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管理方法知识

时间:2022-02-18 12:35:49

特种设备管理方法知识

摘 要:近年来,特种设备事故频频发生,继而引起了人们对特种设备管理问题的关注。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从档案管理、巡检管理、使用管理等多个方面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方法知识进行了探讨,以便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种设备;管理;方法知识

引言: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发展,特种设备逐渐成为了企业生产的基本设施。但就目前来看,特种设备的运行将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继而容易引起生产事故的发生。所以,设备的使用单位需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进行特种设备的管理,从而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一、特种设备的管理问题分析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特种设备的管理将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起到重要的影响。但就目前来看,企业需要使用的特种设备种类繁多,其管理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大多数设备使用单位并没有掌握特种设备的管理方法和知识,继而造成了特种设备较容易出现故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特种设备故障的出现将导致严重的生产事故,继而在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的同时,给设备的使用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设备使用单位应该充分重视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继而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完成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

二、特种设备的管理方法知识

(一)建立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

在刚刚购买和安装特种设备后,一旦没能及时建立相关的档案,就无法为设备维修人员提供足够的资料。而求助设备厂家进行设备的维修则将导致设备故障不能得到及时的排除,并使设备的维修成本得到提高。所以,在管理特种设备时,应该先建立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以便使设备所涉及的资料得到及时的存档和保管。同时,建立设备的档案还可以使设备的借用情况一目了然,并且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进一步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1]。此外,根据设备档案资料,维修人员可以更好的分析设备故障的产生原因,继而使设备的隐患得到及时排除。就目前来看,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内容主要有四项,即设备出厂文件管理、设备运行与检验记录管理、设备事故与故障记录管理和设备登记注册资料管理。

(二)落实设备管理责任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人员的违章作业引起的,与设备管理责任的不到位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设备使用单位想要使特种设备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就要使特种设备的管理责任得到落实。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首先要将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具体来讲,就是设备使用单位需要获得政府的支持,争取使政府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在政府的支持下,各安全监管部门则将联合开展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和监察工作,继而督促设备使用单位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2]。另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要分层落实特种设备的管理责任。具体来讲,就是除了设立特种设备管理的最高职务负责人,还要使设备的管理责任逐级落实到个人身上,继而使单位全体员工参与到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中。

(三)完善设备巡检制度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设备使用单位还要使设备的巡检制度得到完善。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制定设备的日检、月检、年检的内容和制度,并采取各级点检的方法完成设备的检查。在日检内容中,要包含对设备运行、操作情况的检查。在月检内容中,则要进一步检查设备部件的有效性和系统运行情况。而在年检的过程中,则要实现对设备的全面监测,并完成必要的安全技术性能测试。其次,管理人员要制作设备巡检点检表单,并将检查的情况如实记录。而在经过整理后,管理人员还要将检查结果归档处理,以便为设备故障的修理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再者,在特种设备的使用达到一定的年限后,管理人员需要联系设备生产厂家完成对设备性能的全面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设备是否需要降级使用[3]。此外,在对设备进行检查时,检查人员需要对设备的安全附件设施进行重点的检查,以便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四)加强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通常的情况下,特种设备的运行机制为机电一体化控制。所以,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将受到测量装置、设备主体和附属设备的养护情况的影响。因此,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制定科学的保养和维护计划,并且严格完成设备的养护工作。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需要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养护工作,并且需要做好相应的养护记录。而设备的前期养护需要以预防为主,并且需要建立相应的养护制度。另一方面,养护人员如果在养护的过程中发现了设备故障,则需要及时将故障排除,并完成故障的记录工作和向上级汇报故障排除情况[4]。此外,如果设备使用单位本身没有能力完成设备的养护工作,则需要委托具有特种设备养护资格的单位完成设备的养护工作。

(五)强化设备使用管理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能够得到安全使用,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一方面,特种设备的结构相对复杂,操作人员需要分别完成设备的操作分工。所以,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的操作训练,以便使设备的操作更加顺利和规范。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使设备操作人员与设备的权责关系得以明确,并建立科学的指明作业制度。具体来讲,就是只有具有资质证书的人员才能进行设备的操作,并且其所具有的证书需要满足设备操作岗位和特种设备种类要求。而在作业的过程中,设备操作人员需佩戴相应的指明作业卡,从而方便管理人员管理。此外,管理人员需要做好设备的运行记录,以便对设备使用过程中各种参数进行记录,继而使设备使用管理得到加强。

(六)制定设备应急救援方案

在使用特种设备时,应该遵循“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的原则。所以,设备使用单位应该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方案,以便使特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得到及时的处理,继而使单位受到的经营损失得到降低。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需要使全体员工了解应急救援的内容,并且对员工的应急救援意识进行培养。而这样一来,员工才能明确应急救援的步骤,继而实现自我救助[5]。另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需要定期实现应急救援演练,以便使应急救援方案得到不断的改进。此外,设备使用单位需要完成对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事故的预防。

(七)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特种设备的管理方面,设备使用单位需要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而设备的管理人员则包含了设备安装、设备养护、设备检修和设备使用等人员。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要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节能教育、安全教育和设备使用培训,以便使设备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设备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需要有计划的完成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以便使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工作足够重视。此外,设备使用单位需要确保管理人员持证上岗,以便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结论:总而言之,采取可靠的设备管理方法可以使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所以,设备使用单位只有全面的掌握设备的管理方法和知识,才能够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本文对特种设备管理方法知识展开的研究,可以为设备使用单位实现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古志卿.中山市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吴祖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的预警方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1.

[3]刘敏.探讨公路施工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05:197+165.

[4]盛亚光.海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管理的方法和手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08-111.

[5]刘芳,苏秋琼.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科技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012,16:58.

上一篇:论建筑内墙抹灰面施工技术 下一篇: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雷电防护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