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感化,用情呵护

时间:2022-02-18 06:00:11

一、案例介绍

孟某是班上一个活泼好动,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但是行为举止却十分顽劣的后进生。家庭条件的优越和长辈的溺爱使孟某脾气倔强,纪律散漫,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处于班级下游,学校里面经常与同学闹事,顽劣的行为更是让老师和同学很头疼。

二、案例分析

造成孟某的这种个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祖辈的无原则溺爱。平日里孟某一直由爷爷奶奶照管、教育。爷爷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放任,凡事都依孟某,于是孟某在家一直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中,所以他进入学校后,也认为凡事都要依他,谁都得听他的,因此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差不多每天都有关于他的不少“报告”。

2、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孟某的父母经常在外,没有尽教育的责任,偶尔回家听到班主任的“告状”,大多采用打骂的方式。当孩子犯了错误,他们往往先大声训斥,接着就是一顿痛打,从来不和颜悦色地与孩子讲道理。孟某的种种举止反应其父母的教养行为。

3、被欺负者的消极反应。当孟某欺负同学时,大多数被欺负同学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被攻击者做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孟某的攻击。

三、教育策略

1、引导学生正确与人交往,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孟某经常欺负同学,与同学的不友好相处,导致同学不愿与他玩,久而久之,大家都对他避让三分,了解他的家长们也纷纷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跟孟某玩耍,从而班级里的同学几乎没有人愿意与他玩耍,以免自己受到孟某的欺负。于是,孟某在班级里没有了学习与玩耍的小伙伴,但是一个人无所事事,更想与其他同学玩耍了,有事没事就到其他在玩耍的同学那碰一下,弄一下,其他同学若不去理睬他,就会出现打闹事件了,更加不受其他同学的欢迎了,就这样恶循环反复着。针对这种状况,我准备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与谅解。

首先,通过交谈让家长了解到“受教育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力”,我们不能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就剥夺他应有的权力;其次,通过介绍让家长了解到孟某也有好的一面,如他很爱看书、很爱为老师做事等等,我们应该看到他好的地方;最后,我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他总要经历生活的风风雨雨,关键是看你怎样战胜不良的影响。

(2)鼓励学生和孟某一起玩,一起学习,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从孟某平日的一言一行中不难看出,他极其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在他的意识中,他认为和小朋友拍拍打打,你拉我、我拉你,这就是一种交往。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上物色几名表达能力好又通情达理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与孟某交朋友,并相邀到孟某家去玩,以优秀学生的言行帮助他学会正确地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以期改善他与同学的关系。

2、坚持正面教育,慎用惩罚手段

孩子在生活中时常会受到一些挫折,这些挫折在成人看来不算什么,却会大大影响孩子的情绪。由于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发泄心中不快的唯一手段就是攻击与侵犯。记得开学第一天,就有学生来向我报告:“老师,孟某要玩别的同学的东西,不给就打架了”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我把他叫到了身边让他单独玩,结果他象发疯一样大喊大叫,趁我不注意还跑去欺负告状的学生。后来,我吸取了这次的经验教训,对孟某欺负同学的行为不再武断地予以制止,而是平静地分析他打人的缘由,看看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欺负别人的,如果没有外来刺激,他会不会有这种行为。这样细心观察一段时间后,就可防患于未然,有效阻止孟某的这种行为。

3、避免家庭教育方式的负面影响

家长的情绪、言行是影响孩子情绪的主要因素。为此,我和孟某的家长联系,告诉家长打骂不但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丝毫作用,而且会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导致孩子故意不听家长的话,借此表示对家长的反抗,而家长则常常以打骂胁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孟某如果长期受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言行必定会有父母的影子,动辄张口骂人、动手打人,最终形成暴躁的性格。我还与家长达成共识:改变孟某的攻击需要耐心和毅力,“不可救药”“无法挽回”等悲观想法是不可取的,应有信心。

此外,我还建议家长教会孟某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欺负他人的原因。在摸清孩子情感状况的基础上,多进行一些游戏,多与孩子交谈,以帮助孩子释放自己地不良情绪,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四、收获与启示

现在孟某的脾气明显改变了很多,基本上能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同学关系也相处得和睦多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面对孟某的转变,父母、老师、同学都很高兴。高兴之余,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形成合力。学生问题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收集和反馈信息,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全盘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帮助学生向健康的方法发展。

2、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3、教育有问题的学生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教育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坚持到底不放弃,同时教师要有“四个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用爱来感化学生,用情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