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实的语言 感人的细节

时间:2022-05-09 04:18:13

平实的语言 感人的细节

《第一次抱母亲》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看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在尚未成年之际读到这样一篇语言平实却包容着人间美德的名篇佳作,那侍奉床前的儿子下意识的举动和联想,那卧病不起的母亲轻描淡写的话语,特别是母亲后来悄悄溢出的泪水,恰似一线清泉流入孩子的心底。

一、品语言知母爱。平实的人物语言值得品味,尤其是文中“我”、护士、母亲三者的对话。例如:护士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借护士之问写出了子对母的愧疚之情。再如,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所有母亲平凡中的伟大。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谁不知道母亲的辛劳,可我们往往视而不见、想都不想。现实中的孩子往往将对母亲的报答放到将来尚未可知的承诺上。这不是心与心的交换,更不是传统的“孝”。作者是在带领我们品味平实的语言、感受伟大的母爱,让视而不见变成刻骨铭心。

二、抓细节悟真情。文中最后有这样两句话:“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如果对这句话的解读是母亲备感欣慰,就太草率了。首先,在“我”的怀里,母亲为什么会假寐?再者,那泪仅仅用“欣慰”一词就能解释得了吗?其实,母亲的假寐是心疼儿子,母亲的流泪是发自心底的慰藉,我相信这也可能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我们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去思考。想想,母亲数十年的“无数次”竟被熟视无睹,可儿子的“第一次”竟令母亲感激涕零。如此之大的反差,这也着实令人心酸!亲爱的小朋友,作者的醒悟已经迟了一些,而年龄尚幼的我们,则可以从现在开始,多爱母亲一些。孝敬母亲,尊重长辈,实在是一件时不我待的大事!学会感恩,要从现在做起,而不是明天!

其实,美文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辞藻,如孙友田的《月光启蒙》、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朴实的文字、见惯的场景,之所以能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靠的是语言与细节打动心灵。

上一篇:西安火车北站火灾安全性能初步探讨 下一篇:点阅春天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