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原创文化建设模式研究

时间:2022-02-27 11:22:14

大学校园原创文化建设模式研究

[摘 要]原创话剧是校园原创文化的典型样式,表现出精神原创的本质,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批判性特征,是大学生表达价值观念的艺术化形式。校园话剧的生存面临内涵缺失、专业培训力度薄弱、影响范围局限的困境。基于原创话剧的大学校园原创文化建设模式的运行,需高校教育管理者遵循以下举措:提供创作指导,深化作品内涵;强化专业引领,优化艺术表现;加大宣传推广,彰显原创精神。

[关键词]原创文化;校园话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24 ― 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在多元文化冲击、文化市场活跃的大背景之下,大学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校园原创话剧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成分,通过艺术性和直观化方式彰显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和智慧头脑,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也影射着社会文明程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各大高校竞相开展话剧展演、话剧节等活动,学生自编自演的原创剧目被搬上舞台,成为风格各异、元素纷繁的文化大餐,在校园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以原创话剧为抓手丰富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内涵、规范运作,寻求校园原创文化管理与培育的实践模式,是高校管理者亟需关注的问题。

一、原创话剧:校园原创文化的典型样式

大学作为独立思想的中心、批判的中心,所表现出的最本质的特征便是精神的原创。〔1〕校园原创文化的生成是学生运用特有的思维能力加工头脑中的思想材料,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物化形态呈现的过程。话剧是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艺术,集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2〕校园原创话剧表现为学生自编剧本、组织排演和公开表演,由于专业技术、社会阅历、设备环境的局限,大学生原创话剧的价值并非完全体现在艺术创作的成熟程度和表演的精湛程度上,而在于通过民间性的、质朴性的探索,呈现内心世界,释放价值理念。

原创话剧作为一种典型的校园文化样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自主性。话剧原创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活动,依赖于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创造才能。创作者通过写作剧本、演绎人物,抒发内心情感,表达理想追求,以外显的方式进行主动的自我关照和价值确立。第二,开放性。话剧取材是开放性的,包涵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创作者既可针对客观现实进行思维加工,也可对经典理论作品进行创造性演绎,根据自身需求与喜好展开选择、取舍,不受阶级与时代的限制。第三,批判性。原创话剧与大学生生命形态紧密关联,充分体现锐意进取、蓬勃奋发的精神,因此校园原创话剧中不乏批判现实、针砭时弊的作品,话剧演绎成为大学生表达诉求与意愿的独特方式。

二、大学校园原创话剧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困境

在网络视频、电视传媒的迅速发展下,话剧逐渐发展为一种小众化的艺术类型,然而校园内的原创话剧仍然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历史题材的重新演绎,或是青春题材的前卫诠释,都引起大量学生观众的共鸣,原创话剧演出活跃了高校文化氛围,是大学生创造精神和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因此,原创话剧成为各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活动,不仅是传播主流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途径。除少数艺术教育为主的高等院校之外,大多数高校原创话剧制作团队由业余学生在共同兴趣爱好基础上组建而成,以大学社团的形式开展活动。在学生社团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运作制度下,话剧创作体现出高度自由化特征,无论是剧本题材选择、价值取向定位,还是演员筛选和剧本排演,都由学生自主完成。

原创话剧在自由开放环境中生存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首先,原创话剧内涵缺失。学生创作的剧本大都取材于校园生活,在有限的思维水平和创作经历之下,剧本多数是现实生活情境的再现,加之受到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原创话剧易缺乏理论内涵和思想深度。学生在浅表化的故事演绎中以流行元素和青春元素博得观众喝彩,却难以引起精神层面的深刻启迪。其次,专业培训力度薄弱。话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体现较强的专业性,学生原创话剧作品往往缺乏专业力量的支撑,在剧本创作中文学性不足,在话剧表演中也缺乏舞台表现的基本技巧,从而使原创话剧的文学价值和戏剧气氛减弱。并非每一所高校都具备戏剧表演专业师资,学生话剧社团的自由摸索显得步履维艰。最后,话剧影响范围局限。地方普通高校的学生话剧通常在校内公开演出后很难将影响力拓展到校外,所以校园话剧演出成为一种学生自娱自乐的方式,其中的优秀作品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提点和培育。

三、基于原创话剧的大学校园原创文化建设模式

围绕原创话剧开展大学校园原创文化建设,需在保护学生社团创作活力和自由意志的前提下,通过系列帮扶举措促进原创话剧不断往高层次方向实现良性发展,最大程度发挥大学生的文化创新精神。针对校园原创话剧生存发展过程中的困境,高校管理者可遵循以下原创文化建设模式。

(一)提供创作指导,深化作品内涵

作品内涵是话剧艺术的灵魂,校园话剧的创作内容应有高远的立意,关注社会与现实,体现人文关怀,传递正面积极的力量。为此,学校应加强学生的话剧创作指导,深挖作品内涵,具体策略如下:

1.开设原创文化相关课程

原创,指的是创作或发明出全新的作品,而不是由复制、改编、剽窃、模仿、抄袭、二次创作。〔3〕大学生原创话剧往往离不开作品原著的影子,抑或天马星空缺乏现实根基,为提高原创含金量,学校应针对剧本创作提供相关培训课程,从题材选择、戏剧结构设置、矛盾冲突指导、人物设计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把握情节、幕场等话剧要素,从而使创作的剧本兼具形式与内涵。

2.营造和谐互助创作氛围

正如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不能进行任何生产一样,单独的个人离开社会及其整个文化环境也不能进行文化创造活动。〔4〕学生社团是话剧创作与演绎的主要执行者,学校需加大力度扶持、规范学生社团的日常运作,通过配备社团指导教师和社会活动经费,使社团成为培养兴趣、激发创造力的有效团体,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互动交流,集思广益,将生活中的点滴创意融入到原创剧本中。

3.注重原创作品价值导向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蕴含着价值理念,校园话剧以艺术化形式表达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在校园内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如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中流传着的灰色、厌世、散漫的观念也会进入话剧作品中,对大学生思想成长产生负面作用。为此,学校需对学生原创剧本进行适当引导和把关,强化主流价值观点渗透,杜绝庸俗、低俗、媚俗现象,不断提升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品味。

(二)强化专业引领,优化艺术表现

优秀的原创剧本需经过艺术化的精湛演绎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对于非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接受专业指导和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原创话剧演出是学生基于共同爱好与志趣的自发行为,学校管理者应在保护学生自然质朴表现风格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

1.借鉴经典提供学习样例

话剧不同于学生已有概念中的小品、课本剧、心理情景剧,因此需以专业素材为模版,鼓励学生从模仿和体验开始,逐步了解话剧表演的要求和技巧。例如以经典话剧为模版,组织学生观看表演视频,在丰富对白中体会语言的动作性和性格化,从演员的肢体动作中辨析人物矛盾和心理变化。话剧观摩和鉴赏是提升学生表演能力的首要一步,以直观方式使学生领会话剧演绎的特点和魅力。

2.多方整合专业培训资源

校园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活动,需要参演的学生具备肢体表演、发声方式、情绪表达、舞台掌控等多方面的技巧。同时,一台精彩的话剧演出也离不开编导、舞台造型、灯光、音响、道具等的多方配合。学校应多方整合专业师资力量,聘请校内外专业人士,给学生讲解话剧演出中的实用技能,为学生的话剧排演提供指导。并且,学校应为学生社团搭建校外交流的平台,与其他院校的话剧团体展开交流,相互观摩与学习。

3.针对需求优化硬件设施

校园话剧深受广大学生观众的喜爱,因此它不缺热爱表演的演员,但却面临着场地、设备和技术的缺乏,再加上话剧社团人员的流动,一些优秀的原创剧目无法传承与推广。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说,应为校园话剧创作成员提供专门的排练场地和演出场地,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同时,在舞台背景美化、音效提升、服装设计、道具布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使校园话剧在声、光、形上给人一种综合性艺术享受。

(三)加大宣传推广,彰显原创精神

校园话剧是集聚思想性的精神文化产品,有助于活跃校园氛围,传递正向价值观念。学校应加大力度推广学生自编自演的话剧作品,增强作品在学校内外的影响力,鼓励更多的学生热爱原创文化,加入创作行列。

1.将话剧塑造为共享文化

校园原创话剧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观众的认可与接纳。学校管理者应为原创话剧演出提供广阔舞台,凸显话剧这一群众性文艺活动的开放与包容的特性,促进校园话剧从小众文化上升成为一种共享文化,通过安排演绎场馆、制作宣传材料、拍摄表演视频等方式,使原创文化成为校园中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文化感染,提升鉴赏能力,认识到原创精神的价值所在。

2.为原创爱好者提供平台

文化传播作为社会活动和社会享受不仅仅存在于直接的共同活动和普遍交往形式中,还存在与进行这种活动的无数个人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中。学校需给原创话剧爱好者提供协商探讨的互动平台,吸纳更多关注原创话剧的学生,使他们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通过话剧赏析与评论,呈现不同价值理念之下对原创作品的多样化理解。这不仅有助于校园远创话剧作品的推广,也有助于原创作品质量的不断提升。

3.推动校园文化走向市场

对于制作精良且博得良好反响的校园话剧作品,学校需加以包装优化,注入专业指导力量提升表演质量,将其导向更广阔市场中。如组织优秀话剧表演团队走出校园,参加省级、国家级的校园话剧竞赛,或与其他高校学生同台交流演出,或面向普通社会群体演出,使参与话剧编写和表演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一平台开拓眼界,不断积淀与钻研,将当代青年丰富的精神世界展现给更多的人。

〔参 考 文 献〕

〔1〕刘创.大学之道:精神的传承、生产与原创〔J〕.现代大学教育,2003,(06):22.

〔2〕姜秀芹.对校园话剧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艺术品鉴.2015,(08):306.

〔3〕马亮.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原创〔J〕.艺海,2013,(48):48.

〔4〕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08):241.

上一篇:青少年200米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论新时期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