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的报告

时间:2022-02-24 02:19:03

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会议报告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重点工作安排。

一、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全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为民办实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16954亿元,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9234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81亿元,增长11.1%。外贸出口1171亿美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1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878元,增长9.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82.5亿元,增长11.5%。全省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良好态势,基本实现开门红、半年红。

各位委员,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正确领导、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省政府工作大力支持、有力监督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开拓进取、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和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推进早落实,着重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抓投资稳增长。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努力在提高项目质量和投资效益上下功夫。一是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实施“411”扩大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全省新增和续建重点项目1121个,完成投资1200亿元,同比增长22.6%。杭州东站枢纽、杭甬和宁杭客专、嘉绍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运。二是大力推进浙商回归。启动实施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三年规划,加大重大项目推介力度,加强浙商回归服务,建立省市县三级浙商服务中心,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893.5亿元,同比增长26.1%。三是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健全民间投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民间投资5747亿元,占全省投资总额的62.2%。四是加强与央企合作。编制实施央企合作项目推进计划,共安排合作项目183个,协议总投资5348亿元,上半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55个,完成投资472.6亿元。五是扩大利用外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17家,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111.6亿和77亿美元,分别增长28.5%和22.3%。

(二)抓创新提质量。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围绕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一关键问题,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启动第二批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积极培育发展重点企业研究院,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技术攻关“双十计划”。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5.1%,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2.8%和30.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4.1%、提高2.6个百分点。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腾笼换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上半年其增加值分别增长9%、11%和9.2%;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印染、造纸、制革、化工行业546家高污染企业。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引导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上半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5.7%,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5%。积极推进“空间换地”,制定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建立“亩产论英雄”评价体系,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8.29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69万亩。积极推进“电商换市”,电子商务高速增长,企业网络销售同比增长80.2%。三是鼓励支持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实施小微企业“扶优助长”上规模培育计划,积极推进“个转企小上规规改股股上市”,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上半年完成“个转企”3.4万家,“小上规”1426家,“规改股”115家,新增报会企业17家,境外上市1家。

(三)抓改革增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认真谋划和落实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推进时序。一是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要素配置等领域的改革,确定拟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许可事项321项,非行政许可事项371项,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要素配置最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二是围绕实施 “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加快海洋经济、国际贸易和金融等领域的改革。深入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和试点工作方案,加强全省港口及岸线资源管控和整合,大力推进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在象山、洞头等地开展省级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全面实施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新区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建设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积极谋划舟山自由贸易区。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市场采购”贸易,上半年义乌出口增长4.1倍,拉动全省出口增长7.2个百分点。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民间融资立法,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创新金融管理和服务,切实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三是继续深化城乡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加强中心镇体制改革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点面结合深化农村改革。同时积极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不断增加社会发展活力。

(四)抓环境逼转型。以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和污染治理力度,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实施“三改一拆”行动,全省累计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建筑面积4081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5665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1.6%和188.8%。二是深入开展“四边三化”和“清理河道、清洁乡村”行动,共植树1100多万株,绿化面积1600多万平方米;清理河面废弃漂浮物、河岸垃圾50余万吨,新增河道绿化271公里。三是全面推进城市治堵,依法惩治违规行驶、随意停车等违反交通秩序行为,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增专用停车位10万个,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177条。四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度,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量化管控和奖励制度,推进规模化禽畜养殖场污染整治,开展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启动治水攻坚战,开展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方面的定量考核。上半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4%。

(五)抓民生促和谐。进一步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加强民生投入,全省地方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达72.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一是积极扩大就业,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51.7万人,帮助22.8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全省最低工资最高档、最低档标准分别调整到1470元和1080元。制定实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的政策意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强社会保障。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7.9万和78.3万。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4.6万套、竣工7.3万套,启动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5295户、完工3634户。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全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月标准分别提高到499.2元和378.7元。三是加快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围绕提高质量,统筹推进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浙江音乐学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试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3%和6.2%。全力做好H7N9禽流感防控和感染病人救治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和监管,实施放心粮油、放心肉、放心菜、放心奶工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应对梅雨期强降雨,切实做好防汛工作。

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省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局面错综复杂,既有许多积极因素,也有不少矛盾和问题。

从国际看,美国经济缓慢回升,欧洲经济低位企稳,日本经济短期提振,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趋于平稳,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全球经济复苏迹象已经显现。这为我们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国内看,当前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中央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宏观政策框架和总体思路完整清晰,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的各项举措坚定有力,我国未来发展将更加平稳、更加健康、更可持续。这为我们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从省内看,当前形势总体向好。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为现代化建设积累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奠定了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10多年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探索,为加快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政策基础和工作基础。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立足浙江实际,出台了一系列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制胜未来发展的组合拳,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但我们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凸显,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对我省下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少新的挑战。

一是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普遍过剩并存。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外贸需求增长乏力态势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阶段,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国内需求增长有所回落。与此同时,多年积累的产能过剩问题趋于突出,许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跌至80%以下,有些不到50%。调查显示,我省二季度也有44.6%的企业产能发挥不足80%。这使得企业投资信心普遍下降。二季度,我省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分别比一季度回落3.3、1.6和4.7个百分点。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适应国际形势和市场结构的新变化。

二是市场竞争加剧与要素成本上涨并存。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并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导致企业产品价格普遍下降。上半年,我省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2.3%,部分产品价格下降一半以上。与此同时,企业综合成本持续上升。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达86.2元,比一季度提高0.3元,其中劳动力成本比去年同期上涨10-15%。许多企业增产不增收、增产不增效,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竞争能力。

三是实体经济融资困难与金融风险隐患加大并存。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困扰我们多年的一个难题。调查表明,二季度全省有47.8%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总量庞大,6月底达到6.32万亿元,其中上半年新增贷款3603亿元。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6月末全省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46亿元。这表明,我们在资金配置方式上存在不少问题。相应的,在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配置上也有不少需要优化的空间。为此,我们必须深化要素配置改革,着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水平。

四是改革向纵深推进与社会矛盾多发易发并存。依靠改革激发活力、创造红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新发展的主要举措,改革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的领域必须进一步拓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当前社会矛盾呈现多发频发、错综复杂的态势。上半年,全省总量同比上升2.7%,来省集体访次数和人数分别上升21.6%和41.7%。为此,我们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来深化改革举措、加大改革力度,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其中,加快政府自身改革特别是审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保障民生任务加重与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并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年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也居全国先进水平。但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有所趋缓,出现了低于全国、低于江苏和山东等省的现象。受经济放缓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也出现了放慢趋势。财政民生支出是刚性支出,上半年全省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分别增长25.9%、16.8%、11.9%和11.4%,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明显加大。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增长都与经济增长速度密切相关。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全力防范经济增长滑出合理区间,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三、下半年的重点工作

做好下半年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稳增长、抓改革,强创新、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确保完成为民办实事的十项任务。

(一)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平稳增长是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必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推进“在谈项目抓立项、立项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等各项工作,同时积极引进一批大项目,加大浙商回归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全年投资2万亿目标任务。努力稳定外贸出口,加大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外贸促进政策,积极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积极扩大消费,研究实施拓展国内市场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光伏产品和LED等节能环保产品,加快培育旅游休闲、养老服务、农村住房改造等消费增长点,引导和扩大信息消费、网络消费。切实加强企业服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认真落实国家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做好企业资金链、担保链等风险防范。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公布实施取消、下放的各级审批审核事项,抓紧制定规范中介机构的政策意见,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不超过60天,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不超过35天。积极探索要素配置综合改革,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加大土地、能源、水资源、环境容量、财政资金等要素配置改革力度,不断强化要素支撑。加强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抓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深入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大力实施海洋经济“822”行动计划,力争全年海洋经济项目投资超过2000亿元;全面落实舟山新区建设各项政策举措,积极争取设立舟山自由贸易园区;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加快义乌“无水港”建设,促进义乌“市场采购”贸易平稳较快增长;积极推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着力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民间小资本与大项目、银行大资本与小企业的有效对接。同时积极推进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丽水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以及其他各项国家改革试点。

(三)全面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把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名企、名品、名家培育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政策举措和实施方案,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更大实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积极淘汰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企业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促进减员增效。全面落实“亩产倍增计划”,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消化利用,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大力开发地下空间,鼓励支持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推动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联动对接,促进企业跨界发展。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企业家队伍、企业创新团队建设,促进企业做强做大。

(四)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按照“四化同步”要求,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推动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加快都市区规划建设,鼓励和支持四地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积极推进中心镇建设,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重点加强功能配套和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转移。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中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促进山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欠发达地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低碳制造业和生态养生等新兴产业,推进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努力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后劲。

(五)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治水治气、治城治乡,打造天蓝水清“美丽浙江”。全力打好治水攻坚战。重拳整治重污染行业和企业,重点加大化工、印染、造纸、制革四大行业整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限期实现达标排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全面整治煤电、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废气及烟尘粉尘排放企业,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切实加强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整治和环境空气质量目标考核。统筹推进治城治乡。加大 “三改一拆”工作力度,重点做好拆改结合、改建联动以及拆后土地的利用工作。深入实施“四边三化”行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扩大整治面,确保不留整治盲区。深入实施“双清”行动,全面实行河长制,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促进农村环境根本好转。深入开展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加快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强交通秩序整治和监管,全面推广循环交通组织方式,加快停车场所和停车设施建设,推进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鼓励发展停车产业。

(六)促进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普遍增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健全促进城乡居民普遍增收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企业最低工资制度、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城镇困难家庭和困难农民的就业帮扶力度。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加大欠发达地区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偏远海岛异地搬迁力度,落实扶贫新标准和新举措。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价格补贴机制,做好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

(七)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安全。进一步深化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做好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长效机制,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推进基层消防监管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切实做好防汛抗台抗旱工作,加强气象灾害预警,落实应急预案,加强海塘、山塘水库、江河堤坝等重要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切实防治城市内涝,全力以赴做好台风、洪涝、干旱等灾害的防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委员,下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完成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保实现“干好一三五”的良好开局,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上一篇:关于《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的说明 下一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上半年我省国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