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学”

时间:2022-02-24 03:00:55

“绿色教学”

【摘 要】“绿色教学”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准确定位,课堂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将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研究性学习有效整合起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挖掘“源头活水”,开发学生的潜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绿色课堂”,课堂教学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成就学生今天的成长,引领学生明天的成才,使其受益一生。

【关键词】“绿色教学” 潜能 自主探究 合作创新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81-02

绿色是生命之色,也是教育之色,它象征着生机和活力,“绿色教学”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准确定位,课堂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将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研究性学习有效整合起来。“绿色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找到取之不尽的“水源”,让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自然天性,尊重学生现实的特点和未来的需要,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社会的需求,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应变力的人才,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绿色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让它成就学生今天的成长,引领学生明天的成才,受益一生。那么,我们应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构建“绿色课堂”呢?本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自主探究精神是创新的原动力,也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绿色课堂”根本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师的自主探究精神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独到的处理、优秀的教学设计和富有个性与激情的教学方法等方面。不照搬他人的教案、教学方法、课件,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需要和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确定最贴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同时根据课堂的实际进展对既定的思路进行调整。传统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读、背,对内容理解少,知识面窄,提不出有创意的问题。而“绿色课堂”中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超越前人。“绿色教学”是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启迪真、善、美,从而起到改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心灵深处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首先必须注重对学生独立精神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特性、创造性都是建立在独立性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等等。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活动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把握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阅读即学会独立地获取、理解、掌握知识;学会思考即学会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善于设疑,引导学生解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自主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冲破惯性思维和心理定势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学问就是要问,不问就无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这对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关键。

课堂中教师要少讲,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培养学生做到学会运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学会进行归纳研究,使学生做到疑中求悟,思辨达理。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有些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求新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求知的快乐与获得成功的喜悦,不断地开发学生潜能,使之成为发展的人,以实现课堂中个性的舒展、生命的涌动与可持续发展。

二 注重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战略性任务。但为什么很多情况下,学生被剥夺了自己探索知识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休息时间全部用于应对繁重的作业以及繁多的月考,还要做大量的各种资料。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满堂灌,即“填鸭式”教学。学生自己消化知识的权力被剥夺,学业负担繁重,身心俱疲,自我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被教师扼杀。这是高分低能的培养模式,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怎么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呢?所以要努力构建“绿色课堂”,要给学生提供和谐的学习氛围、发展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求知的过程成为不断改造的过程,让学生在认识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建构知识,学会创造知识,丰富情感世界,服务于人类社会。

创造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创造性人人皆有,至少创造性潜能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具有先天性的创造潜能,但都隐藏在心灵深处,如果没有适当的条件,没有激发它产生的催化剂,它就不可能释放和表现出来。“绿色教学”要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和空间,多一些交流合作的领悟过程,少一些死记硬背,只有沿着科学的思路,提炼出方法,课堂才会充满合作探究、创新的氛围,才会生机勃勃。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计划,尽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避免机械灌输和训练的负面影响。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要把经过千年劳动建成的大厦指给学生看,而要引导他制作建筑材料和他共同建筑并教他建筑之术。”因此,教师不应照本宣科,而要运用自己的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真正把融于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和智力价值挖掘出来,并适时地展示给学生,而不是只让学生理解、认识和接受现有的科学结论,重在引导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再认识、更新与创造,开发学生的潜能,启迪思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对问题的思考,鼓励学生敢于超越前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交流、合作探究学习是“创新”的灵魂。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这表明交流合作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没有互动,教和学就无从谈起;没有互动,课堂就会失去光彩。纵观各种新科研成果的开发、创新思想的提出,都不是一个人想出来的,都是在一个团体中,各种想法相互交流、碰撞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这种交流互动,可以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模式,积极推行民主互助机制。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形成学生间相互帮扶,合作互助、自测互评、质疑解难、展示学习成果、拓展思维,从而营造“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优差生之间、小组之间全方位、立体式的互动,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创造性学习的和谐境界。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唤醒他们内在的潜能,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兴趣,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师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绿色课堂”。课堂会在教学相长、优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激情与创新活力。

三 给课堂注入“源头活水”

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社会,通过网络教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知识面得以拓宽,新信息及时获取,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吸引力,小小课堂融入了生活的大课堂,学生们也乐在其中。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整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是传播书本知识,还应该有“生活处处皆课堂”的理念,能用睿智的头脑引导学生;用聪慧的双眼观察学生;用灵敏的耳朵聆听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如历史学科教学,其实就是人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进步的经验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思想、文艺无所不包,历史教科书所撷取的是其中的精华:治国安邦的道理、军事外交的谋略、科技发明的创见、思想观点的深刻、文学艺术的魅力,以及个人成就的历程,无不给后人以智慧的启迪。“绿色课堂”是让学生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找到取之不尽的“水源”,教师要与时俱进,海纳百川,撷取精华,不断地给课堂注入“源头活水”。教师不仅要成为奔流不息的河流,还应当成为善于寻找“水源”的导师。历史是一座千年古城,是一条推陈出新的文化长廊,是人类思想智慧宝库的结晶。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鲜活的历史文化注入课堂,将历史教学与各学科结合起来,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做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常教常新,学生们便会乐此不疲。课堂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就要发挥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陶冶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理性、智慧、情感和人格等全面和谐发展。

语文、历史学科的根本价值就是“人文性”,而人文性的核心就是“人”,即“生命”,而“绿色课堂”就是在追究和实现作为学科教育的价值与使命。因此,教师要努力寻找生活的“新水源”,在课堂注入涌动生命的“清泉”,让学生畅快淋漓地饮到格外清新的“活水”,获得长期可持续地发展。教师可以让新的文学作品走进课堂;让生活中感人的故事、视频动漫、新闻、音乐等融入课堂。用赏识与关爱酿造生命课堂,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生活在赞赏声中的学生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批评声中的学生学会了指责。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赏识就是“催长剂”,它能使原本只想做“小草”的人,成为“大树”,使本来只想做“大树”的人,成为“巨杉”。因此教师应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适时送去一个微笑、一份祝贺、一句问候,给他们信心和鼓励。对于“差生”我总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学生一份真情、一张制作精美的卡片、一些温暖的话语。如“能遇到你这样的学生是我的运气。”“你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继续努力你会成功的。”“你已经努力了,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你总是阳光笑脸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相信成功已经离你很近。”把老师对学生的爱与信任送给每一个学生,这就等于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的动力,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快乐,给了学生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收获。

用“爱心与信任”为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源头活水”,为学生开创了课堂学习的“绿色通道”,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信地“动”起来,生龙活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为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绿色课堂”,我一直在努力寻找各种突破,然而从桎梏学生思维沉闷的传统课堂到放飞学生心灵、充满活力、开放的新课堂,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绿色教学”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兼顾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使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价值取向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明辨是非,成为健康和谐发展的人。实施“绿色教学”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关注学生潜能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构建“绿色课堂”,能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人格个性等全面发展,这是值得教师深思及探究的价值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文军、李云淑、王俊编著.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魏勇.用思想点燃课堂[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5]林进材.高效能教师的教学锦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导学案 下一篇: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复习课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