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差异》升格途径

时间:2022-02-23 09:02:35

[原文]

面对差异

冯沛文

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都存在着“差异”,需要我们客观审视,理智对待。实际上,“差异”的存在,反映了生命、生活形态的丰富多彩,也带给人们更多深入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机会。(开头过于平淡,最后一句讲的是差异的形态和作用,未表明观点,可以放在下文,或者删去,使开头更加简洁。)

克里姆林宫的一位清洁工为什么敢说“叶利钦总统是在清理着国家,而我是在清理克里姆林宫,我们的工作都是一样的”?清洁工竟然与总统的工作一样!(引例恰当,但议论分析有些突兀,缺少与主题的过渡衔接。)面对差异,他具备了海纳百川的心境,并被人们所教重。我们应当理智面对差异。(这段的结论与分析生硬,应该结合二者的差异展开剖析。)

对于雄鹰与蜗牛的差异,不言而喻,(没有过渡段,突然。把雄鹰与蜗牛的差异一笔带过,表达不清楚,从而削弱了事例的论证作用。)雄鹰能将高峰踩在脚下,蜗牛也能,蜗牛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面对差异,它不畏惧,勇往直前,到达成功的彼岸。(对差异的理解不到位,应该侧重于二者的先天差异与后天结果来议论,而不是简单地下结论,说理不够透彻。)

兔子与乌龟赛跑的故事家喻户晓,(对具体的差异表达模糊,与上段的毛病相同。事例在类型上没有变化,雷同。)为什么兔子会输,乌龟会赢呢?因为它们面对差异时的心境不同,兔子认为差异巨大,胜券在握,而乌龟正确认识差异勇往直前,努力奋斗,终于到达终点,可见差异不能阻碍我们取得成功。(此处没有拓宽文章的内涵,属于低效写作,若能结合人物典故或关注社会现实,夹叙夹议,效果会更好。)

的求同存异方针,代表着国人的心声。面对差异,追求共同之处,减少差异,(对国家的差异,语焉不详,缺乏对写作主体内容的描述,使议论与抒情显得空洞与浅显,强点题的痕迹明显。)才能被更多的国家所容纳和认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理智面对差异,是国家强大的关键。

在一些亚非国家,面对信仰、宗教的差异,由于不能互相容纳,相互包容,才导致一幕幕惨剧的发生。面对差异,需要国际社会的参与,才能令世界更美好。(再次列举国家间的现实差异,表达模糊,上下段行文缺少变化,内容单一,结构单调。)

面对差异,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面对差异,需要努力拼博;面对差异,需要海纳百川的心境;面对差异,应当理智。面对差异,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应扩大差异,误入歧途。差异并不可怕,只要能理智面对。(结尾呼应题目,再次点题,但较平淡,只是简单的重复,给人拖沓的感觉。)

作者自评:这篇作文,有明晰的论点,也列举了雄鹰与蜗牛及龟兔赛跑的例子来论证,同时,举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和亚非国家的宗教差异。在分析说理上,我比较注重分析原因,在夹叙夹议中阐述观点,因此,我认为这篇文章论证比较充分,内容比较充实。

同学评说: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充实,观点很鲜明,但我认为不足也非常明显:首先列举事例简单雷同。雄鹰与蜗牛的例子与龟兔赛跑雷同,

“求同存异”方针与亚非国家的宗教差异相似。其次分析说理力度不够。许多表述流于表面,没有深入结合主题进行分析,夹叙夹议运用得不好。同时文章缺少佳句美段。

教师建议:针对同学指出的不足,我建议保留原文的一些材料,将雷同材料置换成不同类别的材料,去旧存新,避同存异,扩大材料空间张力;关注具有时代气息的社会现实和国家大事,以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利用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句或段落,巧妙缝合材料,加强说理,使文章气血贯通,材料广而不生硬,丰而不陈旧,从而提高作文的等级!

[升格文]

面对差异

冯沛文

桃红柳绿,山高水长,自然万物各有差异;富贵贫贱,激进保守,社会亦然!(以自然和社会现实入题,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对此,圣人有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引用名言警句,言简意赅地提出话题,富有文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面对差异,我们需要海纳百川的心境,应当理智对待。(在上文的铺垫下,自然提出中心论点。)

雄鹰翱翔长空,蜗牛缓行大地,差异不言而喻!(用对偶句式写出鹰与蜗牛的差异,形象可感,很好。)虽然雄鹰能飞千里,但蜗牛也能到达目的地!蜗牛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面对差异,它不畏惧,而是勇往直前,到达终点。这就好比龟兔赛跑,为什么兔子会输,乌龟会赢呢?是因为它们面对差异时的心境不同,兔子认为差异巨大,胜券在握,而乌龟正确认识差异,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终于到达终点。因此只要理智面对,差异并不能阻碍我们取得成功。(两组事例进行类比分析,避免了行文上的机械杲板,相互照应,说理自然、到位。)这正应了荀子的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此处的引用恰到好处。)

生物尚存多样性,差异,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只要我们理智面对,就能和谐相处。(由自然到社会,过渡自然,承上启下。)

克里姆林宫的一位清洁工为什么敢说叶利钦总统是在清理着国家,而我是在清理克里姆林宫,我们的工作都是一样的?总统与清洁工,地位差异何其大,清洁工竟然敢说自己与总统的工作一样!面对差异,他看到了表面的不同,也看到了本质的相同,因此他为人们所敬重。(对总统与清洁工的地位差异表述准确,议论与抒情也合理,素材与主旨的衔接处理较好。)

基督教徒信奉耶稣,伊斯兰教信徒虔诚于真主,面对宗教问的信仰差异,如果能相互包容,就不会出现悲惨的教派冲突与清洗悲剧!(把视角延伸到宗教问题,准确而有时代感,文章也因此进入了另一个高度。)世界各国均有自己的社会制度与发展策略,面对这些,我们也应该求同存异,建设更和谐的国际交往新秩序!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的便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引出的求同存异交往原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假设面对差异而强制求同,邯郸学步的故事又将发生,曾经的“百家争鸣”只是传说,焚书坑儒的悲剧可能重演,战争的阴影必将再现,世界又将面临血雨腥风!所以,理智面对差异,是人与人、国与国、宗教与宗教间交往的准则!(用假设论证的方法,利用排比句式,从反面列举了错误面对差异的结果,正反对比,说理透彻。)

天下大道,和而不同。面对差异,我们需要理智对待。(结尾点题,言简意赅。)

[点评]

对比原文和升格文,可以看到升格文的亮丽之处:

紧紧围绕立意,从自然、个人与历史的角度切入,从古、今、中、外选择材料排兵布阵,典故虽多却不觉雷同,多纬度的材料组合有力地支撑了“面对差异”的命题。过渡巧妙,衔接自然。思路明晰,结构严谨。引用恰到好处,对偶、排比增强了论说气势,整、散句结合,文采斐然!

[特别提醒]

善于说理在议论文写作中很重要。能在确定论点的情况下,对事例进行分析,在夹叙夹议中剖析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加强文章的理论深度,使文章凸显理性思维,可以提高作文的等级!简单地说,就是在文章中体现“我”的存在,而不是堆砌材料写模式作文。

比较常用的说理方法有三种:

一,辨析材料,结合文章中心提出问题,即问“为什么”。不是简单地列举材料,而是对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寻,说明问题的本质,是一种深入剖析、消化材料的能力。

二,假设推理。根据内容进行假设分析,推出结果。这样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加强文章的思辨色彩。

三,对比论证。列举正、反事例,通过对比凸显理性光芒。

上一篇:“尽力而为”与“全力以赴” 下一篇:感谢你,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