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舞蹈在电影中的运用及其功能

时间:2022-02-25 04:49:44

试论舞蹈在电影中的运用及其功能

[摘要]现代电影的表达效果相对于传统的舞蹈艺术而言,其单位信息传递量要远远大于后者。舞蹈电影有一定的限制,通常是在100分钟左右,这就使得在“元舞蹈”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倾向性和目标性。舞段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舞蹈电影的快速发展。本文以奥斯卡年度最佳影片《黑天鹅》为研究对象,对电影中舞段的选择倾向和功能予以具体解析,探索了舞段在舞蹈电影中的选择以及舞段选择对电影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舞蹈;电影;运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舞蹈艺术被搬上了电影银幕,通过更具现代化的方式来展现舞蹈的艺术魅力,以舞蹈为题材的电影虽然与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大片在视觉效果上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舞蹈艺术与电影制作的完美结合同样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形式,取得观众的一片喝彩。自1999年以来先后上映的具有代表性的影片有《中央舞台艺术》《最后的舞者》《舞出我人生》等,后者更是获得了奥斯卡年度最佳影片奖等多达12项的提名,这也标志着舞蹈题材的电影在电影艺术中去边缘化的成功,舞蹈电影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区别于传统电影的独特视角,它将舞蹈艺术的魅力巧妙与电影元素完成了对接和融合。舞蹈界普遍为《黑天鹅》在电影中所展现的艺术魅力所折服,电影中导演神奕的刻画以及演员惟妙惟肖的舞段令专业舞人大开眼界。下文中笔者就以《黑天鹅》为例,对电影中舞蹈片段的运用及其作用予以解析。

一、电影中舞蹈片段的选取

以舞蹈为题材的电影结合了电影独特的叙事表达手法和舞蹈抒情的表达手法,将两者艺术表达方式相结合对整个影片情节的推进以及主题的体现具有积极的作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舞蹈为题材的电影并不是要将舞蹈片段不加选择地搬上屏幕,而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以舞蹈为题材的电影发展的思路是运用舞蹈的进行时态去推动影片情节及主题的发展。所以以舞蹈为题材的电影在舞段的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芭蕾舞剧《天鹅湖》是《黑天鹅》素材的主要来源,以整个舞蹈的进程为电影叙述的主题线索。电影中出现的舞段在展现舞蹈艺术魅力的同时,将电影的情节演绎得此起彼伏。《黑天鹅》中出现的开场舞段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子在打猎的过程中与奥杰塔公主邂逅,当时公主由于受到魔王罗特巴特魔咒的控制,白天以白天鹅的身份示人,晚上便会恢复其美貌的外表。需要一位男子用真爱去解除魔咒。这一舞段为整部影片埋下伏笔,接下来影片换片转折到以为舞蹈演员正常的排练中来。开场片段的选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经典性。影片针对的主题是女主人公妮娜如何在强大的压力与心理障碍面前,在与黑白天鹅两种角色的另外一名演员的较量中登上艺术巅峰的情节而展开。因此芭蕾剧中黑白天鹅变奏的舞段在影片中频频出现。影片中大量展现了黑天鹅32个挥鞭转的镜头,同时出现在主人公的训练与表演当中。黑天鹅的变奏能够很好地衡量了舞蹈演员的舞蹈造诣,因此主人公要达到艺术顶峰,就必须突破黑天鹅的饰演。影片通过对同一舞段的重复呈现展示了女主人公向艺术顶峰奋斗的历练过程。这与导演所说的“完美不是控制出来的,而是释放出来的”不谋而合。女主人公最终实现了黑白天鹅的合一。以舞蹈为题材的电影通过对熟悉片段的重复呈现加深了影片与观众之间的共鸣。导演在电影中赋予舞蹈艺术的韵味通过与现实舞蹈演出不同的表现手法而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象征性。在影片的最后,魔王罗特巴特用魔法卷起大浪,要将深爱公主的王子置于死地,奥杰塔为了阻止魔王的行动来挽救自己心仪的王子,跃入湖中。女主人公在平时的排练中总是表现出对跃下高台这一动作的恐惧,并不像白天鹅那种的决绝。这个片段中就很好地运用了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女主人公的犹豫是因为对黑天鹅角色理解得不够深入,进而不能够体会白天鹅在此种情形下的心态。因此在影片的末尾,每次女主人公台上台下心理状态的变化都是内心褪变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着了魔的黑天鹅的表象并没有完全覆盖她白天鹅的本质。在表演中,“跃湖”舞段的呈现,是对影片中前面的呼应,同时也是女主人公找回自我的象征,纵身一跃使得她回归到了自己白天鹅的本质,同时也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二、电影音乐对舞段选择的影响

音乐被称为舞之魂,其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电影演绎中,或者为片段舞蹈选取合适的音乐,或者为其创造恰当的舞段,都是对创作者的严峻挑战:成功的舞段会令整部影片获得升华,反之,可能使影片流产。所以,舞段与音乐之间的合拍、默契、“心心相印”是舞段或者音乐选择的难点。

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许千差万别,但其本质都是相通的,著名舞蹈家苏时进老师说:舞蹈与音乐,是一颗灵魂幻化出的两朵奇葩,它们都是对艺术的美丽诠释。在电影叙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两者进行最适宜的联姻。本节中笔者以电影音乐对舞段的选择影响予以简略的分析。

(一)在人物主线和音乐氛围下的舞段创作

当前我国的影视音乐,展现出多元表达的趋势,无论流行、民族、古典、异域都为影视工作者包收并蓄,音乐已不单是电影的附属物,音乐利用其可以打破时空、超越规则的特性,为突出影片风格展现出创造性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并因此深刻影响着影片的主题,在此背景下,音乐与舞蹈互为补充,共同“左右”着影片的主题深化。舞段的量身定做成为必须,它必须适应音乐表达的生活气息和个性化色彩及时代特征。这一点在影片《黑天鹅》中获得了绝佳的诠释。

(二)以舞蹈为核心、音乐为绿叶衬托下的舞段创作

借助音乐的风之羽翼,展现舞蹈云裳的旖旎思想,使音乐为舞段创作锦上添花、推波助澜,最终获得舞蹈、音乐与影片的三赢效果。

对于舞蹈作品来说,音乐作品虽然是相对独立的艺术品,但在电影演绎中,它们是水融、不可分割、相得益彰的融合体,电影音乐的激情旋律赋予舞蹈创作以灵感,舞蹈阐释着影片人物的内心,用肢体语言舞蹈语汇述说着潜台词,轻快的肢体顿挫与激越的音符共同迸发着电影主旨。《黑天鹅》中的舞段起到引、承故事发展,深化电影主题的作用,在乐曲旋律的配合下,以舞蹈的魅力,不仅为整部影片增添无穷魅力,更使电影获得巨大升华。

三、舞蹈题材电影中舞段的运用和作用

(一)突出舞蹈题材的特点

以舞蹈为题材的电影作品是以舞蹈的艺术特性来推动整部影片发展的艺术表达手法。在《黑天鹅》《中央舞台》《舞出我人生》中,导演心照不宣地以舞蹈排练的整个过程作为串联电影的主题线索,整部电影表现了舞蹈排练中从演员的甄选到超越自我、实现艺术真谛的过程。通过对舞蹈者训练以及舞蹈者生活的描述,呈现了以舞蹈者为主人公的背后的故事。电影《黑天鹅》中,以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排练为整个故事的线索,通过女主人公在舞蹈排练及演出时的两面性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人性所体现出来的两面性。影片中的白天鹅和黑天鹅正是人性两面性的主要载体,并通过集于一身的表演来表现性格迥异的艺术角色所带来的现实启发。通过风格鲜明的无关表演实现了双重角色的塑造,而这一双重角色的塑造更是象征了舞台上所表达的人生道理。

(二)调整电影的叙事节奏

单纯运用一种叙事节奏不能很好地带给观众影片的起伏感,这也正是以舞蹈为题材的电影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电影中的舞段不同于舞台艺术上的舞段,它能够调整电影的叙事节奏。因为导演运用舞段的目的是通过舞段的选择来引起观众的共鸣,观众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舞段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让观众在观看舞蹈片段的同时潜移默化读到了导演安插的意图。体现了舞段为剧情服务的本质特征之一。例如,在电影《黑天鹅》中,女主人公在演员选拔中取得成功之后的第一次排练中,导演选择的是王子与公主邂逅这一舞段。双人舞的部分中不能体现爱情与激情的迸发是导演最为担心的地方,而舞蹈编剧单纯地用挑刺和表演来批评主人公的做法并不能够在观众中产生反响,因此缓慢的舞蹈叙事留给观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感受影片的意图,使整个叙事风格更加自然。

(三)突出剧情的矛盾冲突

在电影《黑天鹅》中,影片中对冲突的发生和解决的描述很好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舞段是舞蹈电影中矛盾冲突的主要体现形式,同样地,冲突也是在舞段中所解决的。影片中当女主人公由于芭蕾而感受的压力与束缚倍增的时候,甚至是她在不能够进入角色时,她随同朋友来到了酒吧,而在酒吧中彻底摆脱了芭蕾教条的舒服,演绎了一段释放身心的舞蹈。从此之后,女主人公对舞蹈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通过舞段中对冲突的解决,极大促进了影片剧情的发展。

总之,以舞蹈为题材的电影中,舞段的选择及其带来的效果都是为电影的故事发展所服务的。网络上对《黑天鹅》这部奥斯卡年度最佳影片的介绍中充斥着“悬疑”“惊悚”“心理片”等词汇,但是笔者认为《黑天鹅》更多的是在展现着舞蹈者的心路历程。本文认为片中的女主人公在自己舞蹈生涯达到巅峰的时刻结束自己的生命,与前任表演者的没落遥相呼应。舞蹈表演者的要求是要年轻气盛,同时又要求用丰富的生活经历来支持舞蹈艺术的表现力,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矛盾。电影《黑天鹅》所要表达的主旨同样是矛盾的人生,即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耀眼与现实生活中排练的艰辛,正如王玫在舞剧《天鹅湖记》开始之前的那段话:“舞蹈美丽而壮烈,成功所以美丽,失败所以壮烈,于舞蹈人而言失败者就是失败者,曾经的失败者就是成功者,失败的曾经永远都是所有舞蹈人刻骨铭心的成长印记。”

[参考文献]

[1] 郑华.论民族音乐在我国电影作品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08(03).

[2] 高勤学.论我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体现[J].电影文学,2008(07).

[3] 赵继红.浅谈舞蹈音乐创作中形象感知[J].作家,2008(14).

[4] 刘环.浅谈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1(06).

[5] 崔月梅.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生命意识——以朝鲜族舞蹈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03).

[6] 阿恩海姆,霍兰,蔡尔德,等.艺术的心理世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01).

[作者简介] 杨继慧(1974—),女,江西九江人,硕士,九江职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音乐、舞蹈。

上一篇:中美动画电影创作比较研究 下一篇:评析《隐婚男女》中主人公张静宜的人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