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2-21 11:50:56

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采用手术治疗的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疗效评价为优36例,良15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85.0%;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没有出现骨不连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b)-0187-02

肩胛骨骨折多由砸伤、摔伤等直接暴力打击导致,临床症状表现为肩胛骨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症状,上臂的活动受到限制。肩胛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容易并发肩关节障碍、肩部疼痛以及上肢功能障碍等,达不到最佳的治疗效果[1-2]。本文对本院在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使用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均经CT、X线等检查证实,且符合肩胛骨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3]。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20~6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3例,高处坠落伤21例,直接暴力打击伤4例,其他原因致伤2例;Hardegger分型:肩胛体部骨折34例,肩胛颈骨折18例,肩胛盂骨折6例,肩胛冈骨折2例;受伤部位:左侧42例,右侧18例;并发症:合并多发肋骨骨折28例,肺挫伤18例,颅脑损伤8例,同侧肱骨骨折2例,同侧肩锁关节脱位4例。

1.2方法

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让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治疗,取健侧卧位或仰卧位,使上肢在上面向外展开。采取后入路的方法把肩峰作为起点,沿着肩胛冈和肩胛骨内侧源到肩胛下角做切口,到肩胛冈和肩胛骨内侧缘之后贴着骨面向外剥离,把皮瓣掀起,使肩胛骨的颈部、体部、肩胛冈、关节盂的后方充分显露出来,在剥离的过程中要避免对旋肩胛动脉和肱骨后动脉以及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造成损伤。骨折部位显露后进行解剖复位治疗,使用复位钳和克氏针等进行临时固定之后使用预弯重建钢板对颈部、体部、肩胛冈骨折进行固定,固定部位以肩胛骨外缘、肩胛冈骨皮质以及肩胛颈为主,禁止在肩胛骨的内侧缘对钢板进行固定。针对肩胛盂骨折的患者使用可吸收螺钉和空心钉等进行固定,对于细小的骨片可以进行摘除或置在断端,对肩胛颈和肩胛盂骨折进行固定时避免螺钉进入到关节面,对于体部出现粉碎性骨折患者给予复位和钻孔时要注意避免对胸膜造成损伤。针对肩峰骨折患者可以使用吸收螺钉、拉力螺钉、空心钉等进行固定。针对合并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使用肩锁钩钢板进行固定,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之后置入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使用三角巾悬吊1周之后对肩部进行小范围的摇摆锻炼,术后2周指导患肩被动活动,术后4周指导患者主动活动,术后8周指导患者训练肌肉强度和耐久力。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分为优、良、可和差。优:患者经过治疗肩关节活动功能没有受到限制,外展肌为Ⅴ级,肩周没有出现疼痛感;良:肩关节活动稍微受到限制,外展肌力为Ⅳ级,外展功能丧失了30°以下;可:患者外展功能丧失30°~40°,外展肌力在Ⅲ~Ⅳ级;差:患者肩关节活动严重受到限制,肩周出现严重疼痛症状,外展功能丧失40°以上。

2结果

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疗效评价为优36例,良15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85.0%;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症状3例,骨折愈合钢板取出后得到缓解,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均没有出现骨不连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3讨论

肩胛骨骨折在临床骨折中较为少见,临床症状表现为肩胛骨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症状,上臂活动受到限制。肩胛骨骨折临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容易并发肩关节障碍、肩部疼痛以及上肢功能障碍等,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由于肩胛骨周围的肌肉包裹较多,有丰富的血液供应,骨折后易愈合。传统的治疗方法使用三角巾对患侧进行悬吊以及肩外展或者牵引,虽然对临床症状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临床治疗的时间较长,出现移位较明显的畸形愈合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外展障碍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4-5]。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

肩胛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不困难,但是肩胛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打击造成,容易合并其他的并发症,增加了误诊和漏诊率。手术治疗需在患者病情平稳及合并症得到控制后进行,目前的手术治疗主要注重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以及稳定性,达到能够耐受关节的生理性活动,因此在制定康复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内固定方式、牢固性以及合并伤情况。肩胛骨骨折之后因为疼痛和局部制动的原因,容易发生肩关节僵硬症状,肩胛骨骨折患者早期训练和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7]。多数肩胛骨骨折患者出现移位骨折症状时没有给予内固定治疗,降低了关节活动的积极性,也是造成保守治疗临床疗效较差的主要原因。因此给予肩胛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能够对于肩部疼痛起到有效的缓解效果,加上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避免患者关节活动功能丧失,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临床治疗时应对肩胛骨骨折患者的早期症状进行诊断,把握好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适应证,在术前对损伤进行正确评估,合理选择内固定,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牢固性和稳定性[8-9]。本文结果显示,6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疗效评价为优36例,良15例,优良率为85.0%;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症状3例,所有患者没有出现骨不连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说明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以及手术时机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早期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在术后早期做肩关节活动,对于促进康复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向东,孟晓瑜,史世勤,等.肩胛骨骨折52例的病理特点与手术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08,22(14):412-413.

[2] 王河忠,刘洋,吴磊,等.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35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8):40.

[3] 何斌斌.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26-2627.

[4] 田建红.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1例报告[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2(19):167.

[5] 罗栋新,梁文思,张友瑞.肩关节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1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6):148.

[6] 祁振喜.后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389-390.

[7] 张鸿雁,韩树铭.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20例[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5):486.

[8] 江新民,徐斌,邹璇.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5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1):152.

[9] 郭清河,陈爱民,叶添文,等.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23例疗效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6):666-668.

(收稿日期:2013-07-26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拥抱成功的可能 下一篇:加强公务卡结算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