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中了解我

时间:2022-02-21 02:34:54

从游戏中了解我

情景1:小班的“独角戏”

幼儿园某小班,很多小朋友在一个教室里玩玩具。

小青在玩一个布娃娃,边玩边自言自语:“小胳膊,抬起来……”

小莹坐在小青旁边,旁若无人地在玩一个七巧板。

小刚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手里面拿着一个变形金刚,还大声说:“闪开闪开,我是蝙蝠侠!”

心理分析:

小班的孩子一般在3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会像上图中所展示的那样,沉浸在自己的单独游戏中,虽然有其它小朋友在附近,但是他们根本不在意别人在做什么;或者虽然观看别人做游戏的过程,但却并不试图去影响其他人的游戏,除非是他对对方玩的玩具非常感兴趣。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之间还没有真正的合作和互动。

从心理发展角度来看,这个时期的孩子还处于融入社会的初期阶段,社会化的程度不高,他们玩的游戏正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大多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操作游戏,如摆弄布娃娃、画画、积木游戏、模仿动画片中的英雄形象、跑来跑去等。在游戏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自言自语式的对白,这些模仿性的过程也正是孩子从个体化、家庭化走向社会化的一个萌芽表现。同时,这些游戏可以满足这时的孩子精力过剩、好动的需要,他什么都想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因此,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在房前屋后跑来跑去,在桌子下面椅子上面爬来爬去,把玩具动来动去等现象。此外,这样的简单游戏也能让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充分创造。

成长指导:

看到孩子在家中独自一人自得其乐,不要打扰他,也不要因为他的自言自语感到担心。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

如果可能,可以尝试融入到他的游戏中,让自己充当孩子的一个小帮手,让孩子教给你怎么做,通过启发、引导,明白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你可以了解到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景2:中班的“角色之争”

中班的小朋友在玩角色游戏。

A说:“我要演新娘”。

B说:“不行,不行,我要演新娘!”

C着急了,上来说,“你们都别争了,一个先演,一个再演,我来演新郎。”

大家还在争吵不休,D委屈地说:“为什么我每次都是抬轿的?”

心理分析:

这样的情景恐怕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类似的还有扮演警察与小偷、过家家、带宝宝去医院看病、丢手绢等游戏,这些游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需要扮演多个角色,而且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是有社会意义的。如图中的新娘、新郎代表的是要建立家庭的成年男性与女性,抬轿的轿夫的身份显然不如新娘和新郎高。因此,小朋友会抢着扮演社会意义上更高层次、更有权威、更被认可的一些角色,如老师、警察、医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与小班相比,中班孩子的游戏显然多了一些彼此的互动,属于小群体的游戏。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这种扮演性的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愿望去当“爸爸”、“妈妈”,还可以当自己羡慕的“警察”、“老师”、“医生”;可以“做饭、打针、训斥别人”,还可以做司机来“开飞机”、“开汽车”、“开火车”……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尽情地想象,并在想象中满足自己参加成人工作、生活的愿望。同时,也表现出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将日常观察到的社会、家庭人物形象内化到自己心中,再通过游戏的方式模仿表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可以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因为孩子生活在成人主宰的社会中,平时只能听从父母和老师,内心其实难免会有压抑的地方。而游戏则是松弛情绪的最好方式,如训斥违规的车辆、指点学生、指导小孩,再如扔沙包、将搭好的积木用力推倒、或者脱下布娃娃的裤子,狠狠打布娃娃的屁股、并且还会一面打一面口中念念有词……在这些“宣泄游戏”中,把在现实中对某些人、事的不满情绪发泄到游戏中的物体上去。如果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的话,就可以发现,孩子经过一系列游戏活动的“发泄”之后,脸上总会露出一种满足和痛快的表情。

此外,从类似游戏中,我们非常容易看出孩子对一些成人、家人的看法和想法。父母通过仔细观察,不仅可以发现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在孩子心中产生的印象,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还可以了解孩子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引导孩子通过合适的渠道来缓解内心的紧张。

成长指导:

休息时间带孩子到小朋友多的地方玩耍,让孩子结交更多同龄的朋友。

放手让孩子和同伴玩耍,在孩子出现一些小的冲突时候,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

从游戏中多观察,可以在扮演游戏中折射出孩子对父母的看法,以此来检查自己“父母”一职的胜任状况。

在家里开设固定的亲子游戏时间,与孩子一起来扮演,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通过表演让孩子学习到。

情景3:大班的“你比我拼”

6岁的何亮是一个大班的男孩子,课间和同桌李晓一起玩“大富翁”的游戏。

两个人很兴奋,何亮大声说:“我是富翁了,买了3块地皮了!”

李晓大声说:“我的银行里面有4百万呢,你别得意!”

听到他们的讨论,其他小朋友都叽叽喳喳地围上来。钱琦说:“你们都没有我有钱,我们家都姓钱,我爷爷有钱,我爸爸有钱,我也有钱!”

心理分析:

大班孩子玩的游戏更加复杂,也多了一些游戏规则,同时竞争的成分也多了几分。这个时候,大富翁、跳跳棋、军棋、跳方格等有简单规则的游戏开始受到青睐。

仔细揣摩会发现,这些游戏中包含着扮演的成分,也包含着自娱自乐的成分、更包含着与人合作的过程。不同的是,这些游戏更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社会化的过程,懂得规则的重要,学习到人与人的互动必然包含着一些规则,如对老师应该“尊敬”,对同学应该“友爱”等简单的处事规则。

成长指导:

每天晚上拿出半个小时和孩子下棋,做一些需要规则和竞争的游戏。让孩子学习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观察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擅长,及时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培养孩子未来的方向。

友情提醒:

千万不要单纯根据游戏的类别来推断孩子的发展阶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所玩的游戏种类会越来越复杂,但同时,很多简单的、单独的游戏和扮演的游戏也会继续陪伴孩子的成长直到成年。

现在,很多在青年人和成年人中流行的游戏如闭眼杀人、打扑克、赛车、追星等游戏,也是儿童时代游戏的一个翻新和创造。这些游戏中同样包含着扮演的成份、竞争的成分、推算的能力等众多方面。

甚至当一个人走到老年,也离不开游戏,老年下象棋、唱京戏、打太极等都是儿童时代游戏的变形而已。

因此,看似简单的带给儿童快乐的游戏,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寓意和内涵,是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与社会融合的一个最好途径。在游戏中了解你的孩子,在游戏中认识你自己,让亲子关系更融洽,让孩子的成长更快乐、更有方向。

上一篇:装脏话的魔法垃圾袋 下一篇:“书店礼仪”,你执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