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让儿童剧真正的亲近儿童

时间:2022-02-20 12:45:02

浅析如何让儿童剧真正的亲近儿童

摘 要:儿童剧是以儿童生活为题材或适合儿童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形式,可取材现实生活,也可取材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对孩子具有教化功能,尤其在培养他们思想品质和激活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儿童剧具有的教育功能的同时,通过对儿童剧《判官审石头》热演现象的剖析,对作品的内容、表演、票价等提出了相关思考,浅析如何让儿童剧真正亲近儿童,使其成为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好伙伴。

关键词:儿童剧;教育功能;儿童心理;《判官审石头》;内容;票价;亲近儿童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024-02

一、引言

儿童剧是以儿童生活为题材或适合儿童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形式,可取材现实生活,也可取材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对孩子具有教化功能,尤其是在培养他们的思想品质和激活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部好的儿童剧可以影响一个人、甚至一代人。然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儿童教育的多元化,也产生了选择的多元化,更多家长选择了加强孩子的艺术教育(唱歌舞蹈乐器书法绘画等)和应试教育(外语奥数习作各科补习班等),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除正常上课,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多奔跑于各类培训班。“课业负担太重,还要学习唱歌、舞蹈和乐器、画画,哪有时间看儿童剧?”“现在孩子的娱乐方式那么多,不一定非看儿童剧。”“有些儿童剧票价太高了,花那么多钱不如多买些好吃的,让孩子长强壮些。”总之,不看戏的理由很多……儿童剧为何难以亲近儿童?是什么阻隔了孩子们走进剧场的脚步呢?

二、儿童剧《判官审石头》热演引发的思考

儿童剧寓教于乐,教育效果要远大于课堂上的品德教育。要吸引新一代儿童,必须运用多元的体现手法,将简单的做人道理或需教化的内容,自然融入互动环节或好玩的游戏中,以贴近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

2008年福州歌舞剧院、福州东明文化传播公司和台北九歌儿童剧团联合制作的闽台首部儿童剧《判官审石头》一经推出就取得很大反响,从2008年首演至今场场爆满,有的孩子看了不止一场,还要求大人再带他看。该剧还曾作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光荣使者赴台北参加艺术节,在台北市政府亲子剧场与台湾小朋友亲密接触,《判》剧以其轻松幽默的童谣对白和妙趣横生的舞台表演,获得了艺术节组委会和来自世界各地艺术表演团体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更获得台湾小朋友的喜爱,每场演出后,演员们都被小观众围得紧紧的,拍照、签名、交流,场面可谓火爆。作为一名编剧,虽然目前并不从事儿童剧的创作,但儿童剧《判官审石头》的热演现象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由此及彼,通过对《判》剧热演的分析,对今后创作作品能有些触类旁通的指导。

三、儿童剧的创作和内容

儿童剧是以适合儿童心理、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为主要内容,充分调动戏剧舞台的种种表现手法,以活泼的形式表演给孩子们看的一种戏剧形式。儿童剧作者首先必须意识到它的受众群——孩子们具有的独特生理和心理特性,抓住这一点,儿童剧就能更直观、更快捷的将含量更大的教化内容传达给孩子,使孩子们在综合感观的作用下有耐心、高效的接收到寄予儿童剧中的教育启迪内容。《喜羊羊与灰太狼》和《哈利·波特》之所以能吸引全世界孩子的目光,在于它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情感需求,所以儿童剧作者在创作时思考的不仅仅是要达到一种怎样的教育目的,更多应该考虑孩子的精神需求。儿童剧对孩子的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只要能传达一个简单的道理,再附加一些孩子感兴趣、逗乐的内容就可以了,别总担心孩子看不懂,现在的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都聪明极了。但从生理特点上讲,孩子永远不会像大人那样有自制力,如果发现他们看戏时不停地交头接耳、嬉笑打闹,就意味着这个剧不受欢迎,至少引起他们“小屁股坐不住”的那一段需要修改。

福州歌舞剧院推出的儿童剧《判官审石头》取材自中国民间故事,剧情很简单:小六子的娘病了,小六子独自去市场卖油条,油条很快就卖光了,可当小六子想把赚来的钱带回给娘看病时,却发现钱不见了。钱被谁偷了?判官为什么审石头?怎么审的?快乐村的大家是怎么帮助小六子的?《判》剧在对白的设计上运用了大量童谣,轻松幽默又逗趣,极大增强了孩子主动参与的热情,在演出现场的互动中,激发孩子自己寻找答案,从中体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

综上,《判》剧成功经验之一:简短的故事情节,简单的做人道理,童谣游戏结合,语言幽默逗趣,让孩子在轻松的游戏中、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四、儿童剧的表演定位和台上台下的互动

儿童剧一定要有儿童情趣,曾执导大型魔幻童话剧《迷宫》的导演孟京辉说:儿童剧鲜活的特点就是“有方向性地胡闹”和“有预谋地游戏”。要想小观众坐得住、看得懂、感兴趣,就必须时刻揣摩这一受众群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按照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将剧情表演出来。所以好的儿童剧演员一定有一颗不老的童心,站在和孩子同一欣赏层面和感受维度上,怀揣着一颗童心去研究剧本并揣摩表演。夸张的肢体动作、充满童趣童真的表演,才能使孩子静心观看并从中吸收他们想要的知识。一出好的儿童剧只有在好的表演者的演出中才能获得最终成功,所以表演者对于儿童剧的最终成型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将好的儿童剧中蕴含的教育和教化功能传递出来的最佳媒介。

台上台下的互动在儿童剧演出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成人戏剧不同,儿童剧通过演员与小观众的有效互动,挖掘孩子对事物的主动思考及推理潜能,通过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的热情。

综上,《判》剧成功经验之二:好演员适度夸张、充满童趣的表演,加上台上台下积极、有效的互动,在吸引孩子眼球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五、儿童剧的舞台布景和道具等

除了剧本、表演和互动,舞台灯光、布景、服装、化妆和道具等对孩子的视觉冲击作用也不可小视。儿童剧要充分利用现代舞台的科技优势,在服装设计上突出扮演角色的特点,在色彩搭配上对比强烈些,在道具制作上夸张些,在角色扮演上打破传统的好人和坏人二元对立的简单模式,增添一些具有中间色彩的角色,使孩子们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观看儿童剧时触动他们的兴趣点,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能明白更多的人情事理,尤其是对色彩、形体和声音刺激等艺术因素的广泛接触,更为其艺术素养的提升搭建了基础和平台。

综上,《判》剧成功经验之三:舞台布景不繁杂华丽笨重,而是根据剧情需要精心设计,轻巧、简便,适宜拆卸、搬运,为《判》剧进行全省巡演打下基础;道具制作上既忠实原型又适度放大,满足了孩子的猎奇心和欣赏习惯。

六、儿童剧的制作成本和票价定位

在事业体制下,艺术院团打造儿童剧主要目的是获奖及获取更多国家财政支持,对市场的需求、小观众的反映和制作成本相对关注较少。为增加获奖筹码,高成本、大制作已成为某些剧目的必用手段:高科技舞美运用、奢华舞台布景、庞大演员阵容、精美服装道具、对演出剧场高标准、严要求,极尽奢华之能。但高成本、大制作必然造成高票价,最终使剧目陷入“低票价成本收不回,高票价无人捧场”的怪圈。

众所周知,儿童剧观众主体是孩子但消费群体却是家长。孩子没有经济能力,在剧目选择上多由家长决定,且因年龄原因,儿童剧多由大人陪同观看,一次至少两张票,家长确实得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家长是否愿意为高票价儿童剧买单?儿童剧是否适合高票价?高价位的儿童剧又能走多远?这些都有待于市场的检验。个人以为,高票价难免“曲高和寡”,儿童剧制作应回归理性,票价不宜过高,与其卖上百元一张票大半场空着,不如一张20、30元,先把小观众吸引到剧场来,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欣赏到儿童剧。

福州歌舞剧院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自己的演出场所(金山剧院)演出《判》剧,因无需支付高额场租费,演出成本自然降低,剧院将实惠让利于观众,令学校包场演出非常活跃。

综上,《判》剧成功经验之四:《判》剧制作成本不高、票价定位不高,但演出质量不减,既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又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在吸引孩子观看的同时充分考虑了家长的经济承受能力。

七、结束语

综上,儿童剧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为孩子解闷、打发时间的工具,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对教育日益严格化和低龄化的当今社会,孩子们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关注,而儿童剧作为快捷直观的传播和教育媒介,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使孩子增加知识含量、激活思维潜能、提高艺术素养。在认识到儿童剧重大意义的同时,儿童剧的作者和表演者,不管是在创作上还是表演上都要尊重并契合尚未成熟的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真正发挥儿童剧的教育功能,使儿童剧真正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良伴。

儿童剧应该定位为半公益性质,不能只为富裕阶层的孩子服务,“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欣赏到儿童剧”应成为儿童剧工作者的一项社会责任。高成本、大制作的儿童剧可以有,但不宜多,低成本的优质儿童剧才应该是儿童剧的主流。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每一位儿童的成长,真正去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我们的儿童剧才能与儿童真正的亲近起来。

参考文献:

[1]赵凤兰.儿童剧为何难以亲近儿童.人民日报海外版[N].2009-06-01.

[2]程艺芬.构建童话的舞台—浅谈儿童剧的创作与编排.剧影月报[J].2010-04.

上一篇:“做中学”职业教材结构研究 下一篇: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符号式”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