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欣欣始向荣

时间:2022-02-17 10:45:08

摘 要 : 在当前推行循环经济,建设可持续性发展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建筑领域也积极倡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理念。而设计作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前期阶段,往往以最小的消耗代价决定了一个项目在建设和使用乃至拆除的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状况。本文从绿色建筑产生、发展谈到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指出了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起的指导作用,并倡导人们为营造绿色低碳的社会环境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绿色建筑的产生;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从广泛的社会认同来看,绿色是代表生命、生机的颜色,这已成为超越民族、地域的普遍共识。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吉祥色,欧洲人乐于用蓝色代表地中海文明,到了美国,蓝色和紫色成了贵族色。但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绿色都代表着生机,代表自然给与人类的恩惠,因为,绿色是植物的颜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颜色!这在不同的文化、文明中都有反映!

一绿色建筑的产生

自有了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以一定的人工环境抵御野兽和自然灾害,于是就有了建筑。最早的建筑来自树木,见之于有巢氏的贡献:教民构木为巢,昼拾橡栗、暮栖木上……

这便是干栏式建筑的最早雏形。后来,研究建筑成为一门学问,这门学问被容纳于一个被总括称之为“土木”的行业中,如建筑、桥梁、道路、防洪工程等都属于“大土木”之列。再后来,建筑全过程能耗(从建材生产到拆除重建)超过了全社会能耗的一半,建筑业发展到“土木”(也就是环境承载能力)难以承受之重的程度,绿色建筑便应运而生。

在悠久的建筑史中,绿色建筑绝对是一个新鲜名词,因为新鲜,刚出现时人们对这个概念曾经有过的理解也就五花八门。有人误当做绿颜色的建筑,以为只是要在外墙刷上绿漆、贴上绿砖;稍微好一点的是,把绿色建筑当成“绿化建筑”,以为多种树、多些绿地就生态环保了,就是绿色建筑了,这样的事情有些类似笑话。众所周知,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四大范畴为生态、节能、减废与健康。不过在今天看来,“绿化建筑”其实是个美丽的误解或者被误解了的美丽。

二对绿色建筑的理解

2009年12月7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将环境问题再度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在全球一片减排、降碳的呼声影响下,我以为,“绿化建筑”至少在三个方面有可取之处:

首先是做了一定的生态补偿。建房子难免要三通一平,难免有摧花折木推平绿地之举,如果从空中鸟瞰,会看到又一块绿块被抹去、转为灰色,“绿化建筑”总算没有白吃白占。当然在这方面,我们向业内先进学习和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试举一例: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兴建的科研办公大楼――建科大楼是极好的例子,该楼本身选址于城市废弃土地,没有破坏生态绿地和农田。不仅如此,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建筑建起来后,绿化面积达到了6000平方米,整个大楼就是一个进行立体绿化的“人-建筑-绿化”的共生体。不但面积翻了一番,而且质量很高,其中的各种灌木、草本植物的品种都经过精心选择,使其环保性、经济性、可维护性都是高水平。在这些花草的根部,隐藏着一套滴灌系统,使植物主要根区的土壤经常保持最优含水状况,而其水源,是来自首层人工湿地处理后的中水和雨水。因此,人们在这里既能在城市中轴线上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宁静气息,同时综合维护成本也得到控制。

其二是有助于碳氧平衡。哥本哈根会议在全球开了气候外交的先例,其实争来吵去,一句不太方便直说的潜台词就是:人太多了、树太少了。人口的增长是与城市化、更多的碳排放和公共开支联系在一起的。在全球气候的大局中,人多树少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远远超过了树木的消化量,带来全球气候变暖和一系列的灾难:旱涝常态化、自然灾难频繁、海岛小国消失……所以人们想到了森林碳汇,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这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许您会说,建筑中的那点绿化能有多大作用,九牛一毛也算不上吧。这里我想请您看一看当今城市化的厉害:A、B两城区之间通一条路,过不了多久,路两边的区域就都成了和A、B一样的城区,当然其中也少不了钢筋混凝土丛林的滋生。现在我们可以说,城市面积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但是随着如此惊人的城市化,未来我们还有多少森林、多少“绿肺”?在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难以抑制的情况下,在每一栋建筑、每一个城区中都努力多种树木、少用能源,应该是“地球村”达到碳氧平衡和大气碳浓度稳定的第一步。

第三个好处,是美化环境、改善局部小气候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如今的城市,灰尘太重了,噪音太吵了,空气太浊了,树木在抑制以上城市公害上起到的作用,相信每个步入绿化做得好的小区的人都有切身体会。至于建筑环境中的树木之用,其高超者以中国的苏州园林为代表 ,真正达到了“一景生一情,一园拟天下”的境界。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不应只是概念、示范和展示,它应该影响到常规的、大量的建筑设计,影响到建筑师的概念、设计的技术路线及技术系统,这是一条刚刚开始起步的道路。而目前建筑领域的粗放型建设,高能耗使用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源自“赶工设计”的粗放成果。建设“绿色”建筑,除了具备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如何提升设计质量,走精细化设计的道路,也是建筑师彻底改变现状,实现“四节一环保”目标的重要一环。

对建筑师而言,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从城市尺度、建筑尺度以及人的尺度全方位的思考,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一次设计理念和价值标准的更新。在规划建设的实体――城市、建筑的方方面面逐步实现“绿色”低碳的同时,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人们产生和拥有绿色低碳

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才是成功的关键。

营造绿色低碳社会,更为重要的是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参与,人的行为才是关键。在一栋绿色建筑建成以后,能否真正的节能并达到低碳排放,使用者的行为理念和正确使用,才是其中的关键。如何引导人们开始低碳生活,有多种方式,首先要让人们对于行为的碳排放有具体而直观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形成低碳排放的行为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口号上。

绿色建筑乃当今人所共求,生态、节能、减废与健康四方面均不可偏废。绿化是绿色建筑营造的重要一环,是所有减少CO2排放对策中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可以想象,如果城市中的每栋建筑都有茂林修竹相伴,甚至本身成为一棵让人类与生态和谐共存的“大树”,那么现代人该是多么幸福:既可以享受现代生活的种种便利,又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延续鸟语花香、伊甸园式的神奇生活。推而广之,城市也应该是由一棵棵这样的“大树”组成的森林。

万木欣欣始向荣,我们应该为这种人与自然界的真正和谐创造条件!

上一篇:探讨如何提高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 下一篇:水源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规划框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