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二次烧内墙砖产品的釉面平整度

时间:2022-02-24 05:55:43

如何提高二次烧内墙砖产品的釉面平整度

摘要 通过控制坯体的致密性和平整度;釉料的选择、加工和操作以及烧成温度等主要环节,可达到有效提高釉面平整度的效果。

关键词 釉面平整度,坯体致密性,釉料,烧成温度

1前言

二次烧内墙砖的釉面平整度问题,是直接影响该产品档次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困扰许多企业多年而又一直没有根本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很多企业在处理这个问题上,采取的手段比较单一,基本集中在熔块的替换和窑炉的调整上,而没有把其它环节对釉面平整度的影响综合起来考虑。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要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不妨从控制好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坯体的致密性和平整度;釉料的选择、加工和操作以及烧成温度。

2坯体的致密性和平整度

我们在日常生产中知道,一块表面不平整或结构疏松的素坯,按工艺指标淋上底面釉到窑炉里面烧成,无论怎样烧釉面看起来都是不平整的,因此,要提高釉面的平整度,首先得保证坯体的致密性和平整度。而坯体的致密性和平整度又与下面几个因素密不可分:

(1) 压机胶模的平整度和硬度。由于坯体的成形是通过胶模(钢模贴胶)来实现的。胶模的表面状况会通过粉料直接在坯体表面呈现出来。所以要使坯体表面平整,就必须尽量提高所使用的胶模的表面平整度。另外,由于粉料颗粒之间强度、粗细存在差异,在压制时为了能够抵消它们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不平整,这就要求胶模必须具备一定的硬度。一般胶模的相对硬度都在洛氏HRB95以上。

(2) 压机压力。在设备条件允许下,增加压机压力,有利于坯体致密度的提高。因为压力越大,粉料颗粒发生位移和重排的几率就愈大、假颗粒破裂得愈干净、颗粒拱桥效应破坏得越彻底,孔隙消失得愈快,坯体密度也就越大。坯体密度与压力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 压机布料。压机布料不好,也会造成粗颗粒往一边流,细颗粒往另一边流,从而造成同一块砖一边粗糙一边细腻或不同砖之间有的砖粗糙有的砖细腻,影响整个坯体平整度的稳定性。因此,必须尽量完善布料系统,确保布料均匀的稳定性。

(4) 粉箱下料方式。为了防止粉料颗粒离析,造成粗细颗粒分布差异太大,影响产品表面平整度,要求陈腐后的粉料进入粉箱后,尽量减少贮量,并加快使用频率,而且要求采用多粉箱同时下料的方式。

(5) 粉料颗粒级配。粉料颗粒级配不但影响坯体成形密度,而事实上它也会影响坯体的成形平整度,笔者曾做过对比实验,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表1的粉料颗粒级配压出来的砖坯明显比表2的平整。

当然,具体到某个厂家采用哪种粉料颗粒级配更合适,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原料状况、设备条件等因素摸索而定。

(6) 粉料的含水率和水分均匀程度。粉料的含水率太低导致加压成形时,颗粒相互移动,造成摩擦阻力太大,粗细粒子不能及时填充孔隙,致使很难得到密实的坯体。而粉料含水率太高和水份不均匀又容易产生粘模,导致坯体表面不平。因此,在生产中有必要找出一个合适的粉料含水率且保持好其水份的均匀性,为成形坯体的致密性和平整度创造条件。

3釉料的选择、加工和操作

釉料是影响釉面平整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主要由面釉和底釉组成,其对平整度的影响,不但与其自身组成有关,还与其后续的加工和操作有关,在生产中,为了使釉料能获得好的平整度,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 面釉的选择。由于面釉主要由熔块组成,所以关键是选择好熔块,到底哪种熔块能得到好的平整度,可以采取对比试烧的办法来确定,就是取相同的熔块,在相同的球磨条件下,与釉浆同时进入同一个窑炉烧成,看哪一个平整度和光泽度好,就选择哪种熔块。当然,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测定其始熔点、成熟温度和高温粘度等来确定。那些始熔点高、成熟温度低、高温粘度小的熔块一般都容易得到平整的釉面。

(2) 底釉的选择。底釉是由多种原料配合而成,选择底釉,事实上就是选择其配方组成,不同的底釉组成对釉面平整度的影响并不一样。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一般来说,减少配方组成里面熔剂类物质的用量、增加有利晶相形成的物质用量,能有效提高釉面平整度。下面是笔者做的对比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表3所列配方底釉的釉面平整度明显好于表4所列的底釉配方。

(3) 釉料加工细度。一般来说,釉料越细干燥后其孔隙会越小,熔化温度也会相应降低,这就等于增加了熔体在高温阶段的对流作用时间,使釉熔体能够逐渐均匀化,达到釉面平整。因此,在不影响釉料其它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减小釉料细度的办法,来适当提高釉面平整度。

(4) 釉浆比重(釉浆浓度)。釉料比重越高,即含水率越低,在相同淋釉重量的前提下,等于釉料的有效组分增加,同时带入窑内水分降低,干燥后釉料孔隙减少,也相当于把高温熔体的对流时间延长了。该操作增加了釉熔体的均化时间,所以也有提高釉面平整度的效果,但釉浆比重也不能太高,太高了会产生其它淋釉缺陷而导致釉面不平。

(5) 淋釉重量。淋釉越多,釉层越厚,高温下釉熔体在其自重力和表面张力下,越容易平展开来,越有利于平整度的提高。因此在成本接受范围内和保证其它性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淋釉重量来提高平整度。

(6) 淋釉操作。这是釉料能否保质保量上到砖坯的最后一关,在这里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做好釉料过筛工作,及时检查振筛有无穿孔情况,防止杂质或粗颗粒进入釉里造成釉面不平;第二,检查好淋釉钟罩是否水平,表面是否光滑,以及淋釉皮带是否水平,以免淋釉时偏流或起线条而造成釉面不平;第三,防止釉线粉尘或釉泵机油等污染物进入釉里,产生毛孔或釉坑,造成釉面不平;第四,调整好淋釉、回流釉高度和釉缸搅拌机转速,避免产生过多气泡,造成釉面不平整。

4烧成温度

烧成温度是影响釉面平整度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好的釉料能否烧熟烧平,关键在于烧成温度是否合理,它主要包括预热带温度、烧成带温度和冷却带温度,其中预热带温度和烧成带温度是影响釉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

(1) 预热带温度(室温~950℃)。坯、釉料带进来的吸附水、结晶水以及碳酸盐、硫酸盐等都是在这一阶段蒸发分解。气体能否排完主要在于预热带温度和长度设置是否合理,也就是预热带的升温速率是否合理。如果设置不合理的话,气体被带到烧成带挥发就会产生釉面针孔而影响平整度。正常来讲,提高预热带温度,延长预热带时间能使釉面平整度提高。具体提高到多少和延长多少时间才合适,可以通过釉面情况来判定。如果釉面没有毛孔,就可以不用调节预热带温度;如果釉面有毛孔,可以通过对比试烧来确定,是预热带温度设置不合理造成的还是釉料本身被污染所造成,可以拿该窑炉生产的釉线淋好底面釉的砖到本厂或其它厂正常的窑炉里面烧,看是否有毛孔,如果也有毛孔,那就只有检查釉料本身有无被污染,如果没有,可以继续提高窑炉的预热带温度,延长预热带时间,直到毛孔消失为止。

(2) 烧成带温度(950℃~最高烧成温度)。烧成带温度是使釉料由固相变为液相的一段温度。釉料能否熔得了、熔得开、展得平,关键在于该段的最高烧成温度够不够高,高温保火时间够不够长。因为最高烧成温度越高,釉熔体熔得越彻底;高温保火时间越长,釉流体的对流时间越长,越有利于釉熔体的均匀化。但也不能使温度太高,温度太高会产生其它缺陷,而且温度太高,导致保温时间太长也是一种浪费。具体设定多高的烧成温度、多长的高温保火时间,在生产上也可以通过釉面情况来决定(当然应该是在排除非前述因素影响以后,方法与前述的对比试烧方法相同)。当釉面不平而又无光时,就可以通过提高最高烧成温度来改善釉面平整的问题,而当釉面不平却又有光时,就可以通过增加高温保火时间而不需升高最高烧成温度来提高釉面平整度。

5结 束 语

提高二次烧内墙砖产品的釉面平整度,需从控制生产线上的各个关键点入手,一起把关,方能做到有效而稳定,但最主要还是要控制好上述提到的三大方面:(1)坯体的致密性和平整度;(2)釉料的选择、加工和操作;(3)烧成温度。

参考文献

1 任 萍.工业和建筑陶瓷制造[M].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

2 李家驹.陶瓷工艺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 胡国林.建陶工业辊道窑[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4 素木洋一著,刘可栋、刘光跃译.釉及色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上一篇:中温裂纹釉的研究 下一篇:陶瓷浆料除铁器的技术分析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