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宾虹花鸟作品

时间:2022-05-11 11:28:50

试论黄宾虹花鸟作品

【摘要】2012年7月,很有幸在浙江美术馆看了许多黄宾虹的原作,包括山水、花卉、书法和文献。倍感震憾,,不知用语言如何表达。沉淀了多日,想到应该把一些感受写下来。回来以后我查阅了很多黄老以及有关黄老的书籍、资料,尽管零散,却能真实代表我在现阶段点滴思绪。

【关键词】黄宾虹;花鸟;趣味

在这之前,对黄老稍稍有一点了解,但这种了解仅限于生平、传记、成就表面,而对于作品本生和作品传递的内在美仅限于老师口中的妙,自己却不能理解。欣赏到原作在加以后人对他笔法、意趣的理性分析,笔者对黄老本人和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他精通古文字学,熟谙钟鼎文及汉魏名碑。“自来古人善书者多善画,善画者多善书,书与画殊途同归也”。

黄宾虹(1864-1955),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清末从事革命辛亥革命后专攻书画,富收藏。作为一代大师,他能够“道上贯通,学贵根,用长舍短,集其大成。”他所作山水笔墨浑厚华滋,内美蕴藉的精神和极丰富的创造力奠定的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黄宾虹先生不仅在山水领域做出了极大贡献将传统笔墨推向极致,而且在花鸟画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黄宾虹确实有心于花鸟画的“复古革命”,具体而言,清末之画坛,花鸟画清末扬州八怪至海派,日落“市井与江湖”(黄宾虹语)。空洞而繁缛的审美时流中,黄宾虹感到花鸟画和山水一样日益衰落。而他用“敌舍我取”独特的眼光,注意到了这一现象的根本所在。“道咸同光画,唯文人闺秀,谨守前者矩验,尚有笔墨真实可寻……不至于市井江湖混稀。”(与顾非书)。所谓“文人闺秀”,皆写心境,不至迎合而落“市井江湖”。

黄老传世花鸟草虫作品大致分两类,一为“钩古”,一为“写生”,很少有所谓“创作”。因此,世人也很少以花鸟画家目之。所谓“钩古”,正是他一个习惯,每每获见一个古人的“粉本”,便信手勾其大意,以写意意趣表现宋元精神,虽不合时尚,但不失古风。所谓“写生”,黄老极青睐那些山间野卉,闲花杂草,一一收罗。正是这些杂卉野花之乡野生机使传统文人画更显生气。《黄宾虹文集》中有《黄山析览――卉木禽鱼第四》一篇,所举黄山灵禽异卉多种,生动有致。

黄宾虹花卉的趣味得意于他笔墨之精深。他在花卉上提出了前人所无的“点染法”,前人一般只知用“勾染、勾填、渲淡、勾花点叶”等方法。这些都和他所提的“点染法”在表现下有很大差别。什么是“点染法”简单说即以点代染之法,全在笔底修养之功力。他说“笔力有亏墨无光彩”。这样的画法使染也要见笔获得生命,非复毫无意趣,神韵仅仅是墨色的敷染。这种画法虽对花叶允许勾勒,但用笔不是描法。这种点染画法才可以收到“墨中见笔,笔含墨”,情和意高度结合的效果。他对花鸟上追求点染法,大约在七十岁就开始憧憬,几经探索磨练直到九十岁画“芙蓉”才算初步形成。他在该画上提到“以点染写花卉,含刚健于婀娜。”可见他的喜悦心情。以后他画的花卉作品如“荷花”、“牡丹”、“蝴蝶兰”等等,多用点染法,故他的花卉作品显得很神气。

他在墨法与色法上也有创新,这也就是在形和色以致墨和色的有机结合上做出榜样。他八十岁以前的作品多以淡墨淡色为主,在那阶段,他的笔法、墨法、色法都比较直接、纯朴,似是追求清淡古雅的风格。他后期的作品多以色为主,以墨为辅的墨色结合,这种色法令人感到沉实浑厚,也宜在画面收到调和统一富有民族气息的效果。黄宾虹的花卉在处理色和墨的调配上做的较好,使形和色吻合。更具真实感。另一种是他独有的采用墨色分画,但要互相其对比衬托作用的画法,也同样收到巧妙的交响效果。前者画法如他的“荷花”、“萱草”等使人看了觉得花叶枝干都很真实,使形和色都紧密相扣。后者的例子可以参看他的“牡丹”、“春光和气”等作品。“春光和气”的画面上他先是以色笔作出一株盛开的山茶花,在他背后用焦墨衬托画出一枝矫健的古梅。他的第三种画法色墨齐下,也就是他在山水方面所追求的“水墨丹青合体”法,至于他在山水上使用的“渍墨法”,在作花卉时也就发展成了“渍色法”加以运用。他晚年所作的巨幅《天牛牡丹》就是运用“渍墨渍色法”完成的,画面色墨对比十分强烈,花的色彩鲜明响亮,如寒露初放十分艳丽,令人感到简直是“富贵与野逸”兼备的神品。

黄宾虹花鸟章法虽独特严密,但却极其简单,特别是花鸟小品,每每是采用“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章法,或倚角取势扇形展开,或一边开出,等简单章法,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画好花朵。在宾主、疏密、奇偶、背向呼应等方面安排比较严密,使人看看既统一又变化,均衡稳妥,无懈可击。

黄宾虹绘画作品中的笔法,既深契传统的要旨,又活泼洒脱,不落蹊径,特别是晚年之作,看似毫不经意,但笔锋一触纸,便密实而凝重,即使是最细微的笔触,也像是“铁划银勾”,不可移易。这是中国绘画中理想的,但却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一种境界。黄宾虹在笔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对中国艺术史的重要贡献。

黄宾虹认为绘画中的笔法与书法中的笔法相通,而绘画中的笔法起源于书法。他在所有场合强调书法对于一位画家的重要性。他说:“大抵作画当如作书,国画之用笔用墨,皆从书法中来。”他又说:“笔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词、法书而出。”粗略看来,这并不是什么新颖的观点。历代文献中,不乏“书画用笔同法”之类的论述。

黄宾虹在形成自己关于笔法的理想时,几乎仅仅凭靠书法而进行自己的思考,极少涉及绘画。这与各个时代的画家都有所不同。

在当代中国,能看到画家真迹几近奢望。我们的判断和评论大多是建立在印刷品的分析上,这样存在了许多误读的“真理”"。须知,即使最出色的印刷品,在细节上也总是与原作有出入,尤其对中国水墨而言,要体会墨色的神妙和精微,在印刷品上几乎做不到。由此推想,我们今日的艺术评论又如何忠实于作品呢?陈丹青说,绘画是视觉艺术,看不到真东西,一切都是空谈。

看到黄宾虹的真迹,我完全赞同于陈丹青的认知。有人言,黄宾虹是“墨神”,但不看原作,又如何能体会到黄宾虹“黑团团中透出光明”的清彻和干净。由此反观当代很多学黄宾虹者,没有认真看黄的原作,或只是人云亦云的学黄,只知道一味的涂脂抹粉,在遍数上求厚重,笔法不到位,墨法不过关,更可怕的是认识存在偏差,所以作品虽然表面上看是黄宾虹一路,实际是糟蹋了黄宾虹绘画的实质,与黄宾虹画作中所透出的浑厚华滋,刚健婀娜搭不上界。我们可以看看黄宾虹晚年的作品,笔墨的随意中所透出的清亮让人眼亮心明。诚如王伯敏先生所说:“黄宾虹并非只是传统山水画技法之集大成者,而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对于黄宾虹的研究,不光是今天,在将来始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上,上海书画出版社、浙江省博物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第一百二十五页。

〔2《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下)》[M].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41.

〔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M].画史丛书(第一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21.

上一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探讨 下一篇:幼儿良好性格形成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