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医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时间:2022-02-24 10:32:06

校医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校医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1国家政策的支持

2005年1月颁发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提出,“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政府从国家层面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工作,要求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各部门都要主动承担起一部分心理担子,形成全校全员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1.2心理学的高度发展

国外心理学蓬勃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国内心理学近期发展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距今已有30多年。现代的世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学术交流,知识传播,思想碰撞方兴未艾。心理学在国内已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学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很多高校开设了心理学本科专业,心理学硕、博士点。无心理学专业的学校,也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大学生善于了解新事物,吸收新知识,心理学作为一门蒸蒸日上的,符合人心理需求的学科自然受到大学生青睐,愿意去了解它。

1.3社会对心理学的认识革新

以往把心理等同于神经病,正是最近心理学的极大发展,人们对心理学认识才更客观。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通过这些心理研究成果更好的指导人,帮助人。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骑车通过一条两边都是浅沟的窄路,人心理本能的潜意识对话就是不要掉到沟里,最后你还是骑到了沟里。为什么?因为人的注意具有专注性,当心理想不要掉到沟里,你的注意就会关注到“沟里”二字,专注“沟里”,就进“沟里”。当知道人的注意有这个特点,我们把心理潜意识的对话改为“我要顺利通过路面”,结果就完全不同了。社会上不仅善于用心理知识服务自己,还对心理咨询有了更深入认识,不再片面的认为有神经病的才需要去心理咨询,懂得心理咨询乃是心理咨询师通过和来访者商谈、讨论,帮助、启发和教育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的科学。心理咨询是全民的精神享受,任何人任何时候,只要你需要都可以寻求心理帮助。通过心理服务,可以排解心理困扰,获得心理舒适,提升幸福感。总之,社会大众已经能够接受心理学。作为在校大学生,高知识分子,更是渴望心理学能够帮助自己。

1.4心理学服务有效性

目前人们体会到了心理学服务的“甜头”,社会各行各业大兴心理学之风。依据心理学人职匹配理论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公司企业招人要加考心理测试,以招到人合岗位的员工;就连教师资格证面试通过后都要加试心理测试,以供发放教师资格证参考;新生入学后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心理普查,筛查有问题学生,做好预防治疗工作。上海有很多心理总裁班、市长班等等,这些无不是为了通过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懂得更多的心理常识,在自己岗位上做到更好。作为学校校医院,若懂得一些心理常识,无不为工作锦上添花,前来看伤治病同学也会受益良多。心情好,病也就好了一多半。

1.5心理与生理的密不可分

万物皆有联系,联系只有远近之说。生理和心理是密切密不可分的。生理方面出了问题的人,其心理是难受的,不情愿的。所以说生病的人外显是体征不正常,内隐的是情绪化。看病不仅是症状消失,还有情绪得到安抚,一般医生大都是通过开药打针使症状消失,通过简单讲解疾病使情绪得到安抚。若通过一些心理学方法(共情)和病人简单聊几句,情绪可以得到更好安抚,身心愉悦许多,疾病自然好的快些。其次,很多疾病都是心理原因引起的。比如消化性溃疡大都是反复的精神刺激或长期的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功能性痛经也是由于行经期精神过度紧张,对行经产生忧虑和恐惧而引起的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行经疼痛。这些疾病就叫心身疾病。常见的高血压、偏头痛和支气管哮喘等都属于心神疾病。若医生能加以有效心理安抚,事半功倍。

1.6校医院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实证调查研究

为了解学生对校医院开设心理咨询室需求,特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本调查在某大学随机发放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95%。其中男生40人,占38%,女生65人,约占62%;涉及全校28个专业;对心理学一点不了解的16人,占15.25%,近85%的学生对心理有所了解,自然也会催生对心理的需求。被调查对象中有55.24%的学生认为医生职责包括心理安抚,学生在去校医院看病的时候,有49.52%的同学存在心理需求。还调查了学生从入学以来去校医院看病,医生是否提供了这些额外帮助。医生“一直做到”为0%“,常常做到”占9.52%。当询问医生做些心理尝试是否有益于医患双方关系,只有5.71%同学认为无益,大部分都是认为很有益处的。校医院融入心理成分不仅是学生心理需求,更是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善举。

2校医院开展心理工作途径

目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校医院是2个完全独立的部门,分属学生处和后勤保卫处。各自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工作,缺少相应的沟通配合。在大学生注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双重需求下,若能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解决需求与供给矛盾,将大大提升培养学生的质量。

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校医院合作开设心理门诊

心理咨询界一直在讨论心理老师是否应该主动寻找来访者,至今仍无定论。心理老师可以走到“潜在需求者”身边,以便他们需要时及时提供服务。校医院可开设一间心理咨询室,心理老师进驻轮流值班。学生在来看病的时候,正如前边所论,不仅仅带着疾病症状,还带着情绪来的。也许是疾病带来的痛苦;也许是自己遇到了难以启齿的事情,只言症状,不言产生症状的原因;也许是自己有心理疾病,但不敢走近咨询室,想通过吃药解决…若心理老师及时跟进,对医生来说事半功倍;对求助者来说,问题可得根治。本组学生都一定程度(非常支持占62.86%)上支持校医院开设心理咨询室。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在校医院开设了心理门诊,医院特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理专家定期来校医院坐诊,进行心理咨询及精神卫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在校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主要面向大、中学生以及社会各界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收到了较高的评价。

2.2校医院医生心理知识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校医院合作中关键的部分就是校医院医生对心理知识,尤其是心理治疗知识有一定认识,对谈话技巧有一定的掌握。求助者除希望医生为其看病治疗外,更希望能懂自己感受,能站在自己角度说话。如果医生满足求助者心理需求,其心理上也得到了治疗。校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自学心理学书籍、参加相关心理专题培训、同行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进修心理学学历或学位来达到对心理学了解。

2.3校医院转介

校医院医生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具备一定心理咨询的特质(共情、关注、尊重等),他就可以在心理上予以一定帮助。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医生接待每位求助者时间很短,这就要求医生从求助者坐下就要掺入一定的心理交谈技巧。如有需要,可以适当增加交流时间。为防患未然对某些确需专业帮助同学,提议来访者可以去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就近的校医院心理咨询室,找专业老师聊聊。有些求助者可能就听从建议。(如果医生同意)有些喜欢和医生有私下进一步交流,这时候医生就需要运用已经掌握的心理知识进行帮助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或者医生可以事后与心理中心老师描述来访者情况,听取进一步帮助建议。医生要做到多倾听,多理解,鼓励其多运动,多找人沟通。

2.4校医院健康知识宣传时增加心理知识宣传

校医院是健康宣传的前线阵地,在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学生保健意识和能力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健康教育宣传的时候增加心理知识宣传。如具有选择性消极关注特质的同学,发觉自己饮食不好,就自认得了绝症,心情压抑,饮食更差,本来没什么问题可能真的最后出了问题。通过宣传,让同学认识到心理同等重要。养成阔达爽朗的性格,遇事沉稳冷静,待人友善亲切。

2.5校医院医生和心理老师互相交流信息

信息闭塞,易舍本逐末。可以通过例会的形式落实下来,心理老师分享最新心理动态(新的心理疗法、公布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情况)。校医院可以分享最近大学生常见生理或心理问题,供咨询中心参考或安排下阶段心理工作。“95后”的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依旧不容乐观。对其不仅要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校医务工作者,还需要全校的所有教职员工的通力配合。使他们保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态。最终达到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受益一生,使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者:孙洪礼 单位:上海杉达学院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下一篇: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