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护士对皮试结果判断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2-23 04:28:50

年轻护士对皮试结果判断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年轻护士对皮试结果判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我院行皮试的70例门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同一批药物、不同护理单元、不同资历的护理操作者对患者进行皮试,有资历的护士为对照组,年轻护士为观察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名护士,对两组护士皮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皮试结果13例阳性,阳性率为18.57%,观察组皮试结果4例阳性,阳性率为5.71%,年轻护士皮试阳性率较低,对后续治疗产生影响。结论 年轻护士需不断积累经验,在工作中依据规定操作,减少皮试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及医护质量,减少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年轻护士;皮试结果;影响因素

随着临床上新药品种及数量越来越多临床需进行药敏实验的药物也越来越多。各种护理操作常规书及教科书中对药物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因药物的化学、物理性质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具有较大的差异,另外,患者因素、操作者操作技术及责任心、护士对皮试结果的把握均可影响皮试结果[1,2]。为探究年轻护士对皮试结果的影响因素,我院对70例患者的皮试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我院行皮试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门诊输液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其中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龄在9~65岁,平均为(34.6±1.7)岁。

1.2方法 将科室内20名护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其中对照组护士年龄在29~40岁,平均为(35.8±1.4)岁;文化水平:本科2名,大专5名,中专3名。观察组护士年龄在20~25岁,平均为(22.3±1.2)岁;文化水平:本科4名,大专5名,中专1名。两组护士除年龄外,其文化程度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护士分别对患者进行皮试,根据药物说明是统一规定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头孢类:1.0g+4mlNS,抽0.2ml+0.8mlNS,再抽0.1ml+0.9mlNS,最后抽0.1ml+0.9mlNS,将皮试液控制在500ug/ml。青霉素类:80u+4mlNS,抽0.1ml+0.9mlNS,反复三次,将皮试液浓度控制在200u/ml。使用的注射器均为常规1ml、5ml、20ml及50ml。

1.3皮试结果判断 阳性:局部皮肤隆起,硬结直径约1cm,红晕直径约为3cm,可出现丘疹就伪足,部分患者全身出现痒感。阴性:皮丘无任何改变,其周围未出现红肿及其他症状[3]。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对本研究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

2结果

对照组皮试结果13例阳性,阳性率为18.57%,观察组皮试结果4例阳性,阳性率为5.71%。观察组皮试结果为阴性的66例患者中,7例输液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结果证实,年轻护士皮试时阳性率明显较低(P

3讨论

经分析得出,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护士出现判断失误的因素只要包括以下几点:

3.1皮试液配置操作失误。配制1g头孢类抗生素需4ml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观察组护士经验不足,用1ml注射器连续抽取4次生理盐水,未更换针头,待药物完全稀释后,抽取0.2ml进行皮试液的配制,最后仍使用此注射器的针头进行皮试。此时,针头的锐利度下降,且残留药液,使得皮试液浓度过高。部分护士为了节约成本,在进行皮试液的配置时,将现有患者的抗生素取50或20ml注射器,从生理盐水中抽取4ml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再使用1ml注射器吸取0.2ml,将针头去掉后备用。直接用50或20ml针头与针筒相连,由于针头过粗,在抽吸时阻力较小,生理盐水易抽吸过多,药液留取较少,使得皮试液浓度过低,对皮试结果的判断产生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皮试液配制浓度是否正确对皮试结果的判断具有直接影响,皮试液浓度过高可造成局部皮肤红晕明显,产生假阳性,增加了患者的耐药性;浓度过低可引起假阴性,导致过敏反应,甚至产生休克[4]。

3.2配制皮试液的过程中排气处理不佳 由于1ml注射器在抽吸过程中极易混入气泡,且不易排尽,因此,在抽吸过程中,如未将针筒中的空气完全排出,易导致皮试液浓度不精确,对皮试结果产生影响。部分护士在排除注射器中的空气时,将空气排到针栓部,针筒中无空气,但看到针头部分溢出药液后停止排气,此时行皮内注射可导致钢针中残留的空气进入皮疹,进入的药量不足0.1ml[5]。

3.3未询问酒精过敏史 观察组护士在进行局部皮肤消毒时,未询问酒精过敏史;另外,部分护士在酒精消毒后未干时立即进行皮内注射,因此,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中,不排除酒精过敏的可能性。

3.4穿刺技术不到位 观察组护士普遍存在穿刺技术不到位的现象,刺入过深、注入的药量过多,导致皮丘过大。一些小儿患者在皮试时不合作,需进行重复皮内注射,导致局部刺激过大,可引起假阳性,对皮试结果的判断产生影响。部分护士在皮内注射时,看到局部隆起白色小丘疹后,则立即停止药液的推注,导致药量不足,可引起假阴性[6,7]。

在进行皮试的操作中,护士需在皮试前仔细询问患者的酒精过敏史,如患者有酒精过敏史,则可用生理盐水对局部皮肤进行擦拭,待生理盐水干燥后方可进行皮内注射。认真观察针筒排气时的状况,在针尖溢出药液后立即停止。在配置皮试液时需采用1ml及5ml注射器,用5ml注射器抽取足量生理盐水后,对抗生素进行稀释,然后将针头与1ml注射器针筒相连,抽取0.1ml液体后配制好皮试液,再将1ml注射器针头脸上,将空气排至针尖溢出药液后方可进行皮内注射。在进行皮内注射时,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针头倾斜10°左右,全部进入皮内后立即停止,一边推注药液,一边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保证药量准确推入,切忌重复进行。在皮试期间需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不得摄入含酒精的食物或饮料[8]。

综上所述,年轻护士需不断积累经验,在工作中需依据规定操作,尽量避免皮试出现假阴性及假阳性,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及医护质量,减少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海英.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23(11):1072-1073.

[2]唐忠红.影响皮试结果的几种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03):1233-1234.

[3]刘琳,麦合浦孜.影响小儿皮试结果的因素观察方法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04):1702-1702.

[4]孙圆圆.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假阳性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01):108-109.

[5]苏仁玲.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新流程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22(07):134-136.

[6]刘增香,袁君君,曾静.小儿头孢类皮试假阳性影响因素和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2,16(19):81-82.

[7]许立智.小儿皮试结果的观察方法、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2,25(04):192-193.

[8]李芬,张金辉.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不同配制方法对皮试结果判断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4):47-48.编辑/申磊

上一篇:情景模拟演练在低年资助产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 下一篇:阑尾炎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