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时间:2022-02-27 07:10:30

建构主义视域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的课堂提问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 提问策略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的项目成果。课题编号:GH15059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13-01

英语视听说课堂提问,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方式,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本文试图通过将构建主义应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去,引导他们在体验探究中学习,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一、大学生听说能力现状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英语口语的教学和研究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的弱项。由于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个别水平较高的学生滔滔不绝,往往垄断课堂;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而生硬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或机械地完成课堂提问。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不可否认证书对学业、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认为说的好不如学的好,一个个死背英语单词,以为这样就能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待英语学习不外乎阅读、背诵、默写、写作,口语训练不被重视,忽视了语言最基本的交际功能,缺乏必要的口语表达技巧和策略。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在整体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需要系统、规范和严格的训练。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听说教学

问答是英语课堂师生间最有效的双边活动,通过提问指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着,这样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应该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个要素。在大学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以提问为基础的构建主义教学策略,通过互动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搭建桥梁和阶梯,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说话的机会。对英语听说课课堂提问深入研究,对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的应用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下面根据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所体现的情境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等特征进行大学听说课堂的提问环节,使得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实践更为紧密结合起来。

(一)明确“提问”教学的目标

一堂课的提问系统,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服务于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提问”教学的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所提问题必须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提问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设计问题要合理,提起学生兴趣,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融入到提问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去认识问题,逐步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4册中第六单元内容为例,本单元主题是clone(克隆),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人左右,布置他们有效利用网络和课外读物资源搜集有关克隆技术的材料,并制成PPT形式,以便课堂上展示。正式授课一开始,教师邀请两组同学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向大家介绍克隆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然后教师用指令性语言射中问题情境,由讲解转入提问:

Question 1:What does a clone mean to you Another you A sibling Or a child of you?

Question 2:What if you have a clone Will you be liberated and safe while your clone is performing some boring or dangerous task?

Question 3:Is there any possibility that you fall in love with a clone or treat him/her as a family?

Question 4: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f a clone turns out to be annoying or even commit crimes?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这些有趣的开放性问题会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各式各样的答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二)确保问题表述的清晰度

教师要清楚、详细而准确地表述问题,教师提问应迎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问题的实际必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机械模仿到自由运用循序渐进地进行,以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以学生已学过较熟悉的言语表达,以学生能听懂为标准,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提高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三)把握问题的密度与频度

如果教师在讲授中一直平铺直叙,毫无波澜,学生就容易分散注意力,而整堂课一直提问,又容易使学生高度紧张,引起疲劳。所以要合理把握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的比例,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进行提问,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四、结束语

随着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学习,教师应把握时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对学生进行文化内涵和德育思想的渗透,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俊薇.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李新娜.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2

上一篇:惯性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下一篇:探索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