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显“质”

时间:2022-02-27 06:36:00

摘 要:数学变式教学通过各种变式,揭示概念原理的实质,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精髓,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并通过变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探索,提高数学应变能力,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利用变式构造反例,揭示事物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变式教学,对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策略

变式教学以举一反三的变式训练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避免了“题海战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所谓变式是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让学生在变化中思维,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一、变式教学在概念教学中的实施

数学概念是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是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揭示事物的共同属性(即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主要有抽象性、逻辑联系性和很强的系统性。在概念教学中引入变式,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1.直观、具体的变式引入

概念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理解上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感性经验,联系抽象的概念。如,学习“角”的概念时,有静态的概念“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和动态的概念“角可以看成是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组成的图形”。角的动态概念是学生初步接触到的,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理解,这个可以借助变式,也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材料引入到教学中,从实例中抽象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如钟表的秒针或分针的运动等),让学生也试着找出生活中的类似模型,加深学生理解概念的具体含义,进而掌握概念图像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概念的外延空间。变式材料的提供一定要注意改变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和非特定情形,切勿改变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知集中指向事物的本质要素,而不使思维受到干扰和阻碍。

2.辨析型变式的引入

当概念形成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应用概念去解题,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设计变式问题,如,正误题解、一题多答等题型,启发学生辨别正误,说出根据,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一般引入辨析变式是根据一些概念的相似、相近以及易混淆的地方,通过辨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变式教学在代数中的案例分析

三、变式教学在几何教学中的案例

总之,运用变式教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变式教学改变的是问题的形式,而不改变问题的本质,并能使本质的东西更加明确、清晰,使学生的学习不止停留在表面,还能使学生自己从本质看待数学问题,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 海南省儋州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精心设计 心灵引导 让数学学习更有效 下一篇:衔接知识链接 优化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