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入目”

时间:2022-02-23 05:10:52

搞宣传工作的同志都应该知道“入耳、入目、入脑”的说法,就是指宣传内容要让人喜欢听,宣传的文字、演出要使人乐于看,也唯有如此,才能让所宣传的道理深入接受者的脑子里,达到宣传的目的。

比如现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刊物都在讲究改版、扩版,其中固然有向新世纪“亮相”,有吸引更多听众、观众、读者的目的,但总的还是为了让要宣传的内容更加入耳、入目以达入脑的要求。

这里单讲报纸。它的特质在于要让人入脑,争取读者的办法就是引人入胜,从“入目”这个切入口上下功夫。具体说来也有两个方面,一,丰富内容写好文章,增加精品,让人爱读。二,进行“包装”。这是时髦语言,但未免有点庸俗;实际是美化版面,改进编辑风格。近年以来,许多报纸对“包装”是已下了不少气力了:报头搬家,标题放大,彩照满版,五色缤纷,煞是好看了,看来还在“加油”!这都不妨称之为“大动作、大处着手”。目的自然也就是为了“引人入目”。其实,还有一个“小处落墨”的工作应加注意,就是要把报上的文字印得清楚些。

如今大多报纸的排印条件都已摆脱铅与火,改为胶印彩印。报纸上的照片、色彩特别漂亮,但文字部分却常常显得墨色偏淡了,字迹变细了,着力不重了,很不清楚,以致看起来犹如“雾里看花”,到傍晚以及灯光下更是一团模糊,令人难以“入目”。和上述的“大处着手”类比,这些“小”地方就难以引人入胜了;再好的文章,也无法让人欣赏,令人叹气和惋惜。

原因固然有“外因”:有的胶印机着力不均衡,以致印制的报纸正反面清晰度不一样。也有内因,有的编辑喜欢赏弄色彩,随意打扮,为了使报纸五颜六色“好看”,无端地对一些文章加套色,有灰有紫有黄……,画蛇添足,多费心思,结果却把所要突出的文章淹没在无谓的彩色之中,搞成个看不清,影响“入目”的效果,破坏了宣传的原意,岂非吃力不讨好?

姑娘们为了增加点丰采,适当地涂一点唇膏,抹一点胭脂,自也能发放异彩;但如据此随意涂抹,弄得满脸生花,眉目不清,又怎能让人欣赏“注目”呢,而文章,对报纸的实际作用,恰恰是最需要尽量令人“入脑”的主体,“包装”“打扮”不过是一种引人的手段,如果轻重倒置,喧宾夺主,那就模糊了目标了。

上一篇:传播:交流与沟通 下一篇:《编辑与出版人》等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