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社会信用体系建构中的企业消防安全信息应用问题

时间:2022-02-20 06:39:01

谈社会信用体系建构中的企业消防安全信息应用问题

摘 要:针对企业总体消防安全管理能力不强,责任主体意识欠缺的现状,在运用法律强制手段的同时,推进企业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企业消防安全信息档案,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并强化对信息的应用,同时,通过修订法律,提高企业消防违法失信成本,多渠道加强对消防安全违法等不良行为的监督管理,实现对企业消防安全的多层面监管。

关键词:消防安全信息;社会信用体系;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前言

信用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逐渐向信用经济转型。与之相应的,在向信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以道德为指引、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也是信用经济主体。企业消防安全对于保障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十分重要。在当前企业总体消防安全管理能力不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欠缺,消防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既需要发挥行政强制、处罚等法律强制手段在督促企业纠正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方面的作用,也需要探讨和推进通过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与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机结合,采用社会信用体系的经济调控手段,敦促企业及时纠正自身的消防安全违法及其他不良行为,强化企业自我消防安全管理意识,提升企业自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推动整个社会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能力创新。

1 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与社会信用体系结合是创新社会消防管理的重要路径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迅速转变。在传统的信用体系、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随着企业数量的快速剧增,传统的消防监督管理手段和消防监督管理力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再加上社会消防监管手段的单一化、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消防违信惩戒机制的缺失等原因,企业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重特大火灾时有发生,有些领域和地区的消防安全形势相当严竣,大量火灾隐患存在,建筑消防设施设计、安装、监理、检测、维保等环节,相关企业恶性竞争、弄虚作假、失信经营等问题也较突出,制约了整个消防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加大对企业消防违法等不良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单靠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单靠行政强制手段远远不够。从国外相关实践和发展趋势看,应当将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管理相结合,建立企业消防安全信用信息档案,以信用制度为支撑,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以部门和跨行业应用、联合惩戒为核心,推进企业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市场机制、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合力,提升企业的消防违法失信成本,督促其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减少消防隐患。

2 企业消防安全信息的内涵与公开依据

作为核心的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作者认为系指作为公共消防安全主管部门的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含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监管规模较小企业的公安派出所)在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获取、知悉、制作、形成的有关企业消防安全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既涵盖企业的消防安全状况相关、消防审验许可、受消防处罚情况、监督检查结果、重大火灾隐患等,也包括消防设施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维保等消防专门施工、安装、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和企业的经营、执业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要求“行政机关需要及时、准确的对相关政府信息进行公开”,主要目的就是确保公民的相关信息知情权。另外,公安部颁布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也针对有关企业消防安全信息的公开作为相关规定。这主要是考虑到,消防安全直接关系民众、企业的切身利益,涉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信息公开,可以有效的纠正和制止企业的消防违法等不良行为,监督企业及时消除存在的火灾隐患。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作为消防监督管理部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对企业的消防违法等不良行为依法采取行政处罚等强制手段的同时,也应当坚持综合治理、多措并举,多元、多渠道加强和改进对消防违法等不良行为的监督管理,特别是要积极推动与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有机结合,努力将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所获取、知悉、制作、形成的企业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指标,敦促企业加强对消防违法等不良行为自我纠正、自我整改的力度,提升企业自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3 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与社会消防安全信用体系的构建

构建企业社会消防安全信用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以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为重要内容的信用档案建设和管理。信用档案主要体现和反映的内容,应当是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消防安全方面的各类行为、过程、信息、情况等。档案信息应当充分反映企业履行消防安全义务、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情况的真实性、完整性、尽职性,还要体现企业对纠正消防违法等不良行为、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保障消防设施设备有效运行等内容。对于建筑消防设施设计、安装、施工、监理以及检测、维保等从事消防行业的专门企业,档案应当反映其相关执业的过程信息、业绩成效等。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作为消防安全主管部门,要通过对各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建立经营性、持续性、全面性的消防安全信息采集渠道。对采集的信息,按照高危单位、重点单位、一般单位、较小场所以及特定行业分类建立消防安全信息库。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对信息的后续汇总、分析、评估等管理,与住建、工信、安全监管、质监、金融、保险、工商等监管部门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沟通和交换系统,方便相关部门、个人在线查询、应用。同时,建立企业消防安全信息分类分级评价应用系统,根据企业消防安全信息,将各企业的消防状况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分级,相应采取减少抽查频次、预警提示、视情警告、加大抽查频次、列入黑名单等措施对企业的实施动态、有针对性的分级监督管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的分级标准可以综合考虑企业的整体消防安全状况、日常消防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从业人员消防素质技能、存在的火灾隐患类别、对隐患的跟进整改措施、周期性维保措施、日常对消防法律法规的遵守以及许可状况等;对于从事建筑消防设施设计、施工、安装、检测、维保等专门企业应重点纳入资质合法性状况、遵守执业准则、执业业绩、执业质量等要素。

对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以及评价标准,应当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日常实施消防许可、组织消防监督抽查、开展专项治理、受理群众举报投诉、资质年度审验、部门间通报、告知等环节中所获取、制作、记录的相关信息为主,辅以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自行申报、提报的信息以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检测、维保、监测信息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4 企业消防安全信息在消防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加强对企业消防安全信息在消防安全监管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根据对企业消防安全信息的分析评价,对存在消防安全违法等不良行为而未及时整改、纠正的,视情评为一般、较差等级,列入提示、警示范围,跟进督导检查。对企业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情况,定期通过公共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等予以信息公开,开展社会监督。将企业消防安全信用评分结果,及时通报投资主管部门、银行、证券、保险、住建等政府管理部门,作为企业投资、申贷、发行证券、保险、审验资质等业务的重要参考,努力在各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形成对企业的消防安全监管合力。

加强对企业消防安全信息的应用,还应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提高失信成本。现行消防法没有规定企业消防安全信息及信用体系,作者建议结合消防法的修订,从法律上明确消防安全信息及信用体系要求,对人员密集、易燃易爆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增加规定违法失信给予一定时限、甚至终身的从业限制或禁止;对导致重大以上火灾事故的违法失信人员,要按照《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对责任人员采取禁业令等措施。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企业消防安全信息与社会信用体系的结合,构建企业社会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加强对企业的全方位、多层面的消防安全监管。

参考文献

[1]钟韵瑶,吴佳伟.消防安全不良行为评析[J].新安全 东方消防,2014(2).

[2]赵迎慧.关于企业信誉缺失问题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下一篇:论小学数学课前测实验有益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