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

时间:2022-02-19 06:21:55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

摘 要:学生每天主要的时间都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或者是玩耍,或者是学习,都离不开班集体,所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作为老师,也应该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并做好准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高效地完成班级管理。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教师形象

班级管理的过程是持续的,老师基本上每天都要在班

级管理上花费精力。班级管理要有计划、有目的,要能更好地帮助其他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验收纪律。我们还要通过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力与学习能力。

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老师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我们做好学生的榜样,给他们带来正面的影响。形象是老师外在姿态和风貌的表现,其实更是老师内在修养的体现。作为老师,其形象应该是积极向上、态度认真、严肃有礼以及具备高尚的人格和道德素养,而由于老师职业的特殊性,其人格形象和个人智慧魅力成为最主要的关注对象。老师应作为学生的榜样,应对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所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在班级中、课堂学习中能真正感受到老师带给自己的正面力量。作为老师个人,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全面符合教师的身份,这是言传身教的基本手段,同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直接的教育作用。

二、推行赏识教育

表扬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作为老师,要不吝啬表扬。但我们应注意的是,表扬不是一味地投其所好,浮夸的表扬只能助长学生的骄傲心理,而不会收到表扬的学生,也会为此感到不快和不公平。表扬应让学生感到成功、增强自信。

三、利用主题班会,实行心理教育

老师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建立师生沟通机制,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是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大好时机,班会活动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如破冰游戏、团队游戏、沟通游戏、协作游戏等,学生在参加班会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会到什么是团结,什么是做人处事的道理。班会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高效的班级管理,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而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才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刘鸿艳.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成功:教育,2010(11).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冕宁县惠安学校)

上一篇:基于美术活动的中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下一篇:提高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质量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