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健方治疗慢性腹泻92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2-26 06:51:10

肠胃健方治疗慢性腹泻92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慢性腹泻 肠胃健方 临床观察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不成形,呈溏软、溏薄或水样,或带有粘液脓便。腹泻持续或频繁,反复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笔者近2年来,采用肠胃健方治疗慢性腹泻9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92例均系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8月~2010年9月中医内科门诊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戴慎等主编的《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中关于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腹泻之病程分类标准。除外肝、肾、胰等脏腑及全身病变所致腹泻者,且排除占位性病变。其中男性45例,女性47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8年。

2、治疗方法

肠胃健方:柴胡6g,白芍、炒枳壳、炒白术各12g,党参15g,茯苓、炒葛根、炒神曲、木香各10g,炮干姜、煨诃子、甘草各5g,黄连3g。每日1剂,加入清水煎煮,分上下午2次温服。加味:粘冻便明显者加马齿苋、凤尾草;水样便明显者加车前子、石榴皮;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滑泄不止者加石榴皮、罂粟壳等;五更泄泻伴四肢肢冷者加附片炭、肉桂、补骨脂;纳食不振者加焦鸡内金、乌梅;神疲肢倦、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者加太子参、山药等。治疗2周为1疗程,休息1周后继续服用1疗程。服药期间,嘱患者情志平和,心情愉悦,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之品。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痊愈:泄泻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2次;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消失,舌苔脉象基本恢复正常,与泄泻相关的疾病其相应的客观指标证实确有显著改善。显效:大便次数每日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而每日仅1次;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改善程度在2级以上,与泄泻相关的疾病其相应的客观指标已接近正常。有效:大便次数和便质及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均有好转,与泄泻相关的疾病其相应的客观指标有好转。无效:症状元改善或有加重,与泄泻相关的疾病其相应的客观指标均无改善。

3.2治疗结果:经肠胃健方治疗2个疗程后,92例患者中,45例痊愈,22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57%。

4、体会

慢性腹泻多隶属中医“泄泻”、“腹痛”等范畴,其病机以肝脾不调多见,传变每及于肾。因脾胃属中焦,禀受纳、腐熟、传输、运化之职,更具升清降浊,斡旋上下之能;肝为乙木,具生发条达之性,肝之疏泄既可助脾胃之运化,又能调节肠腑之传导。泄泻日久,脾土必虚,脾虚则肝易郁,肝郁则脾土受其伐,土木两脏之病理相互影响。因肾属下焦,职司开合,且为胃关,又“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如命火式微,火不暖土,症见五更泄泻等。

肠胃健方为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炮干姜、黄连、木香、炒神曲、煨诃子、炒葛根而成。四逆散疏肝理脾、调畅气机;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主疗脾胃气虚证;木香辛行苦泄,既能行气健脾,又能疏理肝胆;炮干姜温中止泻,黄连泄热消痞,两药配伍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炒葛根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止泻;煨诃子涩肠止泻;炒神曲消食健胃、和中止泻。全方共奏疏肝、健脾、止泻之功,寒热并投,补脾土而调肝木,故建奇功。如泄泻日久,命火式微,火不暖土,常在方中加入少量益火培土之品,振奋肾阳,可起“少火生气”之用也。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30例 下一篇:彩超检查在中西医结合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