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罗末期农民战争

时间:2022-02-27 03:07:14

试论新罗末期农民战争

摘要:新罗末期农民战争是研究新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尝试探析新罗末期农民战争的过程和起因,并且比较这场战争结果的两面性。

关键词:新罗末期;农民战争;两面性;

一、新罗末期农民起义的情况

1.1 农民起义的开始和发展

《三国遗事》当中有这样的记载:“幼冲故太后临朝,政条不理,盗贼蜂起”。①其中的“幼”指的是惠恭王,“盗贼”指的就是农民的起义,这说明至少在公元8世纪中期,新罗农民就开始了反抗的步伐。9世纪前半期,农民起义已经快速发展,以寿神起义起义为标志的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新罗统治者,并且为9世纪后期的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做好了准备。

到了真圣女王统治时代,新罗朝纲纪日渐腐败,真圣女王生活糜烂,“潜引美丈夫二三人,仍授其人以要职,委以国政。由是佞幸恣志,货赂公行,赏罚不公,纪纲坏驰”。②此外,当时地主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地主庄园的面积不断扩大,这就使得一部分农民逐渐沦为佃农,更多的农民成为无业游民。加之当时“诸州郡不输贡赋,府库空虚,国用穷乏”,农民起义已经是不可动摇的趋势。9世纪后半期,新罗终于出现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战争。据记载,当时陆续起义的地方有20余处,主要的起义力量是沙伐州的元宗、哀奴领导的农民起义,北原地区梁吉领导的农民起义,西南地区的农民起义以及西南地区百济故地的“赤裤军”起义。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就是北原梁吉的农民起义军。

“真圣王三年(公元889年),元宗、哀奴等据沙伐州叛,王命奈麻令奇捕捉。令奇望贼垒,畏不能进,村主佑连力战死之。王下令斩令奇。”③从《新罗本纪》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沙伐州的起义最初是很成功的,而且起义军的势力也很强,这才能让令奇“畏不能进”。与此相呼应的,是北原梁吉的起义。“五年冬十月,北原贼帅梁吉遗其佐弓裔,领百余骑,袭北原东部落及溟州,管内酒泉等十余郡县。”在攻下北原大部之后,梁吉的实力已经相当雄厚,在名义上是当时全国义军的首领,当时新的起义军出现时都要接受梁吉的册封。新罗下代农民起义达到了最顶峰。

1.2 后三国时代和新罗的灭亡

梁吉领导新罗农民大起义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胜利果实却被甄萱和弓裔等人窃取。甄萱在真圣女王九年(892年)举事,“啸聚徒侣,行击西南州县……旬月之间,众至五千人。遂袭武珍州,自王”。④但是甄萱此时没有贸然称王,直到孝恭王四年(900年),甄萱才“自称后百济王,设官分职”。

弓裔自称是新罗王室后代,在农民起义时曾投靠竹州义军首领箕萱,但是箕萱傲慢无礼,弓裔负气出走,转投梁吉。“吉善遇之,委任以事。遂分兵,使东略地”。⑤弓裔向东进军,攻下了酒泉、奈城、溟州、松岳郡等地方。随着来降军队越来越多,弓裔开始打算脱离梁吉,自立为王。但是梁吉看到弓裔势力日渐壮大,想要便派兵征讨。但是弓裔先下手为强,大败梁吉。公元901年,弓裔称王,904年,立国号为“摩震”。新罗正式进入后三国时代。

弓裔称王之后,一改往日亲民的形象,“凶虐自肆,臣寮震惧,不知所措”。弓裔用恐怖手段维持统治,最终惹怒了他手下的众位将军。弘仁等将军拥立王建,发动。弓裔在逃跑的途中被杀,王建正式称王,改国号为“高丽”。

王建不同于弓裔,他在外交上同新罗亲好,共同对抗后百济。而后百济发生内乱,甄萱被迫出逃,投奔王建。935年,新罗王请降高丽;936年,甄萱为向导帮助高丽灭亡后百济。至此,新罗末期农民战争全部结束。

二、新罗末期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1新罗内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新罗统一三国之后,便向唐学习先进的经验文化,借鉴唐的租庸调制,并于公元722年确定了“丁田制”。“丁田制”是给予丁男丁女一定的土地数目,按照公有土地和人口的数目,分别给予不同的土地的一种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将老百姓与土地紧结合,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封建国家关系。但是,新罗素来有实行食邑制和禄邑制的传统。所谓“食邑制”,就是赐予当时有大功的臣子一定数量的地区的农户的佃租、贡赋和徭役。⑥在新罗进行统一战争时期,食邑制非常盛行,新罗王为了鼓励军功,常常大封食邑,金仁问、金庾信等人都曾受到食邑。此外,新罗王还将全国的牧场进行分封。而“禄邑制”则是一种根据官位向文武官员赐予一定地区的收租权的制度。文武官员不仅可以享受禄邑,而且还可以征用在禄邑区域内耕种的农夫去服劳役。⑦在新罗统一之后,统一新罗也曾废除禄邑制,该行“职田”,即“粮食税”。但是后来禄邑制又重新恢复。

禄邑制得以恢复,是封建王权对贵族势力妥协的结果。新罗贵族的由来久远,这与新罗社会稳定的“骨品制”有很大关系。骨品制是新罗的一种身份制度,上至国王,下至平民,都有各自所属的品级。而且,品级和官职挂钩,这就使得上层贵族可以直接拥有参政权,所以他们的权力更大。这些大贵族在食邑制和禄邑制的催生下土地面积日益增加,并最终形成了各个庄园。这些庄园实际就是国中之国,它们强占了农民的土地,使得农民变成一无所有的依附农和奴隶,过着非人的生活。“庄园制”实际上就是食邑制和禄邑制的畸形发展,是新罗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除了贵族地主,九世纪中期新罗地方开始兴起“城主”这种庶民地主。新罗地方有着许多豪族,他们世代控制着某一地区(主要是在乡下),并且在这些地方修筑堡垒,因而他们也被称为“城主”。这些城主有些是从庆州到乡下避难的六头品贵族,也有土生土长的本地地主。虽然这些城主远离政治中心,但是他们在经过长期的治理之后,取得了对辖区的经济统制。到了新罗下代时期,这些城主不仅对辖区农民征税,而且强迫他们服徭役。所以,城主阶级是仅次于贵族大地主的又一个地主阶级,他们也是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

2.2新罗下代自然灾害严重是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

前文提到统一新罗的土地兼并问题严重,而且丁田制遭到了破坏,这使得农民与国有土地的联系不再紧密。由于国家不能保证粮食的征收,所以封建政府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就显得格外脆弱。“宪康王十年(公元884年),秋,七月,大水。冬,无雪。国人多疫。”“宪康王十二年(公元886年),夏,四月,京都地震。秋,八月,国内州郡蝗害。”⑧从以上的史料来看,宪康王时代的自然灾害非常多。洪水、干旱、蝗虫灾害以及地震等,全都无一例外地对当时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且最多提及的就是“疫”,这说明当时瘟疫横行,直接威胁着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到了真圣王时代,《三国史记》并没有过多记载天灾这些事件,只是写道:“真圣王二年(公元889年)五月,旱”。但是,紧接着的就是“三年,国内诸州郡不输贡赋,府库虚竭,国用穷乏”。从这里可以推断出前一年的旱灾应该是对新罗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庄园贵族和地方城主垄断租税,加上旱灾的打击,新罗政府无力赈灾,随之而来的就是沙伐州的起义。

三、新罗末期农民起义结果的两面性

新罗末期农民战争的胜败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一方面,王建领导起义军最后灭亡了统一新罗,在军事上是胜利的;另一方面,起义军内部领导势力频繁更迭,义军在后期已经不是由农民阶级来领导,而且义军代表的利益阶层也不是农民阶级。从这一角度来看,农民起义在本质上是失败的。

四、农民起义结果出现两面性的原因

首先,农民战争之所以会成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1、新罗和起义军实力有差距

统一新罗下代,新罗王室和大贵族生活日益糜烂,军事上武备废弛。如定康王三年(890年),元宗、哀奴沙伐州起义。“王令奈麻令奇捕捉。令奇望贼垒,畏不敢进”。⑨从这段记载可以推断,起义之初,农民军气势旺盛,而新罗军队则士气低落,怯战畏死。又如定康王五年(891年),北原梁吉“领百余骑袭北原东部落及溟州管内酒泉等十余郡县”。⑩梁吉仅百余骑就横扫十余郡县,这种情况也可以推断出新罗军备是多么废弛。

反观义军方面,梁吉在北原起义之后,势力日渐壮大,各地义军在名义上都要受梁吉的册封。同时,甄萱、弓裔、王建等人都很有军事才能,连连夺取新罗城池要塞。

2、农民起义受到平民的欢迎

新罗末期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各地受苦农民纷纷举事对抗腐败的新罗政权。当然,这些起义如果没有农民的支持是不会成功的。前文提到梁吉仅率百余骑就能袭击十余郡县,这其中固然有双方实力差距问题,不过当地人民对于义军的拥护肯定也是极其重要的。又如甄萱在“西巡至完山州,州民迎劳”。B11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平民对于义军的支持也有的巨大帮助。

3、领导阶级的正确指导

起义军虽然内部斗争不断,但是各主要义军首领在早期都能够正确指导军队。如弓裔,虽然在建国后他肆虐残暴,但是在早期他能够“与士卒同甘劳逸”,善罚分明,很得人心,也正是因为这样,才“降者甚众”。又如王建,他在称王之后从战略角度出发,一改弓裔仇视新罗的态度,联合新罗抗击后百济,这才轻松统一全国。

其次,之所以说农民起义会失败,是以领导阶层的成为基准的。梁吉、甄萱、弓裔等人都是农民出身,B12最初他们都能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这也是他们能够得到农民阶级拥护的原因。可是后来梁吉被弓裔击败,其势力日渐衰落,而弓裔、甄萱则建立了自己的王国,颁行封建制度。此时的农民义军自上而下已经改变了性质,他们不再是最初为打破社会不平等结构的斗士,而是企图成为新的统治阶级。至于最后灭亡新罗的王建,他本身是就是开城地区的豪族。王建之所以会参加义军,一是因为新罗政权摇摇欲坠,朝不保夕,而义军声势浩大,新罗有改朝换代的趋势;二是因为地方豪族虽然属于地主阶级,但是远离政治中心,王建意图借机上位。王建身为地主阶级,本身的阶级意识要优于农民阶级,所以他利用农民军是易如反掌的。

结 语

虽然新罗末期的农民起义最终被地主阶级所利用,成为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但是这场战争也有着积极意义。首先,它击垮了腐朽的新罗政权,使得社会结构重新洗牌;其次,它给了高丽统治者借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参考文献

[1](高丽)金富轼.三国史记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10月。

[2](高丽)一然,孙文范等校勘.三国遗事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9月。

[3]朴真等.朝鲜简史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4](韩)李基白.韩国史新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9月。

[5]王立达. 新罗末期的农民大起义J.历史教学.1954年第12期。

[6]李成德.新罗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J.青海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

[7]杨昕.从《三国史记》初探新罗社会制度的发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注解

① 《三国遗事》卷二纪异,赞耆,记异,同婆郎歌日。转自朴真等《朝鲜简史》。

② 《三国史记》卷第十一 新罗本纪第十一 真圣王。

③ 《三国史记》卷第十一 新罗本纪第十一 真圣王。

④ 《三国史记》卷第五十 列传第十 甄萱。

⑤ 《三国史记》卷第五十 列传第十 弓裔。

⑥ 朴真等:朝鲜简史,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4页。

⑦ (韩)李基白:韩国史新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1994年版,第81-82页。

⑧ 《三国史记》卷第十一 本纪第十一 宪康王。

⑨ 《三国史记》卷第十一 本纪第十一 定康王。

⑩ 《三国史记》卷第十一 本纪第十一 定康王。

B11 《三国史记》卷第五十 列传第十 甄萱。

B12 弓裔自称王室后裔,但是其身份值得商榷。值得肯定的是他是以农民身份参加的起义。具体参见王立达先生的《新罗末期的农民大起义》。

上一篇: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中等职业护理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致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