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之美 剧本之实

时间:2022-02-22 05:17:58

许多同事都说寓言故事这样的题材在课堂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到没劲,原先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上完了《揠苗助长》这一课,我的固有观念改变了。上课之前精读了这则寓言,这节寓言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故事明白事物要按照它原本的自然规律发展,否则只会物极必反。其实也不难想象,在这一点上,与中国几千年的道家正统思想是相当契合的,遵循自然之道。首先,检查预习情况是比较重要的,要求学生来说一说这则寓言的大概内容以及你读完后的感受,学生说得都不错,而且道理基本上也懂了。其次,生字用几分钟就讲完了,学生初读课文一遍后,也没有问题,难道这节课就这么大眼瞪小眼?不行,这时眼睛瞥了一眼备课本,刚好看到两个字:表演。于是,有了一个新颖的计划!

一、熟读文本,达到背诵的程度

在表演课本剧前,首先要反复阅读材料,圈画出重点的词句,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示范、讨论中把握角色;其次,要让学生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内容。

师:看来同学们回家预习的情况很好,那今天我们不学这则寓言了,我们来当一回演员吧。

学生反应很强烈,士气大振。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师:如果要做一个演员,我们就必须认真研读我们手中的剧本(课本)!现在给大家十五分钟自己研究寓言中的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神态……想得越细致越好,还可以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果真,学生个个都认真地读课文,读完了课文就是一阵热烈的讨论,真是一片大好的景象啊!

师(请了两位同学选择自己的角色上台):老师读课文,两位同学根据听到的内容表演,其他同学睁大你的火眼金睛。表演完了谈谈你的意见和感想,看看你是不是一个很出色的导演。

我边读文本边指导,农夫的田在教室的前面,家在教室后面。嘿!效果还不错,学生演得挺像那么回事的,把农夫等待中的焦急、拔苗时的辛苦以及回家后的兴致勃勃和儿子的纳闷、第二天的傻眼,每个细节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平时根本看不出来这些学生还有这么丰富的生活视角和经历。下面的学生用自己的掌声表示了对这次表演的认可。

师:我希望同学们对他们的表演有更多的补充,说说假如你是导演的话,你还要求你的演员能做到什么?

生:农夫焦急的时候,手挠头的动作还可以再快一点。

生:焦急还可以跺脚或者可以来回多走几次。

生:农夫的儿子第二天去看禾苗的表情越夸张越好,可以瘫坐在地上。

生:农夫拔禾苗的时候腰还要再弯下来一些,而且农夫是一下午都在拔,刚刚那位同学只拔了一会儿,一点儿都不累。

看看,这些学生都是将来做导演的料啊。当我要求再来一组同学表演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选谁了,因为所有的人都举起了小手!

二、加工文本,超越文本

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对角色的创造上,还表现在课文剧本的再创造上。在表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剧本进行大胆地创造,使剧本显示出表演者飞扬的灵性来,使学生再次超越自我。

这次我请了三位同学,一位农夫、一位农夫的儿子,课文也请了一位同学来读。正当这位农夫表演得兴致勃勃的时候,读课文的同学却意外增加了难度,读到“将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之后增加了一句:农夫看看天上的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好热啊!没有想到那位“农夫”“挥汗如雨”,还脱了一件外套。我又顺势加了一句:“大半天过去了,农夫一直弯着腰,他觉得好累啊!”更绝的是这位“农夫”这时候吃力地直起身子,撑着腰,蹒跚走到田埂边休息了一会儿,眼睛盯着我看,好像在示威:还有更难的吗?我示意读文本的学生继续读完。农夫儿子也表演得很棒,真的瘫坐在地上了。等过了一会儿,同学们才反应过来,表演结束了,当演员们向大家鞠躬的时候,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师:下面我们要选最佳演员奖,说说你的理由。

……

师:读了这则寓言,看了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你懂得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

师:如果你是农夫,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按照四季时间顺序说一说)

三、表演需要适时的调控和评价

当然课堂表演还需要教师适时的调控和师生适当的评价。否则,表演就可能失控或中断,即使没有失控或中断,也容易流于形式,或流于感性和肤浅。

以《揠苗助长》的课例为例,当第一次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议一议、评一评,说说表演是否到位,人物的神情举止是怎样的,表演时应该突出那些关键的词语,如:农夫的焦急如何才能演出来,一下午的劳动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情况呢?当农夫渴了,累了,饿了时都会有哪些神态、动作以及心理特征……提出并弄清这些问题,才能使表演有了价值,才能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向原文,引向深层的、理性的思考。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儒林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成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