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时间:2022-02-20 11:39:27

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环境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学情景解决的是学生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处理新旧知识的关系与矛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语文思考。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从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从小学低段开始培养和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这跟学生的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我先让学生站在马克吐温的角度去猜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的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猜测可能也是按照常规写物的样子、功能等。有的学生又结合前面学习的作者的文章《金钱的魔力》入手猜测可能也是写类似的揭示人物某一方面的的。这点滴的与众不同,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将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

二、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优选问题

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

比如,《詹天佑》一课,“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文章开头这一中心句统领全文。我就抓住这一关键句引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从哪里看出詹天佑是一位爱国的工程师?因为重点句段是表达中心的主体部分,紧扣重难点发问,学生的学习讨论才有的放矢这是效果好、效率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

例如教学《穷人》时,文中有一段话写桑娜把西蒙的两个遗子抱回自己家里以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段话写得断断续续,当中省略了一些内容。当学生们进入情境,内心情感与桑娜的心紧紧相连的时候,我让他们充分地发挥想像,把空缺的内容添上去,学生们有的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入手,有的从人物的神态、动作入手,有的从环境入手把桑娜当时矛盾、担心、害怕的心情描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训练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学结束后,我有设计让学生续写,想像西蒙的两个遗子是怎样在桑娜家中长大的。

四、让学生学会善于质疑、善于提问

善于质疑、大胆提问是创造思维的起点,我们要把这作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教学实际中,很多情况让学生提问,学生无问可提,会使课堂处于尴尬,说明掌握提问的方法是会提问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从题目上质疑,从内容上质疑,从写法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质疑等。要注意的是,学生质疑水平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由“多而杂”到“少而精”。这需要教师有耐心,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学生提问的质量会逐渐提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达到更高一级的水平。

又如启发联想提问,启发学生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可以类似的,相近或对立的,即从矛盾冲突中提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不断诱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对儿童的发问,不管是高质量的还是低水平的,都应认真对待,对一些跟课文没有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留在课后解答,千万不要束之高阁,不予理睬,不加重视。保护儿童旺盛的求知欲是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的前提。

五、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教《灰雀》一课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的。我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感受灰雀的可爱及列宁爱鸟的感情后,忽然皱着眉,着急地说:“可是,有一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你想列宁心里急不急?他会怎么做呢?”情节的突然变化,泛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掀动了他们对灰雀下落的担心以及急列宁所急的情感,从而唤起他们学习下文的欲望。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大意后,我问:“大家知道灰雀哪去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男孩捉走了。”我故作不解地问:“不对呀,小男孩不是明明说他没看见过灰雀吗?”“他撒谎!”“他没说实话!”“他骗人!”孩子们又按捺不住地叫起来。“你们都认为灰雀让男孩捉走了,有根据吗?”我再次追问。就在这样层层情景设疑中,在问题引起的矛盾冲突中,激起了学生认识上的争辩并逐步深入问题以致最后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上一篇:自主探究促进发展 下一篇: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