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时间:2022-02-23 07:10:59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物理课堂提问,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不仅是优化课堂的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若能恰如其分地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智能,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下面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提问作简要的探讨。

一、灵活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一个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如果设置下面几个层层深入的问题,效果就好多了:(1)要使物体运动,一定得有力作用吗?(2)我们如何才能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或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3)我们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呢?(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你认为这两句话哪句是正确的呢?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的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二、递进提问,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抓住这一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时要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自然现象中寻找素材,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内能时,让学生搓手,并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相互作用时,让学生手弹课桌,并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压强时,让一男一女两个同学比赛顶棍子,因为女同学顶的一端粗,女同学赢,从而提出:女同学为什么能赢男同学?通过分析发现输赢不仅跟力有关,而且与受力的面积有关。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然后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引导学生思考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最后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通过如此递进的提问与分析,让学生明白了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三、针对性提问,扫除学生思维障碍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小问题,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好问题,如对于一只标有“220V,60W”字样的灯泡,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下列不同的问题:(1)灯丝的电阻多大?(2)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3)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多少?(4)灯泡正常发光2小时消耗多少电能?(5)如果灯泡两端的电压是110V,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6)将两只这种相同的灯泡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路中,总功率是多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设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想、有所答、有所收获。让大家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提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不应是单方面的教师提出问题,也应有学生提出问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生处于好奇好动的特定年龄段,常对物理实验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用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一个鸡蛋放入一杯水中,并不断地向水中加盐,鸡蛋从沉入水底到悬浮,再到浮出水面;把一铁块和一个小铁盒放入水中,铁块下沉而小铁盒浮在水面上。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时,就有可能提出“为什么鸡蛋能在水中不断地运动变化?”“小铁盒是铁做的,为什么能浮于水面?”这样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疑问,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积极评价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回答完教师提出的问题后,不管学生答得怎么样,都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评价,对回答不全面的学生,应该先肯定答得好的方面,然后鼓励继续努力,争取下次答得更好;对答得好的学生,应该当场表扬,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掌握好课堂提问艺术,巧妙运用提问,开启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能力,扫除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

上一篇:任意性和存在性问题的教学思考 下一篇:信息技术让孩子“敢爱”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