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与现代化趋势下的彝族漆器工艺

时间:2022-02-23 08:44:46

试论传统与现代化趋势下的彝族漆器工艺

摘要 彝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个省区,居住于大小凉山的彝族以生产漆器闻名。传说彝族的漆器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从狄一伙甫开始,大致在我国南北朝时期,距今有一千七百年左右的时间。现今能够考察的漆器工艺世家为吉伍世家,分布于四川喜德、石棉、西昌、盐源、冕宁、甘洛、普格等县及云南省宁蒗、永胜县。改革开放以来,漆器从手工制作的传统方式逐渐过渡至机械化、成批量的生产方式。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彝族社会生活的变迁。

关键词 彝族漆器;传统;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27-01

一、彝族的传统漆器

彝族的祖先是游牧民族,尽管到解放前彝族已经以农为主、过定居生活了,但在漆器中却留下了以前游牧生活的烙印。以大小凉山为例,19世纪初以前,凉山腹地的彝族仍然以畜牧为主,农业为辅,过着迁徙游牧的生活。游牧民族到处迁徙的特性,对于用具要求方便简洁、易于搬动,而彝族的传统漆器正好具有了这些特征,漆器自身又具有抗热性、抗酸性、耐腐蚀的特点,能够使物品经久耐用,因此在古代彝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彝族传统的漆器主要分为木胎、皮胎、角胎、竹胎,样式较为简单,但每种形制均有切实的用途,绝不繁杂。传统漆器的种类大致有十来种,按用途分为家具、食具、酒器、马具、兵器六大类。其中以食具为主,酒器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酒杯以鹰爪杯最具特色。餐具主要用于盛放食物或者汤菜用,在彝族漆器中占据了很大比例。木钵类似于中原地区的深腹豆,器盖成圈足状,盖取下又可以当木盘使用,起身为木钵,主要用来盛装饭菜,也可以装冻肉。彝族作为马背上的一支民族,武器和马具在彝族人的生活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二、彝族漆器的传统工艺

彝族漆器的胎骨主要为木胎,其次为皮胎、角胎,再其次为鹰爪、猪脚胎。传统工艺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制胎

首先必须选择树木,所选木料粗细适中,树木结实,水分充足,成胎不变形。皮胎制作先把剥下的牛皮刮去毛,然后浸泡在水里,根据所成器物的形状剪成皮料,再放入水中浸泡。角胎是以野兽或家畜的角为原料,制成各种角胎,一般锯成一定形状,进而打磨光滑,加彩绘施漆,最常见的是羚羊角酒杯。

(二)成型

在上述几种胎料不同的漆器中,木胎的成型工艺是最为复杂,也最能代表传统漆器的制作工艺。最早的彝族只能用铁锛刨木胎,不知有镟床。后来发明了镟床,关于镟床的记录,元人陶宗仪在《辍耕录》就已提及:“凡造碗盘盂之属,其胎骨则梓人以脆松劈成薄片,于铁床上胶粘而成,名曰‘卷素’。” 操作时,一般由两位年轻人一前一后,以左右脚分别踏住下边的两根踏板,另有一人坐在转轴右侧,手握镟刀,将镟刀刃部触转的木坯上,慢慢将木坯修饰成木胎。

(三)上漆

在木胎和皮胎制成后,就要上漆。彝族使用当地出产的土漆。当地有一种“吉博”树,“吉”为漆,“博”为树,意为漆树。前一天在漆树上割一个口,下承牛角杯,漆汁会慢慢流入牛角杯内。一棵树可割二、三两漆,第二年还可继续割取,能割一、二十年之久 。上漆时,把猪毛扎成笔,沾漆后刷在胎上,但每次刷漆必须均匀。在涂漆和打光结束后,要进行阴干。古代一般制作漆器都会将其阴干,“必设阴室,先行施放水气” 。

三、现代化趋势下的彝族漆器

由于奴隶制的长期桎梏,彝族地区一直处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手工业处于家庭副业的阶段,尚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作坊难以发展。手工业也没有分工,人们亦农亦工,农忙务农,农闲务工。

80年代开始,彝族地区相续建立了一些小漆器厂。以凉山地区为例,1994年就有三家即昭觉县民族餐具厂、凉山民族工艺公司和喜德县林场民族工艺厂。从以上三家民族工厂的生产经营看,一开始生产,工厂就采用了电锯和机械车床,改变了以前完全用手工工具旋制木胎的工艺。但是产品数量少,产值低,工厂处于亏损状态。为了减亏增销,在髹漆工艺上作了少量改进,漆器品种、色彩、图案方面有所增加、变化。产品虽然以彝族传统形状的餐具、酒具为最多,但非彝族传统的桌子、凳子,还有笔筒、花瓶、新式样酒杯、台灯座、葫芦形酒壶等也有生产,适应了现代化的生活需求。

从彝族漆器工厂的建立来看,改变了漆器仅作为农业副业的状况,产品出现了批量的、具有固定样式的专业化生产。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不断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导致传统的漆酒具,餐具退居次要位置。另一方面,由于漆器的基本材料――木材和生漆价格较高,又受价格低廉的瓷、搪瓷器影响,只能以相对低的价格卖出,结果利润微薄,经营艰难,也由于成本较高、销售困难等原因,皮胎漆器已不生产,角胎、蹄爪胎漆器也不多见。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凉山彝族漆器的生产在品种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漆器中,特色浓厚的兵马器,很早就基本不生产了,马具也很少生产。传统的餐酒具成为生产的主要品种,但有新的变化。生产传统的餐酒具,出售给彝族老百姓作生活实用器;而加以适当变化、组合的产品例如将其缩小,以便携带等,则作为旅游纪念品主要销往城镇。作为旅游纪念品的漆器在漆器民族工厂生产的品种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次,生产一些非彝族传统形制却在当今社会上流行的器物,如啤酒杯、咖啡杯、花瓶、笔筒等,主要也是销往城镇。

总之,彝族漆器的传统工艺在现代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下难以保持其传统的样式和工艺面貌,自身的生存环境确实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中平衡,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兆麟:《凉山彝族的漆器制作工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6年第l期。

[2] 陶宗仪:《辍耕录》,中华书局,1994年版。

[3] 宋兆麟:《凉山彝族的漆器制作工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6年第l期。

[4] 郑师许:《漆器考》,中华书局,1963年:2页。

[5] 张建世:《四川凉山彝族传统漆艺文化述论》,《民族研究》1998年第3期。

上一篇:超声波采油技术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供暖管道的施工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