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2-19 06:56:34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教学设计重视教学目标分析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但是对于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互作用方式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却重视不够。近年来,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普及,人们认识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可能向学生直接灌输知识,必须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理想的交互作用方式,以利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分析事物特征,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

比如我在讲解《酸雨的危害》时,通过录像、照片等一系列地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的强烈意识。又通过动画模拟酸雨的形成过程,这时,部分同学提出想进一步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危害并寻找解决的办法。我趁机鼓励和指导他们参加试验研究,通过Internet和去图书馆获取有关酸雨研究的最新的国内外情况及有关资料,从而使学生从中学开始就能直接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破除对科研的神秘感,培养起敢于创新的意识,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灵活使用课件,使化学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征,在于其思维方式是微观与宏观的联系,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也是其他课程不能代替的。而在高中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很多微观上的想象仍然无法完成,尤其是在讲解物质的结构这一章节中表现的极为明显。所以在讲解分子、原子结构的课程中,我采用了Flas把分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原子或原子集团的分与合形象地、动态地展现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直接学习的动机,还增加了学生的无意记忆和联想记忆。此外,与之相关的,像水的电解、氯化氢的形成等知识点的教学中都使用了Flash课件,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形成自己头脑中的微观想象,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化学实验进行仿真演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教学中最大难题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每次实验课,老师的大量精力都花在纠正同学们的错误操作上。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人数众多,老师不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获得的实验操作过程,在于老师在讲台上的讲解,而由于客观原因,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看到老师的操作过程,从而并不能真正了解实验的操作。

为此在实验课之前,我事先在实验室把整个实验操作过程通过录像拍摄下来,然后在课前利用视频播放给学生,并把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真正了解了实验操作,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平时涉及到实验的知识点,均利用《化学仪器随意组合》的小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机仿真实验演示。通过仿真实验的训练,再进实验室做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

教学活动是一种环境的营造,教学方式就是营造这种环境的方法。在课堂上,目前仍是以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吸引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转变。在化学上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如在教学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一课时,我应用了《微观世界集锦•探秘》CD-ROM,使得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观看到NaCl、CsCl、CO2、金刚石和石墨晶体的三维动画演示,甚至看到了NaCl晶体搭建和拆分的过程,学生很快就清楚了这几种晶体的空间结构和晶体中离子或分子(原子)的相对位置,从而使本来教师要花很多精力去讲解学生也难以搞懂的晶体结构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教学改变过去的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其优越性可见一斑。

现代教育技术可综合调动各种手段,使教学更生动、活泼、直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它可极大地突破时空限制,为大面积普及教育和实现终身教育开辟了广阔前景。总之,它可以大大优化我们的教学方式,从而也提高了教师的劳动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我国在教育方面也明确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决策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作为中学一线教师责无旁贷,在新教改日益推进的今天应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强在岗学习和研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加强课外阅读 提升学生人格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下一篇:从辅导员层面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