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其中的文言文教学

时间:2022-02-28 05:53:52

乐在其中的文言文教学

一、以读激兴趣

初中所选文言文大都短小精悍,用韵抑扬顿挫,用语清丽精美,读来朗朗上口。初中生正处诗情勃发的年华,喜欢朗读富有诗意的语言。以读激趣,为我所用,恰如其分。但是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怎样读出趣味需要教师引导激发。我采用了形式多样的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视听跟读法:如教《三峡》,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伴着优美的画面,师生共同跟着配乐朗读,渐入佳境,读出了三峡的湍急美,清幽美,凄婉美。摇头晃脑法:古人读书大多摇头晃脑,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入神处即是如此。我泛读时也摇头晃脑,如醉如痴,于是学生也模仿着我的神态如入无人之境地诵读起来,这样,就引领学生读出了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了文言文的原汁原味。此外,还有分角色法、小组比赛法、个人表演法、集体美读法等。

二、以疑促理解

我曾给学生讲过“微须”故事。大意是一清代学子入场考试。主考官核对身份,见其面色白净,然有些胡须,但身份说明上分明写着“微须”(主考官理解为“无须”),于是将举子赶出考场。这就是不理解一词多义(此处“微”的义项:(1)非、无;(2)微小带来的遗憾。以此例说明在理解词语时力求做到准确。

教学《桃花源记》时,文中有一句“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有学生理解为“老婆”。师问:“难道他们没有孩子?”学生笑:“改为妻子和儿子。”师叹道:“哦,原来他们重男轻女,不带女孩?”学生顿悟:“改为妻子和儿女。”通过层层质疑,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文言词语的理解要符合情境。这种迂回的启发确有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乐趣。

三、以梳增积累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构建文言文“知识树”。按照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成语、妙点寻踪这一脉络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梳理。坚持下去,文言文这棵知识大树在学生的辛勤绘制中,一定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梳理是由浅入深的,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不断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

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并得以内化,提高了辨析能力,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会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

四、以用观实效

学生诵读、质疑、理解、积累的目的是了解文言文,掌握文言文,欣赏文言文。有时,还应联系现实,灵活运用。

有一课堂小插曲。一日,师生总结文言虚词用法时,一小男生肚子不好,放一响屁,生哄笑。当时该生脸红,很是难堪,需及时解围。师立即在黑板上写下:“屁,乃肚中之气也,岂有不放之理?”然后让学生翻译。连平时文言语感较差的学生也能答出:“气”为“废气”;“岂”为“难道”;“放”为“释放”;“理”为“道理”。文通字顺,学生一读译文,立即会意,既转移了注意力,又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另外,还可让学生练习写作文言文和创作诗句。能在他们作文中发现那么一两处运用得体的文言文和古诗词佳句,我就将其视为亮点,大加赞赏和鼓励。现在,班级内有的学生竟说自己最大的爱好是写诗――古诗词,这让为师的我颇感欣慰。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语文,走进语文,而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我们教师多加引导,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空间,让学生喜爱学,让学生主动学,这样定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也会兴趣大增,乐在其中。

上一篇:心灵深处的对话 下一篇:作文训练要学会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