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企文化融合初探

时间:2022-02-26 08:16:51

中职学校校企文化融合初探

【摘要】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合企业文化要素,实现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全方位渗透,形成两者互动、融合和无缝对接,既是中职学校校企联合办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不断创新、丰富、凝练中职校园文化精神,推动中职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找寻校企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实现校企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

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学生定位为适应地方或行业发展需求的初、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逐渐成为中职学校新的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日趋紧密。但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过程中,由于中职学校的文化氛围与企业的文化氛围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等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和岗位需求衔接不够。一方面教师的服务理念尚未普遍形成,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不了解企业文化,不熟悉企业一线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教育具有职业性、低龄性、地方性和行业性等特点,中职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学生进企业后职业素养和对企业的文化认同不能达到企业要求,到企业后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不习惯企业的管理体制,容易造成一次性就业流动,给社会、学校、家庭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单纯的学校教育及校园文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中职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合企业文化要素,实现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全方位渗透,形成两者互动、融合和无缝对接,既是中职学校校企联合办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不断创新、丰富、凝练中职校园文化精神,推动中职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找寻校企文化融合的切入点

1.1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校教职工具有凝聚、激励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陶冶作用。

企业文化指“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强调与生产、管理、经营相结合,突出实践性,其目的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企业员工以企业为家,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服务、生产、经营,不断创新、进取、创造最高的效益。

1.1.1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同点。①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着眼点,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②校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大致相同的结构,都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其核心分别是学校精神和企业精神。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作用基本相同,都有导向、规范、凝集作用。

1.1.2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不同点。①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追求的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②校园文化是一种程序文化,讲求计划,按部就班。而企业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强调速度、灵活,核心是创新、竞争和客户导向,重视的是业绩。

1.2 校企文化融合的切入点。①吸纳文化的对象相同。在中职学校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主体是学生,而这些学生终究是要走进社会,融入到各个企业中,去进一步接受企业文化的的影响,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②文化内容具有相融性。校园文化在许多方面与企业文化相融,如: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效益观和经济观等。③校园文化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企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升华。中职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学校有必要提供校企文化融合的平台,为学生从在校生顺利过渡为企业员工做好充分准备。

由此可见,营造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不仅要根植于中职学校这片沃土,更要注重其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着力引入企业元素,实现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为中职生的零距离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2 校企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2.1 加强学校“硬件”建设,营造企业文化氛围。①建立企业文化宣传展廊,宣传与学校紧密联系的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制度和企业的远景规划等,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了解企业的创业及发展的动态风貌,为企业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提供时空场景。②在学校教学楼、实训楼、图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等地张贴以行业名人、优秀毕业生、创业明星等为内容的宣传画;在教室、楼道、甬路两侧等位置张贴企业的优秀标语或警言警句,以及本地、本行业知名企业家的寄语等,以此达到企业文化对中职生耳濡目染的目的。③把中职学校的实训场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训室场,在实训室场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踏进实训室场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同时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工作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入车间,按照企业6S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实训管理,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2.2 加强学校“软件”建设,突显校企文化融合内涵。

2.2.1 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校企文化融合桥梁。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逐步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因教师是校企文化结合的纽带,我校每年均安排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优秀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双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感受企业文化,熟悉了企业的生产流程与技术要求,把在企业中学到的新的管理理念引入课堂,同时结合企业生产环节和岗位技能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保持与社会需求的同步。进行学习情境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业评价方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奠定良好基础。我校还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如广东科龙公司等)来校参加校企联谊洽谈会,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带到校园,让师生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促进校企互融。邀请优秀企业家、企业管理精英、技术骨干、行业劳模等走进校园,开设相关讲座,介绍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进行就业和创业的辅导,同时还聘请了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兼职教师,优化学校的师资配置。此外,我校还实施了“2+1”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两年在校内学习,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企业员工之中,了解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充分体验企业文化。

2.2.2 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教育。在中职学校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教育,使企业文化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教学模式作为弘扬企业精神的主渠道,就必须把企业实际问题带到课堂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中职学校的语文可加强口语、人际沟通、业务洽谈、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养;数学要注重与专业的紧密联系,注重企业、商务应用,注重职业问题的解决;英语教学中可通过欣赏英语企业格言等,来达到渗透企业文化知识的目的。在专业课教学中,将企业工作流程及规范、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专业课程,将行业技能标准引入课程标准中,在生产性的教学环境中,实现以实践过程为主线的任务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和实训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具体的经营运作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模式中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中职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2.2.3 在班级管理中融合企业文化。班级是中职生在校学习、活动的最基本单元,也是中职生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中职学校的育人目标、措施和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级和学生的具体行动才得以实现和完成。因而,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中职学校引入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班级管理中可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班级以企业冠名,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模拟公司,模拟企业管理模式,设立“经理——主管——员工”的管理架构,所有经理、主管均需竞聘上岗,参照企业实施每日例会制度等。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评价办法,制定学生个人业绩表代替学生综合测评,不仅要评价学生的个人表现,还要评价学生对集体的贡献,同时还可以引入优秀企业好的用工机制,在经理、主管的选拔、奖、助、贷等评选上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和激励机制,让每位学生如同在企业一样感受到来自内部的竞争压力,并引导学生能够将压力变成竞争动力。同时可以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担任校外辅导员,经常到班级和同学们做报告,指导班级管理,沟通交流等,帮助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当中。

总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既丰富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又促进了校企合作,是学生、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需求,是中职学校的强校之本,也是职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杨晓玲等.企业文化和职高校园文化对接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

2008(17)

2 冯萍.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衔接[J].江苏: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8(4)

3 韦华伟.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联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5(6)

4 李柏松.企业文化宣言[M].蓝天出版社,2005(1)

上一篇:走进自主,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下一篇:Protel DXP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