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2-17 03:10:27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 要】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还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

【关键词】培养 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

一 全方位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灵活多变的创新学习氛围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还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是创新重要的突破口。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浮力试验,看看水中的盐分增多后,浮力会有何变化,让学生体会课堂教学中展示试验的不同结果,通过这样来关注学生激活兴趣。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以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要灵活多变等。

二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欲望和潜能,但要把潜在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就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浓厚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阵地之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和愿望。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学生要和蔼可亲,风趣幽默,不盛气凌人,要善于诱导和启发学生,不强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承认学生每一种或深或浅的认识,只要不是绝对的错误,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因为毕竟是学生自己思考所得。这样,能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使学生智慧的火花得以迸发。

三 启发独特的想象力,向学生开拓丰富多彩的创新之路

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对有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像,需要有一个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构图布局。要让学生通过自已脑海中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鉴于学生能力水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让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已见,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古诗《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的认为应该在房子旁边画一座桥,再画一条小溪绕屋而过,有的认为小溪不应绕屋而过……虽然所有的这些争议对于诗句的理解看似毫无关联。但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再则,为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选进教材中的部分古诗有一定的故事内容,可表演性强。可让学生把古诗编演成一个故事,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收效就会出人意料。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的最后,教师进行了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自已最不舍的人。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出自己的诗篇。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诗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是他们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

四 找准学生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不必过于追究,让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学生作业、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班中开辟习作园地,为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利用评讲课让小作者读自已的优秀作文,及时在班中鼓励、表扬,鼓励学生汇编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集,配上学生自己绘制的封面,然后让家长写上序言,最后在班上进行评比等等。如此,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也有利于调动他们再度创新的激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性的人才。但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按照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不断的实践、摸索,并亲自“下水”一试,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成果。

上一篇:提高中职语文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建设