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写”有机融合,打造语文有效教学课堂

时间:2022-03-01 12:25:04

“品悟写”有机融合,打造语文有效教学课堂

【内容摘要】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为例,谈谈如何实施“品、悟、写”的有机融合,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品:即品读、品味、品鉴、品悟。悟:即悟人生、悟人性、悟生活、悟文化。写:即写作训练,以片断仿写(先背诵名家名篇优美、典雅文段,再以此为范本,进行仿写训练)、一篇多改、一题多写,作文专项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品、悟、写” 有效教学

【导学创意】

一提起语文,每个热爱语文的人,就会想起一篇篇文质兼美、清新隽永的诗文,心中会涌起一股暖流。但是,目前,一种“泛语文”甚至是“去语文”“非语文”的倾向弥漫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味”。究其原因,这种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天马行空式的分析讨论,与文本渐行渐远,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有效阅读理解,最终还是教师替代学生阅读,学生接受教师的解读结果。这是与新课改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打造有效教学课堂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尝试,本人认为可以通过“品、悟、写”的有机融合,打造语文有效教学课堂。下面我就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为例,谈谈如何实施“品、悟、写”的有机融合,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语言朴素、节奏和谐的特点。

2.体会诗中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展示几幅星空图,导入课文;

2.简介作者;

3.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指导诵读,品味诗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重音和停顿;

3.师生交流(注意重音、停顿、语调);

4.指名学生朗读;

5.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品味语言):

(1)“天上的明星现了”如果将“现”改为“亮”好不好?

(2)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如果将“朵”改为“颗”好不好?

以上就是“品”的环节,品:即品读、品味、品鉴、品悟。以关键字词为切入点,品味语言文本中的本质而丰富的内涵及言外之意,濡养学生的语言涵咏鉴赏能力。例如:教学本诗,我首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品读,初步感受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我再抓住诗中“定然”一词,组织学生反复品味、品悟,让学生明白诗中连用四个“定然”一个“定”字,表达了一种绝对肯定的语气,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

三、赏析诗歌,感悟诗情

1.齐读诗歌,思考:诗中引用了哪一个民间故事?

2.指名学生讲述原版的《牛郎织女》(配上舒缓伤感的音乐)。

3.请学生对比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写成诗中描述的一个自由、幸福、美好的故事?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4.师生交流。

悟:即悟人生、悟人性、悟生活、悟文化。以语言文本为载体和依托,感悟人生,感悟人性,感悟文化,感悟生命之哲思,感悟表达之技巧,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悟”这个环节,学生感悟到作者大胆改造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因为他希望人间也能出现自由幸福的世界,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悟”这个环节,学生加深了对这首诗主题的理解,感悟到这首诗中蕴含的浓浓的人性美。

四、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指名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在第一节中,作者由街灯联想到了什么?又从什么联想到什么?这种联想是通过什么修辞方式完成的?作者联想的基础是什么?

2.仿照诗歌的第一节,写出一段类似的文字。

3.指名学生回答,师生交流。

4.在二、三、四节中,作者又由此产生了哪些想象?

5.根据提供的情景,编一则小故事。

月光 树影 笛声

6.指名学生回答,学生点评。

写:即写作训练,以片断仿写(先背诵名家名篇优美、典雅文段,再以此为范本,进行仿写训练)、一篇多改、一题多写,作文专项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两个写作训练。第一个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联想的能力,同时也训练学生仿写时要注意句式的整齐、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第二个就是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以及驾驭文字的能力。第一个是仿句练习,第二个短文写作训练,由易到难,逐层推进。

【教学反思】

1.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和尝试,本人认为“品、悟、写”的教学方式是打造有效教学课堂的一个不错的途径,尤其适合一些经典美文的阅读教学。“品、悟、写”的教学方式,“品”是基础,是入情入境;“悟”是心领神会,醍醐灌顶;“写”是渴望倾诉沟通、交流表达;“品”是感性,“悟”是理性,“写”是再创造,是素养的习得,能力的形成。整个教学流程从感性进入,以理性跳出,通过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师生的互动交流,师生双方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灵对话,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美的熏陶、人生顿悟的过程。

2.经典美文的阅读教学,教师要从品味语言出发,引导学生把握引发作者情感的对象特征,领略作者寄寓的情思感悟,赏析作者构思行文的独具匠心。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音乐美;通过研读,欣赏文章的语言美;通过品读,感悟文章的情感美。通过“品、悟、写”的有机融合,丰富学生的语文内蕴和精神内涵,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文化底蕴厚实、言谈文明、举止优雅、品德高尚的现代公民。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脱口秀”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photoshop的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