等地也纷纷响应,在我国图书馆界对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实践进行探索的同时,图书馆学术界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涌现出了一批关注这类弱势群体的研究者,如王子舟、王素芳等。研究范围既有实证调查研究,如王子舟[3][4]教授分别对深圳市和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求知阅读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也有学者从图书馆对外来工服务反思与探讨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如倪传明[5]、吴红梅[6]等人。

2 东阳市图书馆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探索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东阳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0.98亿元,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吸纳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目前全市有外来务工人员21万人。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相当贫乏,很少能有享受现代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的机会,他们需要图书馆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思想素质,为此,东阳市图书馆进行一定的实践探索。

2.1 免费为务工人员办理借阅证

为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公平的享有图书馆资源的权利,解决他们看书难、看报难的切实问题,让更多的务工人员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早从2006年6月份起,东阳市图书馆就取消了向读者收取折旧费的作法,简化了办证手续,所有人员只要交纳一定的押金就可办理借书证。同时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少儿阅览室三个主要一线部门免费向广大读者开放。这些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务工人员的办证热情,读者持证人群中外来务工人员比例明显增加。据统计,目前持有东阳市图书馆读者证的读者中有六分之一的是外来务工人员,与该措施推出前的所占比例不足十分之一改观明显,图书馆已逐步成为经济收入偏低的外来务工人员获取知识、提高自我的理想场所。

2.2 与外来务工子弟结读书对子

东阳市图书馆一直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文化教育发展情况。从2000年开始,东阳市图书馆以少儿阅览室为依托,与东阳市外来务工子弟学校结成读书对子,帮助学校建立图书室,不定期的送新书到图书室。并为了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图书室、喜欢图书馆,开阔少年儿童的视野,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东阳市图书馆还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前后达12次,参观人数300余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如何认识利用图书馆”讲座、“迎奥运”有奖答题活动、气象知识讲座、作文知识讲座等读书活动。现在每逢节假日,少儿阅览室、图书室总是座无虚席,图书馆已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2.3 为务工人员主动送书上门

由于工作辛劳,即使图书馆降低了办证门槛,但外来务工人员也仍不能完全享受到应有的基本文化服务。因此,东阳市图书馆采取了主动送书上门的方式,为外来务工人员送去了温暖与知识,如为环卫处工人集体免费办理借书证15本、可一次性借书40本的集体优惠证1本,并不定时的为他们送去一些有帮助的书籍。还如主动走进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工厂等,收集、记录下他们的基本情况与阅读倾向,从而根据我们的需求制订服务内容,进行送书上门和特色跟踪服务。

2.4 关注“横漂一族”

东阳横店影视城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拥有13个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现代化摄影棚。宏大的基地规模、丰富的拍摄场景也吸引了两千多名群众演员来此以实现自己的艺术人生,并被人们称为“横漂一族”。“横漂”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年轻人渴望成功、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的生存状态令人关注。为此,东阳市图书馆与横店镇文化站联合,重点购买了《剧本》、《曲艺》、《艺术家》等报刊12种,相关的书籍1500余册,在横店文化站进行开放服务,以供“横漂”族阅读学习,目的是使他们从中提高自身艺术素养,有机会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同时也引导他们阅读一些重要的政策性信息,使他们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

3 东阳市图书馆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设想

尽管十余年来,东阳市图书馆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与尝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产生的新需求,东阳市图书馆还需站在创新的角度,挖掘图书馆的潜能,创新图书馆的服务途径、方式,更好的为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信息推送、就业信息咨询等服务。

3.1 建设移动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

移动通信与移动通讯设备的发展,使得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人们的主要通信、阅读、上网工具,也因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据工信部公布的通信业运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底,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终于突破了10亿户大关,达到10.07亿户[7]。同时又据Enfodesk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1年第4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4.3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83.8%[8]。这说明手机在我国的普及率非常高,同时也说明很多的手机用户都注意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信息获取,发展移动手机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的一大发展趋势,并得到了业界的共识,也已在国家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得到了有益实践,为此,东阳市图书馆拟在未来建设移动图书馆,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推送给务工人员,让他们享受到应有的文化服务。

3.2 开展就业信息咨询等工作

外来务工人员因受信息获取渠道、获取技能等限制,对于就业信息、技能培训信息、子女上学信息等信息有着非常大的需求,这些信息的缺失也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额外的挫折。为了弥补信息鸿沟,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东阳市图书馆还需借鉴美国等图书馆开展的就业信息咨询、就业信息填写指导等工作,开展就业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信息咨询工作,让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图书馆就可轻松获取招工招聘、子女上学、医疗保健、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各类所需的信息,使图书馆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信息获取窗口。

3.3 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信息传递服务与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两大职能所在,但往往图书馆在具体的工作中浪费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忽略了其应有的教育职能。外来务工人员的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长期得不到一定的继续教育,因此他们的总体特点是性格粗放、技能匮乏,与产业工人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大有可为之处。东阳市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利用馆内丰富的图书资料和便利的学习场地,因地制宜,联合财政、科协、教育、工会、劳动等社会部门对民工进行各种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使他们都能获得一技之长。提升他们的素质,加速自身从体能型劳动者向技能型劳动者转变,推进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外来务工人员所遇到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一大主要问题,并已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东阳市图书馆只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与其它图书馆相比也还有不小的差距,对今后的工作设想也肯定有不足之处,但几年来的实践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要以读者为中心,努力实现读者利益的最大化,东阳市图书馆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工作也肯定会发挥它的作用,使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社会的文明成果。

参考文献:

[1]北京外来务工人员将享受免费文化服务[EB/OL].

[2012-03-14].省略/native/city/201203/t20120312_509274751.shtml.

[2]关于加强南海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EB

/OL].[2012-03-14]..

[8]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4.3亿 数字阅读将进一步细分

[EB/OL].[2012-03-01] news.省略/tech/2012-02/29/c_122769353.htm.

作者简介:叶明亮,男,浙江省东阳市图书馆馆员。

上一篇: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治理主体设置研究 下一篇:中国美术史文献的搜集、解读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