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学”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时间:2022-02-21 07:45:30

“目标导学”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教学资源,灵活使用教材,而学生感兴趣的事就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每天生活中发生的事,把教学内容有效的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共鸣与生成,从而达成高效课堂。

[关键词] 教材;生活;兴趣;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随着我校实施《“目标导学”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进行,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控制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环节,利用课堂内的资源及对问题的讨论、分析与拓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更要创新地使用教材。教师应知道怎么教,学生应知道怎么学,以便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跟得上,让基础好的学生掌握得更多。

教材作为第一教学资源,而且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但我们不能教材把奉为是经典,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它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我们在教学中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果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我行我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消失,最后在不懂的基础上不断地重复,就会厌学。所以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的调整教学内容。因为英语新教材不再单纯强调学科的完整性与严密性,而是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拓展和整合教学内容。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异,在以英语教材为核心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不同层次、贴近学生生活的、多种式样的实践活动, 以学生为主, 可用的、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成为学生能力发展服务的有效资源,使教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英语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的途径。 一、 以教材为依托,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导入新目标。

新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我一般在导入新课时尽量把书本上的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思考,选一个合适的问题谈论,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与切入点,让学生思维很快关注课堂。如: 八年级下Unit2 What should I do? Section B 1a-2c的新课导入,我利用上一节课对What's your problem?(你的烦恼是什么?)调查活动中,彭炜同学提出他目前存在的烦恼:I'm heavy. My clothes are small. What should I do? 让学生讨论提出建议:You should buy new clothes.导入新课―谈论购买新衣服时如何选择衣服。课堂案例:

片段一:

T: Boys and girls, Peng Wei is upset. What's matter with him? Do you know?

Ss: No.

T:Well, let's look at the screen. (展示画面)

Ss: “ I'm heavy. My clothes are small. What should I do? ”You should…

T: Please discuss in pairs and give your advice.

Ss: … (学生进行讨论)

T: OK? Xiang Yuming, please give your advice.

S1: He could talk about it with his mother.

T: That's a good idea. Wang Xianggui, please.

S2: Maybe he could buy new clothes.

T: Good idea?

S3: Good idea!

T: OK! Let's go shopping. When you choose clothes, what is important t?

T &Ss: They are colorful.

……

抓住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与切入点,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真实的生活话题,扣住了学生的心悬,让学生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行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二、以课堂为舞台,寻找生活与语言的融合点达成目标

从生活中发掘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线索,运用到教学中来,联系实际,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课堂上有话说。

八年级下Unit2 What should I do? Section B 1a-2c导入新课后,为了达成目标,我设计了学生对服饰的看法进行调查活动,这个话题是学生真实生活的一部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很感兴趣,学生四个人分成一组,随意性地用目标语言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完成调查活动后,让学习写出调查报告,再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通过这个活动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案例:

片段二:

T:……OK. Boys and girls, I want to know: When you choose clothes, what is important to you or unimportant to you?(你觉得你在选衣服的过程中,哪些因素重要?哪些不重要?)Four students in a group, let's do a survey. Ready?

Ss: Go!

T:Go!

Names Important Not important

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学生很活跃。(大约5分钟)

T:OK?

Ss: OK!

学生写调查报告。(大约4分钟)

T: Ready? Give us a report. Group3, please.

S1: Here are the ideas of choosing clothes. Ao Yu thinks comfortable clothes are important. The clothes in style are not important. She could wear comfortable, colorful and inexpensive clothes…

教师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抓住了语言与活动之间的信息融合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去具体感知语言,从而达到自然习得语言的目的,只有这种通过体验得到的语言知识才能长久保持,才能化作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而且让学生亲自进行各种生活化的活动展示,不仅可以把知识巩固不留痕迹地融入到活动实践中,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与书本上的知识密切相关,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与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并给与别人适当的帮助能力。

三、以熟悉的经验和生活背景为基础,寻找语言的关注点, 深化目标

通常,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越近,其作用发挥越好,反之,教学内容距学生生活越远,越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乃至不易被学生感悟和理解,学生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感觉,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教师应凭借生活努力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找到关注点,引起共鸣,让学生在不断地自主性实践体验过程中构建知识架构。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如八年级下Unit2 What should I do? Section B 1a-2c小组活动,是我根据生活中部分学生穿衣喜欢与同学攀比的现象而设计的,让同学们提出看法和建议,并作笔录,相互交换意见,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深化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学会自省与人际交往。课堂案例:

片段三:

T: (展示画面)Xiang Ming is upset. He says “My friend's clothes are expensive. I want to wear the same clothes as he does.” Four students in a group discuss and give your advice to him.

学生讨论

T: Ready?

Ss:Go!

T: Group 2,please.

Group 2: We don't think that's a good idea. We don't have enough money. He could wear colorful clothes.

T: Good idea! Group 9,please.

Group 9: We think he can wear the same clothes as his friend. And he could get a part-job and make some money.

T: That's a good idea,too! Group 16,please

Group 16: We don't think we should wear expensive clothes. Comfortable clothes are important.……

这环节的设计是建立在学习者已有或熟悉的经验背景和生活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再现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共鸣与生成,促使学生习得水平的提高。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②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结合课题教授,把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入课程教学中,以此同时,学生生活资源的利用也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从多元化的角度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

[2]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上一篇:浅析艺术设计专业制度与教学中受与授的关系 下一篇: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增强自主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