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阅读教学寻一把密钥

时间:2022-02-22 01:23:51

为阅读教学寻一把密钥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敏锐地发现隐藏在课文中的几把钥匙,带领学生“打开”课文,领略课文的独特魅力。在学校老师们的指点下,我就抓到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几把钥匙。

钥匙之一——承上启下的关键词语

每篇课文都是教学专家们精挑细选出来的语言典范,结构严谨、衔接自然。当然,这离不开起着桥梁作用的关键词语的功劳。以下是对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这部分内容的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原设计】

师:他为什么会励志学画呢? 轻声读一至三自然段,边读边体会。

⑴ 出示重点句 “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⑵师简介当时的国情。

⑶想象外国学生说话的神情、动作,演读这句话。(对比读)(重内容,轻方法。先结合生活理解,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嫉妒”)

【现设计】

师:他为什么会励志学画呢? 轻声读一至三自然段,边读边体会。

⑴师:文中有一个词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联系上下文理解“嫉妒”。

⑵师:对啊!因为嫉妒,他才说出了这样不礼貌的话,出示这句话,交流理解。

出示:“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师简介当时的国情)。

⑶徐悲鸿被激怒了,他怎么想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⑷对比读二三自然段,体会徐悲鸿的骨气。

【教学剖析】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现在的设计将“嫉妒”作为打开第一部分课文的钥匙,将第一自然段中他拜名师刻苦学画的内容与第二自然段外国学生嘲讽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既避免了串讲课文,又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既落实了理解词语的目标,又体会了他励志学画的真正原因。真有“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

钥匙之二——提纲挈领的关键句子

对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这个教学重点设计。

1.师:徐悲鸿用哪些“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默读四到六自然段,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同桌再讨论。

2.集体交流

(1)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抓住比喻,引导学生体会他的勤奋刻苦。(板书:奋发努力 )

师:为什么说徐悲鸿像一匹骏马呢?(指名谈)你能想起哪些形容马的词语?(一马当先、马不停蹄、龙马精神、马到成功……)

(2)边读边想象他不知疲倦日夜努力的情景。(练习说,指名说)

出示提示:白天,他 ;晚上,他 ;节假日,他 ;天热时 天冷了 。

(3)师:文中也为我们写了两个事例,在哪儿?(潜心临摹 生活清苦)出示两段话,谁来读一读?

出示:

“每逢节假日……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4)将这三段话连起来读。

师:徐悲鸿为什么要如此奋发努力?

生:徐悲鸿“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完成自己的志向。

(出示这句话,生齐读)

3.小结提升

师:同学们,为了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徐悲鸿不知疲倦,奋发努力。节假日潜心临摹大师的作品,为了绘画宁愿生活清苦。他用一个又一个事实让外国人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人?(板书:有骨气、有毅力、不怕苦……)

出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师:正如他的一句名言所说,齐读。

【教学剖析】

学校老师的点拨让我豁然开朗:抓住该部分的总起句,也就抓住了打开这部分课文教学之门的金钥匙。由一句话切入,再扣住它多角度研读一番。如此有条不紊地展开整段教学,走出了“重意轻言”的教学误区,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简约而高效。这简单得就像你找对了钥匙,把钥匙往锁眼里一插,稍微转转,门开了一样。

上一篇:与孩子一起作文 下一篇:农村小学构建“读写结合课堂”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