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探析

时间:2022-02-21 04:25:03

湖南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探析

摘要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在我国的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快该地区的社会商品周转,降低社会商品库存水平,提升区域经济的运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分析了长株潭地区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物流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两个角度探讨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2-0163-04

一、引言

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活动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汇总、传送、反馈,不断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过程。从微观层次而言,物流管理信息化不仅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物流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促进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共享,实现同步协作,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从而降低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从宏观角度而言,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有利于将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物流企业以及终端用户很好地联系起来,加速社会商品周转,降低社会商品总库存水平,提高地区经济运行的质量。

长株潭地区是指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地级市行政所辖的区域。总面积2.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64万。三市彼此相连,呈“品”字形分布,城市中心区两两相距不到50公里。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最发达,文化教育、科技创新实力最强的中心地区。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和“武汉城市圈”一起发挥着中部经济崛起的脊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课题选择了长株潭地区的A级物流企业作为调查对象,以此为样本来分析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及政策建议。

二、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下表可以看出,长株潭地区创造了全省42.31%的GDP和39.23%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占到全省的43.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43.05%,长株潭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据了湖南经济的将近半壁江山。但是,该地区的现代物流业却没有配套发展,货物周转量只占全省的13.87%,落后的物流业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

另据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截至2011年底,湖南省从事物流的经济组织有5万多家,其中具有法人资格的物流企业有3100多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评估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7月,湖南省通过国家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共88家,其中长沙市46家,株洲市7家,湘潭市16家。长株潭地区合计69家,占全省A级物流企业总数的78.41%。6个5A级(最高级)物流企业全部在长沙,它们分别为湖南金霞粮食产业有限公司、湖南全洲医药食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湖南湘通物流有限公司、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湖南有限公司、大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课题组对长株潭地区A级物流企业的调查结果分析,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普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调查,61%的A级物流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大部分企业的网站比较简单,网站推广和维护能力比较弱,信息更新比较慢,没有发挥网站宣传企业形象的作用。在接受调查的物流企业中,大约78.2%的企业设置有独立的IT部门,80%的企业设有专职的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大约70.5%建立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二)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信息化,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最终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二是流程改造的信息化,即在基础信息化实现的基础之上,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业务操作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三是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即通过与供应链成员对接的信息系统来协调物流企业与上游、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目前还处于基础信息化层次的初级阶段。这主要和该地区中小物流企业所占比例较高的现状相关。只有少部分企业已经将信息化重点转移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上,进入供应链管理集成的企业少之又少,仅限于中远、中外运、德邦、苏宁电器等全国综合性物流企业在长株潭地区的分支机构。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基本上没有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开始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物流企业只占39%,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仅占10%。

从实现的功能来看,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局限于简单的查询功能、记录功能、通信功能,较高的经营管理决策支持功能还非常有限。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块主要有:电子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系统(POS)、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采购管理、货运、客户关系管理(CRM)、网上支付系统、物品跟踪与查询等。其中,WMS、TMS、CRM等模块应用率最高,比例高达70%。

(三)信息化整合效果不明显

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对物流相关信息的处理,物流企业内部设置的各种岗位都承担着信息的收集、挑选、重组和转发的“中转站”作用。但是岗位职责分工过细,容易导致信息共享比较困难,从而出现大量的“信息孤岛”。如果用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将这些彼此孤立的岗位工作很好地协调起来,就可以使信息更加透明,管理决策也更加科学。

调查中发现,有些物流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在使用着不同公司开发的业务处理系统。系统之间没有集成的企业占15.6%,系统之间部分集成的企业占62.5%,系统之间全部集成的企业只占21.9%。还有些企业虽然使用了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系统进行对接,甚至需要工作人员采用手工方式进行业务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三、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管理信息化是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物流企业信息化运用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战略。但是有很多物流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只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为了赶时髦而盲目地求新求全,没有搞清楚信息化的目的所在,最终达不到改善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二)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企业信息化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一整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要求物流企业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经营管理制度,将企业的市场开发、客户服务、服务质量、成本控制、6S管理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做真做实。

(三)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

物流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近年来,随着CPI的大幅上涨,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另外,燃油价格涨多跌少,再加上久治不愈的公路三乱现象,使得物流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而物流企业相对弱势的议价能力和物流市场惨烈的低价竞争使得物流服务价格多年来持续低迷。“地板(成本)越来越高,天花板(服务价格)越来越低”,导致物流行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许多物流企业明知道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却苦于囊中羞涩,无力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平均投资额从2008年的3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70万元左右,但是对于信息依赖性比较强的物流行业而言,目前的信息化投资力度和投资增长速度还远不能满足物流行业快速增长的需要。据统计,2011年湖南省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2.2%。这导致湖南省的物流行业出现严重的“贫血”现象。

(四)相对落后的国产信息技术使得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接口技术。虽然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但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还比较落后,这些领域的核心技术基本上被国外企业所控制,导致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成本居高不下。如我国的车载GPS导航市场,2012年的规模将近2000亿元,每年还在以25%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美国的GPS占据了约95%的市场份额。国产的北斗二号导航系统在2012年完成区域组网后可以向国内开放使用,但由于民用导航服务才刚刚起步,使用成本短期内还降不下来。又如RFID技术,国外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由于我国的国产技术还不成熟。落后的信息技术使得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居高不下,对于原本就是小本薄利经营的我国物流企业来说,压力自然不小。

(五)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

首先,国内物流管理软件开发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重计算机技术,轻生产管理知识,片面追求美观的人机界面,忽视内在业务管理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得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效果不理想,效益不明显。调查发现,在国内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目前,我国市场上比较有名的物流软件开发企业有用友,金碟和SAP三家。大企业市场基本上被SAP垄断,用友和金碟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方面占有一定的份额。

其次,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愿意进行管理改革,在使用国内外成熟的管理软件时。喜欢以自身并不规范的管理业务和组织功能与之对比,不符之处便对软件大加修改,甚至在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时破坏了原软件的设计思想和体系结构,使得软件在运行过程中问题百出,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六)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不扎实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较好的管理基础和技术应用基础。信息化实施之前,需要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规范、整顿。只有基础管理工作做扎实了,企业才能通过系统培训快速适应新的信息化工作环境。基础管理工作包括仓位管理规范化、业务操作流程化、6S管理、全员供应链管理意识、成本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物流信息的标准化等方面。

四、加强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各级政府要制定积极的物流业促进政策

物流业是一种生产业,应该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基础性行业。物流信息化水平不仅影响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还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运行效率有很大影响。国家在2009年就出台了《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但是3年过去了,很多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让物流行业空欢喜一场。要使物流行业真正发展起来,国家应当尽快制定推进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或纲要,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具体可从项目贷款、税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规划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针对长株潭地区物流行业集中度不高,中小物流企业比例较大的现状,地方政府应着重解决现行对中小物流企业融资不利的体制和相关制度问题,并积极引进各类风险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问题。或者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提供担保服务。

(二)支持和鼓励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加快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解决物流落后的关键所在。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支持与物流相关的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研发活动,一是在国家重点科研计划中加大对物流技术、特别是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二是鼓励和扶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物流管理和运营手段,如利用国家技改资金鼓励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引入各种先进的物流管理软件和系统等;三是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创新。四是加强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示范和引导。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在重点联系企业中建立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示范工程或基地,探索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信息共享机制的途径和手段,以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和推广。

(三)扎实做好物流信息化基础工作

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及产、供、销等环节在信息处理、工作方式、管理机制以及员工的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创新和变革。因此,物流企业在正式实施信息化建设之前,首先一定要将基础工作做到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物流企业应该树立供应链协作意识。物流企业应与供应链的上游或者下游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有效降低供应链物流的总成本,实质性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后要经历基础信息化、流程信息化、供应链管理信息化三个不同的阶段。物流企业要做好长远规划,不能操之过急。

2 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确定好物流信息化的内容。物流企业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建设信息系统,并结合企业特点,注重信息化的实效性,让软件开发商能够深入企业调研,结合企业实际开发实用的管理软件,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处理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避免企业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出现“休克现象”。

3 加大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落实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就要保证物流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许多单位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导致系统信息源缺乏,进而影响到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建设、积累和更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渐进过程。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准确、合理和充足的数据。

4 努力实现物流信息的可视化。可视化的物流信息既可简化物流系统的设计、建立和维护工作,又方便使用者对物流信息的理解,因而可以加快信息在操作终端和决策者之间的传递速度。实现物流信息的可视化,全体工作人员就要尽量多用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等图表来描述业务过程和操作过程。

(四)与供应链方案集成商共同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既要能实现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又要能实现与业务合作伙伴或者客户的信息交换。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及数据仓库,可以改进企业数据分析的质量和灵活性,提高物流决策的效率,增强企业物流决策的科学性。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不能一味地追求时髦,而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寻找适合企业的发展路径和信息化解决方案。

(五)重视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培养

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因此,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并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

上一篇:京津冀科技梯度测度研究 下一篇: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