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完美主义研究

时间:2022-02-25 09:38:48

自考生完美主义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自考生完美主义的现状。方法采用自编完美主义问卷(SCPS)对742名自考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自考生的完美主义可以聚类为健康型(40%)、障碍型(48%)和非完美型(12%)。②自考生完美主义存在显著的文理科差异。结论自考生的完美主义状况整体上偏低。

【关键词】完美主义;自考生;聚类分析

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作为《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被认为是参与个体心理障碍的形成与发展,并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息息相关的重要人格特质[1],但是,长期以来,对完美主义都缺少精确的定义和量化研究。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Alfred Adler,其研究发现[2],人类最根本的、终极的目的就是以完美主义为内在动力来不断地改变自己、发展自己;追求完美是人类最为纯净和最为本质的动机。同时,Alfred Adler认为,人的完美必须以社会兴趣为目的,否则将导致诸多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3];西方许多研究也证实完美主义与进食障碍、自杀倾向、社交焦虑、强迫症、人格障碍等都有相关[4]。自考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求学群体,理应受到格外的重视和研究,因此,为了研究当代中国自考生的完美主义状况,以便更加准确详细地了解其心理状况,我们特做了此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曲阜师范大学等4所高等院校的750名自考生进行调查,最后得到有效问卷742份,男性404名,女性338名;平均年龄19.73岁。

1.2工具自编的完美主义问卷(SCPS),包含6个维度,分别是完美期待、个人高标准、担心错误、条理性、自省和父母要求,可解释总方差的55.71%,各维度的项目载荷在0.49~0.85之间。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0.86,同质性信度为0.78~0.92,重测信度为0.77~0.91(P

1.3统计方法问卷的施测采取作者本人和委托人2种方式,人为心理系研究生和教师。所搜集全部数据由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自考生完美主义状况见表1。

数据分析发现,自考生的完美主义各因子不存在性别、城乡、独生差异;但是,在完美期待、个人高标准、自省和总分上有着非常显著的文理差异。

2.2完美主义的类型见表2。

聚类分析表明,自考生可以归为3种类型:健康型、功能障碍型和非完美主义者;3种类型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依次为40%、48%、12%。

3讨论

研究发现,自考生的完美主义各因子不存在性别、城乡、独生差异;但是,在完美期待、个人高标准、自省和总分上有着非常显著的文理差异,文科生得分都显著地高于理科生。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文科生在认知和行为的活性上都要较理科生强,因此,凡事更加追求无缺点和高效,从而最终导致在完美主义总分上得分显著地高于理科生。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自省维度上,文科生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理科生;我们对此的推测解释是,文科生在知与行的开阔和活泛上都要比理科生更具优势,知与行的活泛和开阔在追求无缺点和高效的作用下,可能的认知结果是对知与行经常性的以反思和批评为核心特征的自省。

在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时发现,自考生可以聚类为3种类型:健康型、功能障碍型和非完美主义者;3种类型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依次为40%、48%、12%;这与我们对大学生的研究结果(42%、44%、14%)相当一致。但是,比照2种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自考生的健康型完美主义者普遍地少于大学生健康型完美主义者,功能障碍型和非完美主义者则普遍地多于同类型的大学生,而功能障碍型完美主义者更易受到焦虑、抑郁、强迫症状等的困扰,这从一个新的角度佐证了一些研究者的观点[5,6],同时,提醒我们,完美主义仅仅是研究自考生心理的一个有效的切入点,研究者应当探索全方位的视角加以推进和细化。

4参考文献

[1]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心理科学,2004,27(4):943-945

[2]Adler A. Striving for superiority. In H.L.Ansbacher, R.Ansbacher(Eds.),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of Alfred Adler: A Systematic Presentation in Selections from His Writing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56:101-125

[3]Adler A. In Ansbacher, H. L, & Ansbacher R. (Eds.). Alfred Adler: Superiority and social interest-Acollection of later writing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64:97-102

[4]Blatt SJ, Zuroff DC, Bondi CM, et al. When and how perfectionism inpedes the brief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Further analyses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gram.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98,66:423-428

[5]Parker WD. An empirical typology of perfectionism in academically talented children.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97,34:545-562

[6]Parker WD. Healthy Perfectionism in the Gifted. Journal of Secondary Gifted Education, 2000,11(4):173-182

(收稿时间:2006-12-28)

上一篇:低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下一篇:551名医学本科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