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作主(连载)

时间:2022-02-24 04:57:42

二、村委主任邓士明

琴坛村依山傍溪,土坯式的農舍从溪北的水泥路旁错落有致地叠到半山腰,远远看去居然有点布达拉宫的味道。溪滩里的水不分昼夜地流淌着,溪面点缀着的一块块被水打磨光滑的巨型鹅卵石是一道迷人的风景。

邓士明的房子建在溪南,背山朝北,几乎照不进阳光,显得格外清冷。门前有座石桥,通往溪北。山外是深秋,山里已初冬。

一大清早,邓士明就坐在门口,望着那条汨汩流淌的溪水,地上扔满烟头。可能因为失眠,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看上去比平时憔悴。当下意识地将手指探向烟盒时,他发现烟盒已空,起身回屋时,突然看见村委委员邹旺根。

邹旺根看出他没烟了,递过一支说:“士明,咱村在城里的年轻人开会要罢免你,我外甥林军也跟着乱搅和。”

邓士明看一眼邹旺根,满不在乎地说:“我早知道了,他们没那个能耐,瞎起哄!”

邹旺根说:“你老爸当支书那会儿,穷是穷,可从来没有这么多烂事。”

邓士明老爸邓作先是生产大队大队长,后来又当村支书。那时村里穷,他老爸为改变琴坛的面貌,早晨天刚亮就出了门,天黑才走出深山。他先后去绍兴等地参观学习,然后把专家请进来,经过土质化验后,选种200多亩茶树。他老爸为琴坛鞠躬尽瘁,49岁就病逝了,引进的茶树至今还在造福琴坛。父亲去世时,公社的干部和大队的社员都来参加追悼会,许多人流着眼泪说,邓支书是一个难得的好支书!

邓士明是在2008年4月農村两委换届时当选为村委主任的,这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最初海选出来的候选人有2位:张新德和张清福。这两个人能力和威望都不差,张新德时当过儿童团长,后来又担任公社团委副书记、琴坛大队大队长,改革开放后当过一届村委主任,遗憾的是他已68岁;张清福当过将近30年的生产队长,无论魄力、能力还是口碑都不错,可惜的是他也已66岁。乡政府规定,60岁以上的村民不能再当选村委主任。于是,邓士明被增补为候选人。

邓士明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大哥邓士品在乡小学教书。琴坛村穷是穷,可特别注重知识,看重读书人,再加上年轻人都曾是邓老师的学生,年老的亦曾是邓老师的学生家长,所以他在村上特别受敬重;二弟是狱警,在监狱任执法大队大队长;三弟阿贵是金华一家大公司的副总经理。邓家兄弟四人,只有邓士明书读得少,仍在村里当農民。

选举哪能不拉选票?邓士明既没有口才,又没有威望,村里有些人根本就瞧不起他,所以只好让德高望重的邓老师和受人敬重的三弟阿贵出面。

有人认为,邓士明单纯实在,反正琴坛村也是贫困村,想发展连门儿都没有,这么个村委主任谁当都一样,士明要当就给他当当吧!也有人认为,士明根本就不适合当村干部,一是能力比较低,二是来村扶贫,他愣是在村口把人家拦住说:“你们以后不要再来了,你们的扶贫款都进了村干部的口袋。”

廖祥海说:“士明这个人根本就不是当村委主任的料,能把自己的家管好就不错了。”

多数人都给邓老师面子,张明华、余根基不仅答应投邓士明的票,还帮忙做工作。

邓士明在竞选中说,村里每年都有扶贫款进账,上届村委主任干了3年,村里却一点儿变化都没有,那些村干部肯定有经济问题。如果自己当选,先把账查个水落石出,然后再一心一意把村子的发展弄上去。他的竞选承诺更是出手不凡,深得人心。他表示当选后要“以公开协商的原则处理财务,做到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中大事征求广大村民意见,由村干部集体研究决定”。承诺为村民办2件实事:一是每人每年20元的合作医疗款由村集体支付,若村经济有困难,由本人向外界讨,若仍得不到扶助,由本人为村民支付。二是树立敬老扶贫的村风,每年年终慰问年满60周岁以上的村民,力所能及地帮扶受天灾人祸、生活困难的村民。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在选举之前,他把《竞选承诺书》分发给村民。

他的《竞选承诺书》出自邓老师手,集中了两代人的智慧。“公开协商”原则是邓士明的堂叔提出的。堂叔退休前是乡干部,认为村民比较看重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替村民交合作医疗款是邓乡土百味老师的主意。琴坛村1/3的村民在外地,每年村里单这笔合作医疗款就要支付六七千元的差旅费和误工费,全部收上来也就8000来元,还不如村里直接支付。村里的账面上有20多万元的扶贫款,足以支付这笔钱,所以承诺的“村经济有困难,由本人向外界讨,若仍得不到扶助,由本人为村民支付”,不过是个姿态。

琴坛村的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忽略了前提条件,理解为邓士明当了村委主任,每人每年的20元合作医疗费就不交了;村里交不上,他邓士明交;他邓士明没钱交,那么就用邓老师的工资交。邓老师每年的工资怎么也超过8000元吧?在经济发达地区,20元算不了什么,对于琴坛村民说,这20元是绝对不能不当回事的,一人20元,一家六七口人那就100多元,3年下来就是好几百元呢。

老人是绝对不可忽略的选票,村里的中青年都在城市,未必回来投票,选票会委托给父母,父母想投谁就投谁,所以把老人打点明白,基本上就没问题了。每年慰问老人的钱自然要三弟阿贵来出,他也愿意出这笔钱。

竞选村委主任不但是邓士明的事,也是邓氏兄弟的事,是邓家男女老少的头等大事!邓士明要是当选为村委主任,往大说,邓家的父子都当过村官,对琴坛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往小说,子承父业,邓士明给老爸争了光,邓家在村里的地位得到提升。对在琴坛村的老妈来说,其他三个儿子再风光干得也是村外边的事;邓士明当了村委主任才是真正的风光!选举的前一天,74岁的老妈去村口的庙上烧了三炷香,祈求观音菩萨保佑邓士明当选村委主任。

选举那天,邓老师和阿贵都回了村,站在投票的礼堂门口,对村民一一地说:“支持士明一下吧,我们是不会让大家吃亏的。”

邓士明大获成功,全村339位选民,他获得298票,高票当选!

张明华和余根基把家里人的选票都投给了邓士明。廖祥海和张林军没有回村,委托父母投了票,至于父母投给了谁,他们也不清楚。村民都清楚,他们的票不是投给邓士明的,而是投给邓氏兄弟的,确切点说是投给邓老师和邓副总经理的。他们并不指望村委主任带领大家致富,他们寄希望新选出来的当家人能够从外边多讨点扶贫款,大家都跟着沾沾光。他们相信邓老师和邓副总有这个能力。

上一篇:大山里的农民书法家 下一篇:IWA2012展会轻武器巡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